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 康胜利
关键词:丁海斌;档案学;经验哲学;价值理论;原始记录;凭据作用
关于档案价值,学界的一般看法是“凭据与参考价值”。[1]学者们对档案价值问题的研究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涌现出许多观点,如档案关系价值论[2]、双重价值论[3]、档案双元价值论[4]等。丁海斌教授[5]提出了原创的独特的且具有哲学高度的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丁教授在研究档案价值问题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许多长期以来被忽略的思考方向,并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具有较高哲学理性的观点,其理论本身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1 档案的根本价值
档案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认识档案价值的本质和特性以及档案价值的实现规律等问题,是档案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丁教授以更高的学术理性探索和研究了档案价值的本质、档案价值的来源以及实现规律等问题,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1 什么是档案价值。档案价值的内涵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不断得以完善和丰富。丁教授从高度理性的视角揭示了档案的本质属性,创造性地使用“经验”一词来表述档案价值,开启了档案价值更具有学术理性和普遍意义的新篇章。
1.1.1 “经验”一词的引入。价值本是一个古典经济学概念,后被引入哲学中,现已成为各学科领域中被广泛研究与讨论的问题。价值在现代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事物自身的内涵[6];二是事物对他物的作用,[7]即事物的有用性。档案界通常将档案价值概括为“凭证价值与参考价值”。[8]然而,该表述还停留在具象的作用层面,难以将“价值”这个高度抽象的概念表述出来。那么如何恰当地概括档案价值的高度抽象性概念?丁教授对此进行了归纳与抽象化,创造性地引入了“经验”一词来表述档案价值问题,将档案根本价值的哲学抽象表述为“事实性经验价值”或“原始记录性经验价值”。[9]这种特性既使得档案拥有可供追溯以往的人类实践活动的能力,又使得档案能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客观的、有力的参考。
“经验”是哲学的主要概念之一,将“经验”一词引入档案价值表述之中,即将档案价值问题与哲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突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使之高度抽象化并具有普世意义(即在人类价值体系中去审视档案价值)。这一尝试为档案价值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和思考方向,对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成熟和发展、对档案更高效合理地指导人类实践活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1.2 档案价值的本质属性。在档案价值哲学表述方面取得突破后,丁教授又继续对档案价值进行了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在《档案价值论》一文中,丁教授细致地论述了档案价值的内涵与特性。丁教授揭示了档案价值的本质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档案价值的源泉,并从客观存在、人的需求、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来展现档案价值评价主体的复杂性,还从主体与客体角度论述了档案价值的客观性。[10]关于档案的本质属性,获得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原始记录性。[11 ][12]然而丁教授认为该说法不能将档案与文物等事物区别开,更能准确地反映档案本质属性的表述是“原始符号记录性”。[13]随着研究的深入,丁教授还从“根本价值来源于本质属性”角度论证了“档案的事实性经验价值来源于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符号记录性”。[14]
《档案价值论》一文对档案价值内涵的论述非常深入和丰富,是理解档案价值的重要文献。丁教授使用“符号”一词来描述档案的本质属性,对认识档案的根本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符号”一词的加入,使得档案的本质特征更为突出,也为档案在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下的正名提供有力支撑。
1.1.3 档案经验价值的特点。档案具有特定的经验价值,它所拥有的特性使得它能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和积累,成为重要的符号记录形式。丁教授认为档案的经验价值具有以下特点[15]:一是档案是一种书面符号记录性经验,人类利用文字、数码等书面符号记录以往的经验;二是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档案是对人类活动或某种客观事实直接的而非间接的记录;三是具有先天优越性,档案作为一种客观经验事实而具有了较高的查考价值;四是具有无限扩展性,档案是由人类实践创造出来的原始经验,这使得档案经验价值拥有无限拓展的特性。研究档案经验价值的特点,有助于更系统地了解档案的根本价值,更深入地认识档案的独特及其在人类文明延续中的意义。
