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动物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2023-08-18 02:01林敏仪李文峰
花卉 2023年16期
关键词:展区动物园景观

林敏仪,李文峰

(广州动物园,广东 广州 510070)

0 引言

动物园作为城市专类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的植物配置不仅可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同时为动物提供生存、活动、繁衍、防御的空间。动物园内科学的植物配置对建立园区和谐的生态环境、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有着重要意义[1]。

1 广州动物园概况

广州动物园是国内知名公益性城市动物园,现址建于1958 年,面积约42hm2,园内饲养和展览着国内外珍稀动物400 多种5000 多头(只),是国内展览动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城市动物园之一。近年,动物园通过开展动物展区生态建设,逐步从传统笼养陈列式向沉浸式、生境营造式展示方向发展,动物展示效果、动物栖息环境、人文景观等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广州动物园地形北高南低,园区环境优美,具有南国亚热带植物风光特色,植被茂盛、四季花果飘香,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提供优越资源。

2 动物园植物种类分析

经2019—2020 年实地调查,广州动物园全园园区乔、灌、草共323 种。乔木5995 棵,167 种,隶属57 科110 属,以蒲葵为主要优势种,隶属于棕榈科,蒲葵属;灌木和草本共211 种,隶属73 科150 属,以大叶油草、白蝴蝶、棕竹、海芋、肾蕨、花叶鹅掌藤、蓝花草、桂花等为主要优势种。植被高度≤30cm 灌木和草本95 种,植被高度处于30~100cm 共121 种,植被高度≥100cm 共112 种,广州市动物园不同植被高度主要优势种如表1所示。多数植物为岭南乡土植物或适宜生长的引种多年的植物。

表1 广州市动物园不同植被高度主要优势种

3 公共区域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3.1 公园入口服务区

广州动物园南、北门入口服务区是人流集散、进出动物园的主要通道,南门入口区主要种植小叶榕、白千层、相思、短穗鱼尾葵、黄金香柳、琴叶珊瑚、月季、朱蕉、白蝴蝶、红背桂、大红花、黄蝉、棕竹等乡土植物;北门入口区主要种植南洋杉、黄花风铃木、火焰木、宫粉紫荆、大叶榕、白兰、大叶紫薇等,入口区绿量充足,遮荫树种主要为榕树类。入口区主要打造出富于现代感、空间疏朗、简洁明快入口空间。

3.2 园路广场游乐区

公园园路是园区主要人员通行、消防疏散的主要通道,亦是引导游客观赏动物园各大动物展区主要游览路线。园路植物景观对整个动物园景观风貌有着重要作用。主干道主要种植白兰、宫粉紫荆、芒果、小叶榕、大王椰、大叶紫薇、大叶榕等,次干道主要与动物展区衔接,结合展区周边环境种植开花植物,如黄花风铃木、落羽杉、猫尾木、粉花山扁豆、凤凰木、蒲桃、聚果榕、腊肠树等,园区道路以种植岭南乡土植物为主,为园区增添花色,打造出有植被茂盛、四季皆有花果的城市动物园。

广场游乐区主要集中在欢乐世界广场、游乐场、环形剧场及动物广场,主要提供给游客游乐活动、休闲游憩。欢乐广场及游乐场区域内主要种植落羽杉、宫粉紫荆、阴香从、大叶榕、细叶榕等乔木,广场休息区结合座凳、花坛等种植月季、凤仙花、龙船花、朱蕉等进行植物组合搭配提升休息环境的景观效果;在动物广场与三大湖区相近,广场区内主要种植小叶榕、凤凰木、蒲葵、小叶榕、白兰、羊蹄甲、聚果榕、澳洲鸭脚木、琴叶珊瑚、灰莉、黄榕等植物,为园内游客创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

4 动物展区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动物展区建设是实现动物迁地保护的基础条件,主要围绕动物迁地保护、动物科研、科普教育、动物展示4 个方面。广州动物园从建园迄今为止,动物展示方式经历了从“笼养式”至“生态式”发展过程。动物展区及馆舍设计在满足动物习性、生境、动物管养、游客参观体验下,与园区环境高度融合,体现生态化建园理念[2]。

4.1 灵长区

灵长区主要展示金丝猴、白颊长臂猿、黑猩猩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种植树木也从速生桉、马尾松、团花树等逐渐改变成岭南乡土树木为主,观花树木点缀。目前周边种有大叶榕、高山榕、樟树、双翼豆、三角枫、蓝花楹、大叶紫薇、火焰木等。由于部分笼舍年代久远,周边树木生长过于密集,造成采光不足树木互相影响,底层植物生长不佳;而有部分区域由于植物立地条件较差生长受限导致参观通道遮光率不足。

4.2 猛兽区

猛兽区主要以熊展区、虎山展区、狮子展区为主,近几年园区在提高动物福利,增加丰容设施,根据动物活动习性在各个展区内设置了磨爪柱、独木桥、攀爬架等,也尝试种植与岭南地域环境及动物栖息地相符合的植物如蒲葵、勒杜鹃、爬墙虎、野牡丹、芦竹、灰莉、黄榕等衬托假山、隐蔽动物内室。在展区周边大部分是原生的乔木及建园时期种植的乔木,主要种植了麻楝、降香黄檀、秋枫、凤凰木、大叶榕、白千层等,近年为更好提高游客参观体验及园区景观效果,结合展区景观环境,在周边添植桂花、火焰木、粉花山扁豆、宫粉紫荆、蒲葵等植物,努力打造生态化展区环境。

