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峰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桥梁建设不断完善,有桥梁建设就离不了桩基施工,在桩基施工中,工序流程控制和原始记录对桥梁断桩、塌桥等质量事故的调查、预防和后处理加固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原始记录判断上一步施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桥梁桩基事故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处理。可见工序控制和原始记录在基础施工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关键词:工序控制;原始记录;桥梁桩基
某些桩基施工中缺失质量控制制度、流程不明晰,质检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对原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护筒顶标高、成孔量测、导管下放及埋深、钢筋配笼与现场下料量测、浇筑完成桩顶标高、破桩头后桩检合格的桩顶标高及中心位坐标偏差等隐蔽工程,工序检验不严、交接不规范,没有统一制订、现场填写并统一保存的施工原始记录。存在现场职责不清的现象,测量缺少复核环节和记录;项目部仅验收桩检前破完桩头后砼顶面的密实情况,疏于对系梁施工前桩头清理清洁及垫层混凝土振捣等进行查验,而且缺少上述隐蔽工程的影像档案,由此容易产生隐患。
1 质量安全隐患
(1)误将系梁、承台底标高作为桩基混凝土浇筑施工桩顶标高控制,造成破樁长度不足隐患的可能。
(2)测量队、现场质检工程师和系梁作业队技术员对破桩头后桩头标高不检测,根据实际地形随意调整系梁底垫层标高,造成系梁高程偏差大不能通过验收。
(3)机械凿桩头不仅会损坏钢筋,还破坏了桩基砼的完整性,容易引起桩顶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桩顶残余的松散混凝土不易清理干净,完整性也不好,造成系梁底垫层与桩、柱结合部结合不良,导致承载力减小。
(4)成孔和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项目因没有规定原始记录格式、未严格原始记录填写及检查归档制度流程,致使钻孔过程短孔、导管拔出断桩、钢筋笼下放长度不足或超长、实浇混凝土顶面过低过高等质量问题出现,且无法通过原始记录进行原因分析。
(5)项目因制度流程、决策转达记录缺失,对系梁承台底标高未完全在桩基施工前、过程中确认调整并发放调整控制数据作为现场控制依据,有的口头通知调整尺寸,有的仅交待一个底系梁不高于原地面或不采用在空中的原则,由现场根据原地面标高灵活调整,造成系梁承台施工与桩的施工标高控制失控,或桩的施工与底系梁或承台施工控制水平不在一个统一标准内,造成重大质量隐患。
(6)在绑扎系梁钢筋前,项目普遍缺少一道工序,就是项目质检部对垫层施工后桩头情况的验收,造成一些项目出现用垫层混凝土填补桩头周边凹陷,地基土石侵入桩头边界,在四周形成楔形薄弱区,甚至对桩头破低的整体用垫层混凝土覆盖调平但不振捣,致使人为造成夹层而断开了桩柱结合部,带来重大质量隐患。还有施工底系梁或承台混凝土浇筑时桩头混凝土松散,泥土不认真冲洗洁净,造成桩柱结合部中间形成夹缝,造成二次断桩的严重后果。
2 桩基施工工序
桩基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工序(以灌注桩为例)进行施工,并及时进行数据记录整理。施工流程和原始记录在各个省份建设方的要求不同,但记录的内容大概相同:平整场地:注意原地面标高控制。桩位放样:注意桩顶标高和实际测量标高。埋设护筒:制作护筒时注意护筒长度和直径,埋设时注意护筒与桩位的偏差。钻机就位:首先要制备泥浆,挖泥浆池和沉淀池,桩位的复核。冲击钻进:注意及时的进行补浆和测标高。中间检查:注意测量和记录孔深度、泥浆比重和观察记录钻进速度。终孔:注意测量并记录孔深、孔径和孔斜度。清孔:注意用清水,更换泥浆,测量比重。测孔:注意测量并记录孔深和孔径。安放钢筋笼:制作钢筋笼时注意钢筋笼直径、长度、主筋根数和直径,安放时注意顶面标高。安放导管:检查导管的数量及导管拼装密封性,安放时注意导管的埋深和总长。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记录收盘砼的时间、灌注时间、终盘标高和孔口到终盘砼间距离。凿桩:用环切法凿桩,记录凿桩前后标高和深度。桩基检测。
