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数字化改革

2023-08-19 18:10:08韦霏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成果学术数字化

□文/韦霏虹

(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绍兴)

[提要]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作为我国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实力至关重要。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和传统行业正在进行深度融合,也正推动着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完善和评价绩效的提升。本文立足高校学术破除“五唯”的大背景,分别从高校科研系统、科研评价结果、科研评价过程和科研管理水平等角度剖析数字化改革对于高校科研评价绩效的影响机理,并针对我国高校科研评价现状提出优化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数字化变革,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各产业与数字技术结合,促进传统产业和管理模式的数字化改革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党的二十大更是指出,促进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推动其与实体经济有机交融。因此,对各行各业实施数字化改革、对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改造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国家“十四五”规划强调把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提出要加快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健全科技评价体制。并进一步指出,要促进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完善,优化以创新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高等院校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镇,而高校在促进区域创新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完善科研管理和成果评价制度尤为必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讨如何在数字化改革大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成效,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高校科研评价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有学者发现,在美国高校中由系主任、学生和教师组成评委团是科研评价的主体,较为有效地促进了美国高校科研成果的评价。而在英国,评价主体较为分散。高校高等教育委员会通过拉大各评级之间的拨款差距,提高了科研评价效率。也有学者研究了英国的高校学术评价系统,认为在其评价体系中的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评价,也可以有效识别出色的科研成果。

相比较国外的科研评价研究,国内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较晚,因而研究也相对较少。我国的高校科研评价方式逐步从行政奖惩式命令过渡,目前已基本引入了国际通行的科研计量评价。在20 世纪80 年代,随着SCI 科技体系传入中国后,以发表入选SCI 期刊论文作为评价标准成为国内高校科研体系的通常做法。

在具体的科研评价方法上,王运红等构建了囊括科研人才的素养、影响力、能力、潜力和地位等5 层次在内的数字科研综合评价模型,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科研人才的学术贡献;陈辉认为,数字化环境将提高被引文献的反应速度,并且可以保证引用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和有效,进而可以提高科研评价的绩效;刘在洲则认为如果有效开发数字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手段进行高校科研绩效的测度,将会促进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更加全面与准确。

以上学者对高校科研评价制度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与研究,但存在诸多不足。第一,在研究背景上,较多地从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和具体评价方法入手,鲜有结合当今数字化的特点加以分析;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大多以规范化的方式进行分析,缺少实证和量化研究,因此对于高校科研体系的建立和指标的选取以及成果的有效测度,都有改进之处;第三,在研究层面上,以往研究大多关注国家层面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较少关注某类高校;第四,在研究视角上,虽然关于大数据与科研体系建设的相关论述较多,但论文主要围绕大数据的具体应用以及数字化改革的现实意义展开,少有从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角度探讨在大数据改革背景下高等院校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科研评价体系。针对以上不足,本文从高校管理层面探讨发挥数字化作用并深入剖析其内部传导机制,进行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研究。

二、数字化改革对高校科研评价绩效的作用机制

(一)数字化改革使高校科研评价系统更加系统全面。数字化改革后,改变了信息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效率,高校可以全方位、多领域测度科研工作者的显性和隐性的学术成果,改变了以往单纯计量论文的弊端。国家提出科研评价领域破除“五唯”以来,高校的科研评价越来越倾向于全面考核,逐步改变以往单纯依靠论文数量进行单一评定的片面状况。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科研评价体系将综合考虑科研工作者的整体科研成果和科研行为表现,最终端正高校的科研评价风气。依托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术成果的最终呈现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纸质期刊和课题项目,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学术成果已成为激发科研工作者活力的重要形式。因此,在高校科研评价系统中进行数字化改革将与数字学术成果相匹配,以便更加系统全面地衡量科研工作者的学术产出。此外,数字化科研评价体系还将依靠大数据广泛搜集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非学术影响”,作为衡量学术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将做出最全面最公正的科研评价。

(二)数字化改革使高校科研评价结果更加精准客观。数字化改革后,高校科研评价将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进行精确分类和归纳处理,对于科研成果的分类和科研贡献的配比,将具有更加高效的优势。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因果分类,根据文本关联和技术分割方式,进行权、责、利的准确划分。数字化技术将使科研评价系统具备“清晰”与“控制”的二维属性,因而将在计量方面使科研成果更加准确,权责利的划分也更为明晰。

(三)数字化改革为高校科研评价过程提供新的方法论。数字化改革后,高校科研评价过程也发生了颠覆性改变。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效科研成果评价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选择,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条件下,各种App 和小程序丰富了科研工作的科研活动,也为相应的科研绩效评价提供了便利途径。以往由于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我国教育评价方法和标准未能得到改进,而数字化改革突破了技术瓶颈,带来了评价方法的科学化和多元化,更为科研评价过程提供了多种可选方法,这将极大提高高校的科研评价水平。由过去单纯计算论文向综合学术成果评价转变是科研评价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学术产出,只要是能够满足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学术成果都应该被一视同仁,作为高校学术成果予以确认。

(四)数字化改革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效率。数字化改革是“最多跑一次”的升级版,可以全面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益,一方面便利广大科研工作者;另一方面简化各类事项办理,提高管理质量。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决策需求,进而提升管理效率。

三、推进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数字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过程管理,促进线上业务协同。高校科研评价中的过程管理不足问题,是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科研评价体系实现从静态、历史数据管理向动态、实时数据管理转变,实现线上对合同、项目过程、经费、成果和绩效的管理与服务,达到全过程线上科研服务。同时,科研评价系统与校内人事、财务、资产系统全面协同,实现校内数据共建、共享、共用。科研评价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匹配后,可直接通过科研管理服务系统查看项目的每一笔经费到账、调整、使用情况,并可以细化至每个支出科目,及时掌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二)实现智能融合,提高分析处理能力。在科研评价系统中增加统计分析模块,实现从简单、机械统计向多元、灵活统计转变。直接在科研管理服务系统内通过筛选年龄、进校时间、职称、所属学科、所属团队等基础信息,自动统计汇总特定群体科研业绩情况,实现多类型多层次的特定群体科研产出分析。根据不同学科,建立专门的科研数据平台,既能方便不同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及时、高效地获取数据,又能对其科研工作进行量化统计。采用模糊信息处理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和可拓技术等模型建立数学模型,以便实时管控科研工作者任务完成情况。

(三)重视数字学术,推进评价标准多元化。 数字学术作为高校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逐步建立统一且客观的评价标准。在实际科研评价中,破除“唯论文”倾向,将非学术影响和学术影响同等对待。对于数字学术成果,确有社会影响和实用价值的,应将其纳入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切实尊重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建立专门的评价委员会,将不同的学术成果按形式分配给具有该领域评价能力的专家做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价。

猜你喜欢
成果学术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工大成果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