4.3 飞禽区

大鸟笼的展区是飞禽展区中重要的部分,整个展区涵盖了多种禽类展示,利用建构筑鸟类栖息环境将禽类进行分类展示。展区鸟类各异,栖息的空间及环境不尽相同,通过笼网、栖架、水体、人工洞穴等人工建构结合环境丰容景观设计手法展示动物。对于林鸟类动物特性主要依赖林地生存,也是人们较常见的鸟类之一,在展区环境丰容中,可以增加植物景观,运用各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合理搭配,同时根据展示环境设置人工水域设施,增加景观生态空间的丰富度,设置不同高度的栖架,有利于鸟类的活动,适应不同林鸟的栖息要求;雉鸡类动物则采用高低错落的灌木丛为动物提供隐蔽所,根据其动物习性对场地进行景观化改造;游禽类动物则需要增加水体面积,水体面积和陆地面积需要接近1:1 的比例,并需要栽植大量植被景观,提供给动物遮蔽和寻食;涉禽类动物可以和游禽类动物混养,生态习性和游禽类动物相似在大鸟笼内种植了以棕榈科为主的植物,主要有蒲葵、狐尾椰子、霸王棕、鱼尾葵、散尾葵等,点缀了鸡冠刺桐、旅人蕉、凤凰木等。整体以热带风格为主,在鹦鹉笼区域种植了橡胶榕、粉花山扁豆、无忧树等。

4.4 水禽湖区

水禽湖区包括雁鸣湖、观鹭湖、仙鹤湖,三大湖区域乔、灌、草共111 种,主要有大王椰子、蒲葵、高山榕、大叶榕、对叶榕、蒲桃、构树、水翁、乌桕、印度橡胶榕、小叶榕、红花紫荆、宫粉羊蹄甲、水翁、尖叶杜英、水石榕、仪花、粉花山扁豆等植物,为动物觅食、栖息提供天然条件。湖岸树木配置较合理,但部分树木树龄较长,且果树类已进入衰退期,湖中小岛植被较为原生态,多以给鸟类栖息筑巢为用。

在延续原岭南乡土植物景观基础上,结合动物习性选择植物。①结合水体深度选择种植抗污染、具净化功能、可增强水体稳定性的水生植物,如芦苇、水竹芋、美人蕉、纸莎草、苦草、茨藻等,营造微湿地沼泽特征,为大型涉禽、游禽提供筑巢、躲避空间。②结合湖岸高度选择种植抗性强、耐修剪观赏木本草本植物,如簕杜鹃、冬红、春羽、蜘蛛抱蛋、红果仔等,水岸边种植池杉、落羽杉等营造微湿地环境,保留榕树、蒲桃、土蜜树、构树、乌桕、香樟、凤凰木等乔木为禽鸟提供食源、栖息筑巢隐蔽场所,适当增加木棉、宫粉紫荆、大花紫薇等开花植物提升植物景观效果。③在延续大王椰子、蒲葵、假槟榔、狐尾椰等具有亚热带南国风光植物基础上,增加如花叶假连翘、变叶木、勒杜鹃、红花继木、杨铁等木本植物构建乔灌草复层植被群落,凸显广州动物园特有的岭南植物景观特色[3]。

4.5 草食动物区

草食动物区主要是大象、羚羊、犀牛、斑马、黄麂等动物展区。羚羊、犀牛、斑马、黄麂展区内及周边植物主要以乔木为主如菠萝蜜、香樟、小叶榕、红花紫荆以及大量的细叶桉,缺乏中下层植物,丰富度不足。草食动物大部分来自非洲,为进一步呼应展区的主题,尽量还原动物原生境,在保留长势良好的乔木基础上,增加具有热带草原特色的植物。植物选择耐旱乔灌木,如龙血树、龙舌兰、芒草、阿尔法针茅、狼尾草等。如羚羊、斑马、黄麂展区在展区参观面、壕沟边种植具有非洲草原特色低矮的灌丛,对壕沟进行局部的遮掩,并作为参观的前景植物。结合原有木麻黄、桉树等乔木,增加具有热带草原特色的观赏草类植物,并设置本杰士堆,为动物提供躲避空间,从而提升动物福利及展区景观环境。同时在展区非参观面增加枝叶较为茂密的植物,遮挡饲养员工作面,优化环境并提升游客参观体验。

5 结论及建议

广州动物园作为全国三大城市动物园之一,动物展区的发展与规划均走在全国前列,近年从传统城市动物园逐步通过环境改造提升,展区展示方式逐步从传统展示向现代展示转变。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广州动物园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但部分动物展区在景观环境营造上缺少植物空间对动物活动的作用,导致动物展区与植物结合度较低,景观整体效果较弱。

另一方面,根据动物展区的动物物种特征,应在动物展区加强模拟动物生境营建意识及环境丰容,结合动物习性利用植物设计的原理,模拟动物栖息地的自然环境[4]。广州处于亚热带气候地区,植物较为丰富,种类较多,可以结合岭南特色的地域特征进行植物配置,丰富植物的空间及群落,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积极利用原有植被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展区植物景观设计,营造与动物生活、体现动物行为的魅力展区。

猜你喜欢
展区动物园景观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景观别墅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火山塑造景观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