1.1.4 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与经验哲学。在发现了“经验”一词并在档案学中对此概念进行强化之后,丁教授又通过系统的研究和缜密的论證确认现代实用主义经验哲学代表人物约翰·杜威的经验哲学理论与档案学具有相当高的可通约性。
丁教授档案哲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有二:一是“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档案,“实践”是档案的本体[16];二是“经验”,档案的根本价值是事实性经验价值(原始经验价值),档案的根本作用是人类群体思维的重要经验基础。[17]而这两个概念也是经验哲学的核心概念,丁教授发现档案哲学与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论在价值取向与理论基础方面高度一致,两者相互补益、相互印证,又存在差异。关于档案学与经验哲学,丁教授认为两者相交于“社会实践”——档案学和杜威经验自然主义哲学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并应用于社会实践;两者相知于“经验”——理论与实践一元论统一于经验;两者在实践本体论、经验价值理论等方面相互印证;两者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相互补益。[18]丁教授开启了经验哲学与档案学之间相互沟通的新话题,其研究成果揭示了档案学与经验哲学的关系,使得档案学上升到经验哲学的高度,同时这种理论与具体现象的结合也有助于拓展哲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2.2 档案价值的本质——原始经验(原始记录性经验价值)丁教授认为,档案价值的本质是原始记录性经验价值。[19]原始经验在人类文明历史延续和统一中发挥着重要价值。
2.2.1 原始经验的内涵。杜威认为原始经验是未经反省思维整理的直接经验。[20]原始经验并不是自诞生之时就得到科学的、正确的认识,一些学者曾把反省经验视为原始经验。
经过杜威的深入研究,原始经验的内涵逐渐得到修正。杜威将经验的层级进行划分,把原始的直接来源于有机体(人)的实践活动的经验定为一级经验,经过反省思维整理的经验是二级经验。[21]杜威使用发生学的方法说明了原始经验的来源,认为经验的发生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功能性互动所产生的结果,原始经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结果,而反省经验是建立在原始经验基础上的认知,并反作用于原始经验的生成。[22]两种经验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循环作用,促进了经验的丰富多样和持续演变。
原始经验是人类实践活动产生的直接经验,包括记忆性原始经验和记录性原始经验。哲学家们对于经验的研究往往以个体记忆经验为对象,忽略了个体外的记录性经验。丁教授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性经验更具有先进性,因为这种经验是群体思维而非局限于个体的结果,比记忆性经验更稳定和确切。[23]认识到记录性经验的存在及其在人类进化中的重要性丰富了经验的内涵,对文明的延续具有重大意义。档案能突破时空限制积累留存并为人类实践活动提供经验基础,是原始符号记录性经验的主体。
档案经验是一种原始经验,它是对人类实践活动进行直接记录而形成的。因此,丁教授认为档案经验是一种事实性经验。[24]但档案经验并非等同于杜威所认为的没有经过意识整理的粗糙经验,档案经验既包括粗糙经验,也包括经人类整理过的意识产物。
2.2.2 原始经验的特征。关于原始经验的特征,丁教授从杜威的研究中总结出以下几点:(1)原始经验具有直接性。原始经验直接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而实践活动的时空属性反映于经验之中,使得直接经验具有一个由实践本身造就的总体框架。(2)原始经验具有真实性。原始经验直接源于实践,是对被经验到的材料的客观记录,这种“诚实”赋予了原始经验真实的特性。(3)原始经验本身容易遭到人们的忽视或轻视。原始经验的呈现有时是粗糙的,以至于人们不理解或是不了解它存在的意义。(4)有效的管理才能发挥原始经验的效用。档案工作的任务是为人们提供可利用的有逻辑的原始经验。档案经验要通过档案工作才能被人们利用,要经过有效管理才能实现其效用。
2.2.3 原始经验的作用和意义。关于原始经验的作用和意义,杜威有着深刻的认识。丁教授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25]:
①原始经验对认识具有基础意义。杜威认为,人类所有的认知经验都起源于更为基本的原始经验,原始经验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所有的认识的经验都基于原始经验。
②原始经验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杜威认为所有的认知经验都起源于更基本的原始经验。丁教授将其总结为,原始经验是人们进行思维的经验基础,人们总是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或参考原始经验,因此原始经验具有指导力量。丁教授认为,要使客观存在的经验转化为“指导力量”,即要使档案的“指导力量”发挥出来,既需要良好的档案工作机制,又需要人们具备较高的档案意识。
