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价值意蕴及现实启示

2023-08-20 04:40刘泽峰马跃天
邓小平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

刘泽峰 马跃天

〔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百余年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立足中国国情、创造性提出群众路线开始,党的群众路线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丰富发展、改革开放后的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升华,逐步从一种工作方法内化为一种价值追求,发展为一个与时俱进、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哲学价值和实践价值,凝结了寶贵的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践行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一是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使命,传承好党的优良作风;二要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巩固好党的执政基础;三要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切实增强工作实效;四要聚焦民生领域关键问题,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3)04-0011-12

〔基金项目〕教育部当代社会主义重点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研究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SDZXWT01)

〔作者〕刘泽峰,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临沂 276034马跃天,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济南 250358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永葆蓬勃朝气、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一项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① 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彰显,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性和使命感的生动表达。伴随着我们党的成长和奋斗历程,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发展、深化、升华。党对群众路线的百年坚守锻造了党的人民性特质,也为党的事业取得一系列伟大胜利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更为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开展凝聚了宝贵历史智慧、积累了丰富历史经验。回顾党的群众路线的演进历程,总结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历史经验,汲取党的群众路线演进的宝贵历史智慧,对于走好新时代伟大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

纵观党的百余年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光辉奋斗史,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群众工作史。

(一)探索与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

彰显群众价值、做好群众工作,历来为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和无产阶级政党高度重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旗帜鲜明地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对于群众价值和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其血脉基因。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对着当时国内外复杂形势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必须要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将群众的力量转化为强大的革命力量。在党的一大提出要组织工人和农民的基础上,党的二大鲜明提出,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大的“群众党”②。在这一时期,党的早期领导人对于群众工作也进行了大量考察和实践。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专门强调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脱离群众对党的事业造成的危险。1928年在党的六大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③。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开展需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④。在此之后,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和现实形势的复杂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群众路线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1933年6月,毛泽东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一文中,针对土地革命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强调:“不得群众赞助与同意,都不能使查田运动收到成绩,反会使群众不满,阻碍查田运动的进行。”① 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为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强调:“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② 党对于群众利益的深沉关切、对于群众路线的高度重视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成为这一时期党不断发展壮大、革命事业不断推进的坚实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进一步发展,群众工作的开展方法也更加丰富。一方面,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1937年5月,毛泽东撰写了《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他在文章中强调要“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③。1938年5月,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指出:“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④ 毛泽东用集中群众意见、整合群众意见、转化群众意见、检验意见正确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深刻说明,这一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已经开始逐步形成具有深厚哲学思想基础的理论体系性。另一方面,在党的群众路线指导下,党的群众工作实践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敌救国热情得到空前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带领人民群众在解放区积极开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统一中,党的群众路线到达一个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生动彰显。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⑤ 刘少奇也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⑥ 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一次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要求、地位等进行系统阐述,并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群众路线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斗争,党的群众路线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更加生动的实践。在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和人民军队在团结人民开展解放战争的同时,时刻牢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部队铁的纪律及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例如:在广大解放区普遍实行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不断减轻百姓生活负担,广泛调动起解放区群众的革命热情;在做好解放区群众工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国统区的群众运动工作,领导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形成了“第二条战线”,极大地瓦解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基础;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1947年至1949年初,我们党在各解放区扎实开展整党运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同时,党高度重视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锤炼党的优良作风,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进而踊跃参加人民解放军。群众路线的广泛实践为解放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与挫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群众路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面临着新的执政使命,国内外发展形势也呈现显著变化。在领导广大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程中,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但在特殊时期也遭遇了一些挫折。

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容易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影响。报告还明确指出了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五项具体要求,要求着重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有系统地改善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方法、健全党的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加强党和国家的监察工作、加强党员工作作风的整顿和检查群众路线执行情况。① 在推动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毛泽东也始终强调要把党的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和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紧密结合起来,要求“领导同群众相结合”②,在实践中学习经验。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涉及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不断丰富,为党的群众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同时,老一辈革命家们也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深刻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为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入实践树立了榜样,推动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到崭新高度。

但是,由于党内“左”倾思潮的逐步兴起及其影响不断扩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一些失误,党的群众路线在执行过程中被一定程度的误用而成为一种非理性的运动斗争工具,群众路线的价值被曲解,党内民主生活、组织生活等受到严重影响,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发展遭遇挫折。因此,必须深刻汲取这一时期的教训,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走好正确的群众路线。

(三)恢复与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

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深刻教训使我们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走好正确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党的群众路线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向更广的维度不断深化和拓展。

1981年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问题时,鲜明地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①。在此基础上,《决议》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意涵作出了科学阐释,认为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同时,《决议》还对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以及重要意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我们党要坚持革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③ 这些阐述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和方法遵循。

