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3-08-19 21:45周晓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9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周晓丽

(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 安徽亳州 236800)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起着至关的重要作用,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和发展观念,还能够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抵御各种不良诱惑。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成效,小学教师就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如今,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上的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缺少趣味,不仅使得学生难于消化旧知识,还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百害无一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教师必须重点探究的课题。

一、更新教育理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小学课堂教学长期遵循师本位的原则,教师专注于理论知识的传输,学生专注于机械化的背诵与记忆,教育的最终目的变成了应对考试。这种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各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限制了我国综合型人才队伍的壮大。基于此,在新时期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同时不断提升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内容,合理地选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自行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具有实践性与有效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较为抽象,想要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学生需要亲自去感受,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可以快速投入学习之中,最终达到有效提升课堂质量的目标。例如,在学习“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一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我国交通系统有更深入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观察我国交通路线图,或者直接观察当地交通运输情况,然后再与同学分享自己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认识与体会。这对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锻炼学生思辨能力与实践精神有积极作用。新时代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学生正确人生观念和发展观念的树立,通过心理疏导、教学引导的方式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事物发展变化有全新的认识,为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做好铺垫。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注,赋予学生充分的权利与自由,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我参与我奉献”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身价值,之后再引导学生将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分享给同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长。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无私奉献的快乐。

二、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

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让学生掌握为人处事的方法,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目标。小学教师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和活动,以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升。同时,小学教师要意识到教育与生活、道德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教育、道德与生活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融合,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体系。教师在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时要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基本的学习生活实况进行充分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将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情境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情境教学旨在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知识的理解。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对学生的品质以及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生活是创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形式的基础,为情境教学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了更多素材。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情境教学时,不仅要将本节课所述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还需要对实际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并把这些生活素材有效地用于情境的构建中。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场景,生活化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与自己接触到的场景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内涵,培养自身优秀品质。例如,在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环境污染情况,探究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对环境质量进行考察。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就会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并且会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使自身的品质和素养得以发展。

三、重视学生兴趣激发

想要在提升实际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激发学生兴趣必不可少。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重视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与调整教学形式,对整体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此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播放企鹅妈妈抚育小企鹅的视频,让学生看到企鹅爸爸与企鹅妈妈养育小企鹅的艰辛。在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成长经历中发生的展现父母之爱的故事,引导学生回顾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家庭中的温馨画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通过这种看视频、讲故事的形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升,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发挥出实际作用。除此之外,“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作业压力,对于作业形式的设计以及作业内容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为创新性不足、缺乏趣味性,作业形式固化以及作业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导致作业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教师过于重视作业正确性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仍处于被动状态,致使学生丧失了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出现厌烦心理,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对“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有全面的认知,不仅需要检查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感受,多采用鼓励机制,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中,教师播放小妙招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废物”如何变成具有实际作用的“宝物”。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动手操作时应注意其安全性,保证该过程不会有学生受到伤害;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难易适宜,避免太过简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难度系数太大影响学生完成,打击学生自信心。在进行这一环节的设计时,教师应以学生能力素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稳定提升。

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将合作学习融入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环节,教师应对其成员以及人数进行合理安排,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个人素养,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以确保学习小组能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发挥出实际作用。首先,学习小组人数应适宜,人数过多不利于学生充分探讨问题,而人数过少又无法带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人数规划时,应做好充分调查。调查显示,学习小组以4或5人为最佳,这不但能够保障讨论环节的课堂秩序,还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质量。其次,注意组内学生的能力以及水平,确保学习小组的建立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教师应以保障班级全部学生的学习效率为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小组的人员配置,在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习小组构建完毕后,要对组内人员进行任务分工。想要学习小组迸发活力,合理的分工安排是重点。在小组内部应有小组长来组织每次探讨并维持秩序。在小组长的选择上,教师往往都以成绩作为标准,这种做法虽然便捷,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留意观察小组中进步较大的学生,让其担任小组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进步幅度作为小组长评选标准,定期进行更换,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拥有学习动力,从而营造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探索的良好氛围。比如,在进行“说说我们的学校”这一课题的讲解时,教师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在表达中抒发内心想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育新形式之下,要想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显著提升,教师就要重新制定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对教学思路、教学方向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深入探讨与创新,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优化。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师生沟通,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全面型人才,为我国素质教育战略发展目标的尽快实现提供原动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护患情境会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