③以原始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杜威强调经验法对认识的重要性,经验法向人们展示了以往的经验是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形成的。杜威强调,在认识活动中理论研究要以原始经验为出发点和归结点。人类基于这种经验进行新的实践活动,要认识实践,就要研究原始经验。“档案的根本作用是为群体思维提供重要的经验基础”,[26]杜威的研究为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2.4 原始经验与反省经验。杜威将目的性明确的思维称为反省思维,并认为原始经验对反省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原始经验为反省思维提供材料,孕育新的经验;原始经验是反省经验的基础,也是检验和核对新的经验的实证材料,而反省经验对对象的解释扩大了原始经验的意义。[27]原始经验与反省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良性的互动。
丁教授认为,档案经验有其特殊的优点:反省思维必须着眼于特定的、明确的对象,而档案则是最能体现特定对象的详细资料,它能为反省思维提供原始经验基础,为反省思维提供更多更强的确定性。[28]档案经验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原始经验,对反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2.3 档案价值的来源
档案形成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又作为凭据和参考指导和影响着人类行为,档案价值也由此产生并得以实现。丁教授在人类实践活动价值体系中探索档案价值的来源,科学地论证了档案价值的来源和本质。
2.3.1 档案价值实体来源。档案是一种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形态,是人们将人类活动以书面符号形式保存起来的产物,这使得档案具有了原始记录性,继而使得档案拥有了可追溯性价值。丁教授认为,档案价值的源泉是形成原始记录并将其保存为档案的人类行为,档案利用的过程即是档案价值实现的过程。[29]丁教授通过分析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和社会价值的源泉,提出“档案价值的本质是人类的实践活动”[30]的观点。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包括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还包括社会与精神方面的实践活动。而且社会与精神层面的实践活动在档案价值本体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因为档案价值是一种经验价值。
记忆、记录、文物都是人类用来留下实践活动“痕迹”的形式,它们都是事物的经验价值物,具有延续性和后续性。但三者的价值属性不同:记忆以生物形式存在于人脑中,其价值属性为记忆性经验价值;记录(主要是档案)以符号形式存在于特定载体上,具有符号记录性经验价值;文物以实物形式存在,其价值属性为实物呈现性经验价值。[31]档案是文件在经过个人或机关的管理活动后转化形成的,而文件的实体是原始符号记录,因此,档案的直接实体是文件,档案的源实体也是原始符号记录。[32]虽然文件与档案的本質属性一致,但在文件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文档管理活动使得实体的某些属性发生了变化(本质属性没有发生变化),导致文件与档案被赋予的价值属性有所差别。
人类文明在演变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价值,丁教授对此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档案在人类价值体系中的位置分析出了档案价值产生的来源,如图1所示。丁教授从实体价值的角度出发,将档案价值归结为“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结果以符号记录方式实现的有序凝结”,简称“实践价值的原始性符号凝结”。[33]
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延续方式中,“记录”因具有能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而被广泛采用。档案是符号记录的主体,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人类历史延续性和统一性的重要保证。丁教授通过分析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各种价值类型,清晰地论证了档案价值产生的根源。这是首次将档案价值置于人类实践活动价值体系中看问题,跳出了档案学的范畴,更科学地论证了档案价值的来源与本质,更客观地论证了档案经验价值在人类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人类价值体系这个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档案价值,是一个新颖且具有高度的视角,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微观视角带来的依托不足等问题。
2.3.2 档案价值的根本来源。档案从产生之时就具有了人的价值意识,不取决于主体意识。那么,这种价值的根本来源是什么?人们利用档案来解决某些问题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是档案价值实现的过程。换言之,档案要经历档案利用的过程才能发挥作用,档案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丁教授认为,档案价值客体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依靠主体的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推进的,即档案价值的根本来源是人在社会实践中能动的脑力劳动,档案价值的本质是人类的实践活动。[35]