3 施工控制方法
结合陕西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的灌注桩为例列举正确施工方法:
3.1 测量放样
首先专业测量技术人员对设计院交予的水准点导线点进行复测,采用全站仪对桥梁桩位进行准确的放样和定位;使用水准仪对桥梁桩位进行高程测量,使各桩孔平面位置及高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位施工过程进行校验,如有桩孔尺寸、平面位置和竖轴线倾斜情况随时纠正。
3.2 钢筋笼加工与安装
各种钢筋笼焊接应采用J502焊条,焊接搭接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焊缝要饱满,焊渣要敲净,严禁主筋焊接烧伤凹槽现象,并按设计要求焊牢保护层。安装钢筋笼时要保证笼身垂直无扭曲变形现象,两节钢筋笼对接焊接时应注意声测管位置,电焊不要烧破声测管,以免漏浆影响桩检,声测管下部应高于钢筋骨架底部5-10cm,以防底部撞击撞破漏浆。
3.3 混凝土灌注
水下灌注桩应在浇筑前做以下几点充分准备:清孔;严格检测导管的密封性能;清孔后立即下钢筋笼;下导管;再次检测孔底沉渣,如沉渣过厚超出规定要求2次清孔;上口储料斗应不小于2m3,且满足导管首次埋深1m以上;检查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塌落度宜180-200mm。应将钢筋骨架上端焊接在固定物体或钻机底盘上,防止钢筋骨架上浮。
当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但灌注速度应缓慢,待混凝土顶面上升至骨架4-6m时方可提升导管,当导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3m以上时再恢复正常灌注速度。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应始终保持埋置深度2-6m,灌注的桩顶高程应比设计高程高出不小于0.5m,超灌的部分在系梁或承台施工前应凿除,凿除后的桩头应密实无松散层。当灌注中发生故障,应立即通知总工程师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查明原因,确定处置方案进行处理,不得隐瞒或自行处理。
4 预防工作
在桩基施工中还要预防桩基事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关键环节的管理流程、职责分工,工作记录表格、测控决策与量测、现场工序衔接处的验收与监督,工艺环节监控措施的重新排查梳理,查缺补漏完成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应规章,加强流程与岗位质量责任相结合工作,规范技术质量决策与员工交底的记录化,加强以原始记录为重心的施工日志和项目施工日志集中管理。
(2)项目在桥梁桩基施工时,需要记录的原始记录包括测量原地面标高、护筒顶标高、桩顶标高,计算孔深、钢筋笼的高度、下导管长度、混凝土量,记录孔底验收、混凝土浇筑、导管拔出长度、破桩头后检查、桩柱连接处钢筋、承台垫层混凝土等,以及相关工序检查验收、交接记录,各项目要制定原始记录表格,规定检查、验收流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考核。
(3)凿桩头要一直破到合格混凝土层面,破除前要进行高程测量及标高复核,否则会造成现场施工对破桩头情况缺乏量测数据及监督,同时也发现不了桩基施工实际桩顶标高、钢筋笼标高与设计不符的问题,容易造成超浇、短浇问题以及相应的短笼问题,从而导致二次接桩、接笼;原则上避免对破桩低的进行二次浇筑,确实需要二次浇筑要采用同标号混凝土进行模筑。
5 结束语
按照工序流程作业施工,做好原始数据记录不仅能有效预防桩基事故的发生,对桩基事故损失减到最低,还能对桥梁基础的日后维护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耀宗.关于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5(1):267.
[2]于立丽.桥梁桩基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J].价值工程,201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