此后,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专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深刻反映了党对群众路线认识的全面深化,开启了党的群众路线新实践的崭新篇章。这一《决定》围绕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根本问题,着重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④ 在此之后,到党的十八大召开20余年的时间里,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为改善党群关系、推动事业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⑤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⑥,强调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⑦,强调我们党无论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①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继承与发展创新的有机统一、理论发展与具体实践的有机统一、统筹谋划与现实驱动的有机统一,为解决各个时期的群众问题、开展日益复杂的群众工作、推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创新與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群众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结合人民群众现实诉求、统筹谋划国际国内大局,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征程。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将群众路线摆在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坚持以新发展理念践行党的民生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党风廉政建设增信人民群众,通过提升党的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有机互动中推动党的群众路线内涵更加丰富、意蕴不断升华,在理论维度形成更加成熟的思想体系,在实践维度内化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价值遵循。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②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升新的发展背景下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围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⑤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⑥。我们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⑦。此外,习近平还在其他多个场合对坚持群众路线的意义、方法等作出重要阐释,要求全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和科学论断,将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鲜明的时代特质,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以其严密的逻辑性、内容的系统性成为我们党在新时代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以来,2012年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开展反“四风”,2013年开始在全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在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在全党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1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023年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变化、结合现实需要,为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能力而作出的重大举措。通过这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做法得到进一步弘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在此过程中,具有鲜明目标导向、科学方法遵循、严密组织体系、有效制度保障,且逻辑严密、环环紧扣的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格局逐步形成,为取得一系列新的伟大胜利注入源头力量。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多重价值意蕴

经过百余年的丰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从一种工作方法遵循内化为一种核心价值追求,从实践探索发展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凝结起丰富的价值意蕴。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文化价值

党的群众路线在发展进程中实现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这是其最鲜明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长期存续并为统治者所重视,其中所蕴含的贵民、重民、富民的价值内涵也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渊源之一。对于近现代社会发展而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蕴含着一定的合理成分,也由此对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深刻影响。毛泽东对传统典籍和论著中蕴含的重民、爱民思想有着深刻体悟,也由此受到深刻熏陶,激发着他的为民情怀。他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积极要素,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崭新的群众观点,与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便是生动的例证。在此之后,党的历代领导人也都十分重视和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引用《史记》中“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来强调党的工作要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①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①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但群众路线又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本质不同的根源在于民本思想基于唯心史观,而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这也由此为超越传统民本思想提供了基础。从根本上讲,传统民本思想是一种栖身儒家的仁义道德观,是服务于封建统治需要的工具性存在,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却是其践行初心使命、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依托。

党的群众路线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党的群众路线从主体论的维度实现了封建社会人民地位由统治阶级赋予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真正主体地位的回归;第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了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施惠于民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服务人民的历史超越,前者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是一种带有鲜明目的性的被动选择,后者则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经济政治利益的主动作为;第三,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了从传统统治思想君民异体论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统一论的根本超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异体互动关系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②的统一和谐关系。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价值

党的群众路线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内涵,还在发展演进中逐步成长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政治哲学,体现为一种崭新的道德和价值哲学。

1.党的群众路线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将实践看作是人的存在方式以及客观对象的存在特性和建构的基础,科学辨析了认识与社会实践的内在关系。党的群众路线便是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群众实践工作的开展,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实现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良性互动。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生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历史是物质生产基础上人类活动的展开过程,其前提是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既是历史的前提,也是历史的结果。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类社会才能进入人类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新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③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必须依靠人民,无产阶级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战胜资产阶级取得伟大胜利。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从唯物史观的维度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在历史发展与变革中展示了人民的动力价值。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必然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同样无产阶级专政将会以一种过渡手段的方式,最终实现无阶级社会。党的群众路线正是基于这一前提而生成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内在统一性。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体现了这种内在统一关系,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

2.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党的政治哲学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融合历史和现实智慧,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哲学。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核心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哲学体系宏大、内容丰富,但群众路线这一核心内容却贯穿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始终。虽然不同时期关于群众路线有着不同阐述和体现,但其内涵始终是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其二,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胜利、走上执政舞台、执政基础不断巩固,根本原因在于其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维护人民利益,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始终拥有稳固的执政基础。其三,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的现实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法便是走好群众路线,始终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在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过程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四,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的根本依托。任何政治哲学都有其政治理想,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最终政治理想是要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阶段,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了历史规律、人民命运与共产党政治理想的有机统一,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3.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为一种价值哲学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一种最高形式的价值观,即为解放人民、服务人民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坚定认为,党员的价值要在服务人民的具体实践当中体现。因此,对群众路线的坚守也可以解读为党的自身价值实现的方式。党的群众路线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高度统一;对于群众路线的不渝坚守,已经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追求;对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能力,成为评价共产党员自身价值的根本尺度。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价值

