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

2023-08-19 21:45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9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诗歌

陈 颖

(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 江苏南通 226400)

美育又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美学素养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重视美育,在不同科目的教学中启发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育实践中,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具有先天优势,很容易在教学中进行美育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本文结合具体案例,简要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一、丰富教学情境 让学生发现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形象感知,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相关图片或视频,呈现直观生动的信息元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发现文字中蕴含的意境之美。

例如,在讲授《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诗人描写的场景,构建出充满美学意味的画面,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月落”“江枫渔火”“姑苏城外寒山寺”等视觉元素,还能够体会“乌啼”“夜半钟声”等听觉元素,帮助学生更直接地认知诗歌中描绘的意象。教师也可以在视频中加入体现思乡愁绪的音乐,烘托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这首经典名诗中营造的意象之美。中国古诗往往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诗人笔下的景色通常寄托特定的情感,但是小学生,很多时候难以理解其中的密集意象,通过教师创设的丰富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能够发现诗歌的文字之美,还能领会到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之美,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小学语文有很多描绘自然景观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些自然景观的美丽,而且可以引入各种艺术作品中对自然景观的展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例如,在讲授《太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和太阳有关的景色,交替呈现,如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等各种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在播放完这些自然美景之后,教师可以中外著名艺术作品中和太阳有关的元素,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即便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也能够呈现丰富的美。

二、唤起情感共鸣 让学生感受美

触景生情是学生一种非常自然的认知行为。一个人美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丰富的情绪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发现美只是一个开始,提升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美育的重要目标。很多文学作品都蕴藏着作者特定的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唤起学生的共鸣,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拓宽学生的美学视野。

例如,在讲授《石灰吟》这首作品时,教师可以讲解和诗歌有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石灰生产的全过程,然而,这首作品并不只是为了描述石灰生产过程,而是托物言志,表达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高尚节操。因此,教师在讲解诗文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言外之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诗歌作者于谦的生平事迹,让学生理解作者不仅在诗歌中托物言志,在现实中也践行了自己的精神追求。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对诗歌内容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会被作者高尚的情操所触动,和诗人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使智育、美育以及德育实现有效融合。

除了让学生感知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使学生体会文字本身的情感冲击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穷人》这篇文章时,教师要讲解作者的创作手法,从一开始就展现出穷人生活的困苦,桑娜“补一张破帆”,丈夫冒着寒冷的风暴去打鱼,随着情节的展开,邻居母亲在穷困中死去,但是在临死时仍然努力照顾自己的孩子,最后桑娜和丈夫决定照顾邻居的孩子。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穷人”们的贫困和善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产生情感共鸣,对桑娜和丈夫的大爱产生敬佩之情。

三、结合日常生活 让学生创造美

创造美是审美的较高层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还要从课文内容出发,结合日常生活,通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去创造美,将美学渗透融入实践之中,真正达到美育的最终目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而且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讲授《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这两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感受父母的付出和不易,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画笔绘制出父母的肖像,结合“人物描写一组”中学到的知识,表现出父母最突出的外貌特征,除了绘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一篇描写父母的文章。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创作主要由情感驱动,无论是作文还是绘画,都会更加具有表现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美育渗透,让学生在节日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例如,在学生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在城市的春节的风物习俗,然后进行作文创作。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感受,然后通过写作将自己对美的领悟融入文字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教师从课文内容出发,结合实际生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手工等方式创造自己所发现的美,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并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已经成为启蒙教育的重要目标。美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等人文学科作为美育的主要阵地,应该在美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引领学生去发现不同文字背后的意境之美。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通过讲解作者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最后,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从课文出发,结合日常生活,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美的实践。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诗歌
诗歌不除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诗歌岛·八面来风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