关于创造档案价值的人类脑力劳动,丁教授认为其具有将思考过程以符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征,并将其称为“符号化劳动”。[36]此外,“符号化劳动”所形成的档案是一种精神产品,其具有的价值是无形价值。
2.4 档案价值实现的刚性律。丁教授认为,档案的自在价值与自为价值的关系是存在与认识、被反映与反映的关系。[37]档案价值从自在状态转为自为状态的过程,就是档案价值得以认识和实现的过程。
丁教授首次提出了“档案价值实现的刚性律”。[38]“刚性律”强调了档案客体属性和主体需求的强对应关系,突出了档案价值实现的特殊性。档案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其客体性(或称绝对价值)表现为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三个要素:档案客体及其属性、档案主体及其需求、档案主体的实践活动。[39]档案客体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客观存在,档案主体(人类)因为某种需求而与档案客体发生联系,而实现这种联系依靠的是人的实践。因此,在档案价值实现规律上,这种绝对价值形态外显为档案价值需求的刚性律。丁教授认为,这种“刚性律”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在宏观层面上,档案对人类实践活动有绝对意义。档案是以符号形式记录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客观存在,其价值不因人的主观意识发生改变,对人类来说档案的价值是绝对的。在微观层面上,档案主体往往利用某一档案解决特定问题,档案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刚性的对象性关系。[40]档案价值实现过程中,利用主体的客体指向性很强,价值客体的主体指向性也很强,即主体需求与客体属性表现出强对应关系,档案价值实现呈现出刚性律。
档案价值实现的“刚性律”使档案与图书在主体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档案利用需求刚性特征更为突出,图书阅读需求柔性特征更为普遍。[41]主体往往利用特定档案解决特定问题;而读者阅读图书往往不带有解决特定问题的目的,对图书的需求是宽泛的。“刚性律”的提出,强化了档案与图书的区别,最能呈现档案价值实现过程的特性。
2.5 档案价值的高低——舍勒价值等级序列。德国哲学家舍勒提出了一套用于判断价值高低的理论——价值等级序列,他总结出判断价值高低的标准有五项:持久性、不可分性、相对独立性、满足的程度、越少与依赖于特殊自然机体的感情类型发生关系。[42]丁教授參照舍勒价值判断标准,根据档案属性对档案价值进行评价,成果如图2所示。
具体而论[43]:(1)我们往往希望档案能长久保存,档案的内在延续性总体上较长,因此档案的持久性价值评价总体上很高。(2)在保存档案时,我们希望档案的完整度越高越好,因此在“不可分性”这一标准下,档案获得的价值评价很高。(3)档案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既不依赖于其他价值才能发挥作用,也不因人的意愿而发生改变,因此档案的相对独立性很高。(4)档案需求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刚性的对象性关系,人们往往利用特定的档案解决某种特定的问题或达到某种目的。“刚性律”使得人从档案中获得满足的程度往往很高,但档案价值实现的“条件律”会导致档案的利用频次较低。(5)档案主要因其内容使利用者产生情感变化,即使可能因其物质载体使人的情感发生改变,也是因为该载体被赋予的象征性意义,而非载体的物理属性。因此,档案很少与依赖于特殊自然机体的感情类型发生关系。总体而言,档案价值在舍勒价值评价体系中获得“高价值”的评价。
丁教授运用哲学中的价值判断理论来判断档案价值高低,其研究成果既解释了“人类为什么花很高的成本保存档案”,也指出发挥档案价值更大效用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档案的利用频次”,同时还为档案价值与哲学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
3 档案的基本作用
档案的基本作用是档案的价值形态,丁教授对档案的基本作用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丁教授首次提出“情感和美感作用”是档案的基本作用之一,丰富了档案作用的内涵。丁教授还论证了“凭证”和“参考”是档案的基本作用而非价值,并从“作为事实证据的经验价值”和“作为知识和案例的经验价值”两个角度分别重新解读了凭据价值和参考价值。丁教授提出的观点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的基本作用的理论研究。
3.1 三大基本作用的形成——“情感”作用的加入。在丁教授对于档案基本作用的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是其首次将“情感”列为档案的基本作用,提出“情感作用——作为感觉对象的经验价值体现”。[45]许多学者认为档案具有情感作用现象,但还没有学者将情感作用列为档案的基本作用。丁教授是第一个提出该观点的学者,并于随后的研究中加入了“美学”方面的感受,将“情感作用”进一步完善为“情感与美感作用”。[46]人在进行各种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产生某种情感反应,档案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更是离不开人的情感影响。丁教授认为,档案既与承载的事实有情感影响,又能催生查阅者的期待性情感或感受性情感,因此档案作为一种感觉对象表现出的情感作用是作为感觉对象的经验。[47]因而丁教授将“情感作用”进一步完善为“情感和美感作用”。至此,丁教授将档案的三大基本作用归结为凭证作用、参考作用、情感与美感作用。[48]