1.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的事业不断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波澜壮阔的百余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始终坚守群众路线这一根本生命线,在各个时期始终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挫折、不断突破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同时也在这百余年历程中凝结起丰富历史智慧、积淀起宝贵历史经验,为未来党的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深刻启迪,昭示党的事业新的伟大胜利。

2.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根本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无数革命先烈将热血和汗水无悔地播撒到中国大地。无论在任何时期、无论面对如何复杂艰难的形势,我们党都没有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最紧密的联系,这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从理论维度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更以始终不渝的切身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统一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其他任何政党不曾实现过的光辉业绩,赢得了世界其他政党的广泛瞩目。

3.黨的群众路线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最重要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成为党不断发展进步的宝贵历史财富,密切联系群众便是党始终传承的优良作风之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争取民族解放,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三反”“五反”运动、整顿党风,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守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不渝地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为人民服务水平;始终不渝地保持忧患意识,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始终不渝地将人民群众利益摆在突出位置,增进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以高度的革命自律和政治自觉保持着政治本色,传承着党的优良作风,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成为党长期执政的最重要政治优势。

三、党对群众路线百年坚守的现实启示

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凝结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不断完善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格局,走好新时代群众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汇聚磅礴力量。

(一)坚守初心使命,传承优良作风

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传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对于每一代共产党人、每一位共产党员而言,无论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不能丢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都不能抛弃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无论在任何时候,党的一切工作成效的检验,从根本上是要看人民群众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人民的生活是否得到了切实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干部要深入探索和总结群众工作的规律,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在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结合中做实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要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自觉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求教;要在传承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同时,继续传承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党的其他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确保党的政治优势能够始终高效发挥、确保党的法宝始终坚固有效;要继续加强与群众路线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建设,把建章立制贯穿到群众路线贯彻执行的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制度优势为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常态化保障。

(二)加强党的建设,巩固群众基础

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政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力量。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群众路线的不渝坚守和有效执行,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夯实了深厚的执政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巩固执政基础,首先需要党的自身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一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二要不断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组织力和领导力,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广度、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效能;三要进一步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四要从严从实抓好党员特别是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结合人口多元流动的新形势不断改善传统的党员教育和管理方法,确保党员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党员管理体系更加严密,不断提升党员主体意识、增强为民服务本领;五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提升党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相结合,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是党的群众路线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是确保党的工作在各个时期取得扎实成效的重要依托。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复杂变化,党的群众工作也面临着新任务、新局面、新挑战,需要我们党结合现实需要,不断探索群众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平台,以为民服务工作效能的不断提升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一要在继承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在发挥群众工作既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形势、科技手段等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群众工作新模式;二要结合新型社会组织、团体、职业不断增多的现实状况,通过加强工作指导、开展组织联建、吸纳新型社会组织优秀成员加入党组织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党对新型群团组织的领导,提升党的群众工作能力;三要提升互联网和新媒体应用水平,发挥好新型媒介的正向价值,进一步拓宽党群网络互动空间、开辟党群网络交流平台、优化网络沟通环境,通过网络媒介实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使其成为践行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强化党员监督的有效载体;四要加强对于自媒体、网络红人等的重点监督和引导,利用其正向效用强化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舆论宣传和引导效果,打牢党长期执政的思想基础。

(四)聚焦关键问题,提升工作能力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有效举措就是着力聚焦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着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在群众问题的解决中展现群众工作本领、在群众利益的维护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一要顺应百姓诉求、紧扣民生实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纪律监督、完善制度约束、开展专题教育等多元形式确保为民工作、实事办实;二要结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工作开展实际和各自职责要求,确立短、中、长期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梳理突出问题,合力重点解决;三要推动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坚持不懈地投入到解决民生实事的各项工作当中,特别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避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出现思想麻痹、精神懈怠的问题;四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针对民生领域重点问题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五要根据不同地区实际进一步细化民生工作的方法,合理用好新兴科技,增强各項工作要求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坚决避免简单“留痕主义”和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六要通过强化主体责任、抓住关键少数,切实提升中央惠民政策的执行效果,减少民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的产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七要完善制度和法律,对于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予以坚决打击。

(责任编辑 付国英)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1页。

②《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62页。

③《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90页。

④《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2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79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6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4页。

⑥《刘少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4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23-22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0页。

①《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32页。

②《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34页。

③《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35页。

④《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28-929页。

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2页。

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8页。

⑦《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60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2页。

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0页。

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09页。

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40页。

⑤《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46页。

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274页。

⑦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5页。

①《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2页。

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9页。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