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模式
为了更好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日,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将网络保护工作中的“青少年模式”改为“未成年人模式”。
相较于“青少年模式”,新版“未成年人模式”在疏堵结合上面,颗粒度无疑更细。当然,这一模式的实施,需要平台、应用开发者和相关机构的积极配合,学校和监护人则仍需履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
私家侦探
記者调查发现,当前,一些以侦探、调查为名的机构在网上很活跃,宣称“拥有大量高科技工具”,可以为客户提供“行踪调查”“婚外情调查取证”等服务,其中掺杂着不少侵犯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及真假难辨的骗局。
目前,我国尚无法律确立“私家侦探”的法律地位。私家侦探的职能权限其实和普通公民一样,并不能越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对于当下私家侦探普遍存在的打擦边球现象,应尽快完善立法、明确边界、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