丁教授首次正式将情感列为档案的三大基本作用之一,这对档案作用与价值理论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档案在心理方面的作用长期被忽视,丁教授敏锐地捕捉到该方向的缺失后,从实用性价值以外的角度——心理方面来思考和总结档案的作用与价值,丰富和完善了档案作用的研究。
3.2 凭据和参考是档案的基本作用。档案的基本作用是一种价值形态,是档案根本价值在一定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档案界通常将凭证和参考作为档案的基本价值,[49]然而两者属于价值本体还是价值的表现形态,有待进行更为严谨的论证。
丁教授从哲学的角度重新解读“凭据价值”和“参考价值”,分析出凭证和参考是档案在人类活动中获得的评价,是价值的表现形态,而非价值本体。因此,凭据和参考是档案的基本作用而非档案的价值。该观点的提出有力地论证了凭证和参考是档案的基本作用,加强了人们对档案的作用和价值的理解。
3.3 对凭据作用和参考作用的重新解读。凭据作用和参考作用是档案价值的表现形态,丁教授从经验价值的角度重新解读了凭据作用和参考作用,深入剖析了档案以何种形式发挥何种作用。
①凭据作用——作为事实证据的经验。丁教授认为,凭据作用是档案作为事实证据的经验,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可以让一个命题的真实性得到确切的证实,当档案与命题相联系时,产生的是强意义的证实。[50]因此,档案具有验证作用,可以作为命题验证的重要依据。
②参考作用——作为知识和案例的经验。档案除了可以作为证据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挥借鉴和参考功能。丁教授认为档案的参考作用表现为“档案常常作为知识源泉或案例事实载体”,[51]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从中获取经验用以参考。档案作为知识源泉而具有参考作用。[52]档案是保存前人经验的主要载体,而人们往往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取知识,因此档案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具有参考作用。档案作为事实案例的承载者具有参考作用。[53]档案记载的案例常常被人们参照以辅助解决问题。与一般的间接经验不同,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使得档案是一种原始的间接经验,因此其借鉴价值比一般的间接经验高。
丁教授从经验角度对凭据和参考作用的重新解读,更为深入地阐释了档案的基本作用,丰富了档案的基本作用和价值理论。
4 档案的根本作用
促使档案发挥作用的人类生理功能是思维。丁教授认为,档案发挥作用的原始出发点是思维,档案的根本作用是人类群体思维的重要经验基础,并从生命科学角度论述了档案在人类思维变化中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五大信号系统”。探索和研究档案的根本作用及辅助其发挥作用的生理机能,能更合理、更有效地发挥档案的价值。
4.1 档案根本作用的内涵。档案界通常认为档案的作用为“凭证、参考、情感”作用,但这是外在的作用,不能将其理解为档案作用的本质。[54]丁教授认为,在人与档案建立联系时,最终起作用的人体生理功能是思维。[55]思维的第一经验基础、个体经验基础是记忆。[56]人类把记忆这一生理功能作为工具存储输入的信息,但单纯依靠记忆存储经验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想突破这种限制,并且形成范围广、跨时间的群体思维及经验基础,需要借助生物体之外的工具。因此,文字、数码等记录符号应运而生,其中大规模的符号记录主要有档案和书刊等。档案作为主要的体外符号记录,它的根本作用是人类群体思维的重要经验基础。[57]符号记录是应人类思维发展的需要形成的,它的产生让人类摆脱了受限于個体思维的困境,但它不是从记忆演变而来的。丁教授认为符号记录是一种独立于记忆的新生事物,不是记忆的嬗变,思维的第二经验基础、群体思维的主要经验基础是体外符号记录。[58]丁教授还从存储方式、社会意识主体、影响范围等角度来分析记忆与体外符号记录的区别:记忆是以表象和语言形式存储信息,体外符号记录是以物质载体和符号记录的方式存储信息;记忆以个体思维经验基础为主,而符号记录以群体思维经验为主;人的记忆力、活动范围、跨时间交流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但存在于生物体以外的符号记录却是可以无限发展的,它正以更多样、更多维、更优质的形式作用于社会文明的延续和发展。[59]丁教授在档案根本作用的研究上取得的突破,从根本上解释了档案运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作用形态,为档案学的实践本体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2 档案在人类思维变化中的作用。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有着递进的三大信号系统,系统的递进让人类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丁教授从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人类三大信号系统中得到启发,提出了“人类五大信号系统”,[60]如图3所示。
第一信号系统完全依赖于生物系统功能,此时人与动物还没有区别开来。随着人类大脑的进化,语言诞生了,这是从第一信号系统进化到第二信号系统的标志。巴甫洛夫认为此时已经实现了“人猿揖别”,[61]因为人类能通过语言工具把具象的东西抽象化概括为概念,人类的思维也由此产生。第三信号系统进化到书面符号记录阶段,人类创造了人体以外的书面符号和工具,信息得以更广泛传播,人类群体思维由此形成。该阶段为人类文明社会积累了重要的群体思维经验基础。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体外符号记录得到扩充,人类创造了数码符号,形成了以数据为主的信息社会,此时人类思维进化到了云思维阶段。第五信号系统实现了机器思维与人类思维的结合,将人的记忆与生物体外记录相结合形成人机合一超级思维。
信号系统的进化离不开经验的积累,群体思维、云思维以及未来的人机合一超级思维的经验基础是档案。思维的发展,以获取经验基础的方式最为重要,档案作为事实性经验价值,使得人类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实现了大范围的群体思维。没有这些保存起来的符号记录,人类就无法积累大范围的跨时空的群体经验,更没有人工智能的经验基础,信息社会也就不复存在。档案作为群体思维经验基础,对人类文明的延续和进化的重要性是不可代替的、无法规避的。档案能使历史的延续性和统一性得到保证,连接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一种伟大的存在。丁教授从生命科学角度探讨档案在人类思维变化中的作用,阐释了档案在人类进化中扮演的角色和意义,这一理论的提出加强了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同时以宏观的视角来看档案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更直观地展现档案的重要性和做好档案工作的必要性。
4.3 档案价值——作用
从档案价值到发挥档案的作用之间,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承担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人类行为是什么?丁教授给出了答案:思维。思维是档案实现价值的生理机制,是人类在实现档案价值到档案作用之间的行为形式。丁教授分析了档案的价值转化为作用的过程,[63]如图4所示。“思维”的加入使得“档案价值——作用”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同时也为档案与记忆、图书的区别的论证提供了理论依据:档案是事实性经验价值,图书是知识性经验价值,两者为思维提供经验基础的角度与作用不同。[64]经验价值被运用于人类思维,进而影响人类行为。丁教授揭示了经验价值在人类思维中的作用,找到了档案创造价值的路径,使得档案经验价值理论更具有实践意义。
5 结语
丁教授的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是具有哲学高度的独特而完整的体系,体现出科学的认识论属性。该理论体系既对认识档案价值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又对档案工作及具体的人类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而且,该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的学术理性和独创性,是档案学与哲学的基本理论实现有机交融和互補性互动的重要成果。
5.1 丁教授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近十年来,丁教授对档案价值展开了多维度、多角度的体系性研究,发表了许多重要成果,见表1。
5.2 丁教授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丁教授的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从哲学角度提升档案学的理性高度与理论普遍性,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该理论体系对于档案学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理论突破:第一,丁教授的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是一个自洽的、完整的、统一的体系,其体系结构达到了自我的完备。笔者利用VOSviewer version 1.6.18软件对丁教授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主要研究成果(见表1)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我们可以获取如下信息:首先,丁教授针对档案价值问题开展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档案的根本价值、档案的作用、档案与原始经验的关系、档案与实践的关系、档案与思维的关系、档案学与哲学的关系等。其次,“经验”一词是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实践、根本价值、根本作用、本质属性等哲学概念密切相关。“经验”将档案与实用主义经验哲学代表人物杜威以及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实践联系起来,使得档案学与哲学有了对话的基础。而档案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出发点——实践本体论更是实现了档案学与哲学的深度交流,是运用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生动表现,是档案哲学的“主心骨”。最后,档案学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哲学及其重要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知识关联。档案与哲学交融的各个重要概念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统一的、自洽的知识体系。
第二,该理论体系达到了档案界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和深度。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使档案学上升到经验哲学的高度,提升了档案学的学术理性,它触及事物的根本,触及档案在人类活动中的根本价值和根本作用,揭示了经验价值在人类思维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该理论具有实践性,它能运用到具体的档案工作、具体的人类实践活动中,原始经验为人类思维特别是具有群体实践意义的思维活动提供重要经验基础,而思维决定着人类实践活动的行为。
第三,档案经验价值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本体论,是丁教授档案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丁教授的档案哲学体系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理论,并且各个理论之间相互关联,是一个高度自洽、严密有序的逻辑整体。其中,实践本体论是档案哲学体系的理论核心,是其他理论的共同出发点。实践本体论与经验价值论相交相知于经验、实践、思维、符号、原始经验等核心概念。而名词术语论为档案定义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了指导,丁教授提出了新的档案定义:人们有意识保存起来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原始性符号记录。[72]“符号”一词的加入极具意义,既清晰、明确地将档案与文物等具有原始记录性的事物区别开来,完成了“种差”的使命,又具有与数据化时代接轨的特征。而且,该定义与档案经验价值论在“原始符号记录性”的共同印证下实现了高度互联。因此,档案经验价值理论并不是孤立的、没有理论支撑的、没有实践来源的理论,其背后有着宏大的、系统的和成熟的档案哲学体系,如图6所示。
第四,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使档案学与哲学、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之间具有了较好的通约性。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使得档案学具有更高层次理论的普遍性,这一普遍性的理论支点,能让档案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好的交流,有利于档案学摆脱不被社会大众和其他学科所了解和认可的局面。[73]而且,单就价值理论而言,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从高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提升档案学与经验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价值理论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第五,丁教授的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与哲学的基本理论、生命科学等科学实现了有机交融和互补性互动。丁教授引入“经验”一词来描述档案的根本价值,从此开拓了档案学研究的新天地——与哲学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揭示档案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经验哲学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理论基础。丁教授还将档案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从巴甫洛夫的三大信号系统中得到启发,创造性地提出“人类五大信号系统”理论。丁教授的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不仅具有重要的档案学意义,还具有哲学意义,是对哲学基本理论内涵的一种丰富和发展,同时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哲学角度研究档案与档案工作,从对档案的研究来审视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这种互动既是档案学对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也是档案学本身理性提升的重要标志。
价值问题是根本性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也因为它的意义如此深层次、如此丰富,研究价值问题是不易的。丁教授的档案经验价值理论体系丰富了档案价值问题的研究,甚至对整个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都是绚丽的一笔。但目前学界对档案价值问题的研究仍是不够完整、不够科学、不够深层次的,如档案价值的抽象化描述、如何更高效地发挥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更深入、更科学严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