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时代·教考衔接·立足考生·创新组合

2023-08-18 03:59刘小忠曾玲玲
美文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新课标

刘小忠 曾玲玲

高考作文基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纲领要求,秉承稳中有变、守正出新的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创新性。2023年高考作文一共命制7道题,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 4 道,分别为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北京、天津、上海等市各自主命制1道。7道试题文字简洁,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鼓励考生个性化表达;坚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生活;考查高阶思维品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命题除了精准落实课标要求之外,还在紧贴时代、关联教材、立足考生、创新组合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具体情况统计如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程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系列教材之后参加高考的第一个年份。今年高考作文的主题方向依然是注重立德树人、传承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和以往相比,今年的作文普遍降低了审题难度,能够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能够引导考生自由发挥,用不同文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出能够真正展示自我思想的作文。这样的作文考查更为务实,更能为考生提供公平的写作展示平台。2023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到底呈现出哪些亮点?注重考查学生哪方面能力?又折射出未来作文教学的哪些新趋势?下面结合七道题目作具体解读:

三大热门主题

高考作文的热门主题,不仅反映时代的主旋律,体现教考衔接,更反映出当下主流社会对一个高中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养的要求。

高考作文题多次直面时代重大事件。今年,二十大报告精神和关注青年成长话题直接进入命题视野。高考作文如同社会微缩景观,映照出鲜明的时代图景。

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以“故事的力量”为中心话题,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考生可以联想教材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古代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也可以直接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的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前者巧妙勾联教材,考查考生的阅读积累,后者直接对接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核心要义,引导考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高考新课标II卷作文“青少年自己的空间” ,关注新时代青年的健康成长,提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现象。高中生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生活学习中面临着各种困惑,同时也面临学习任务繁多、压力大等问题。试题贴近考生生活,尊重成长规律。考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空间内容的介绍,展示自己的性格,表达对成长的思考,也可以与父母师长对话,告诉他们不必过于担心自己希望有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的想法。与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不谋而合。这道题既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表达真情实感的空间,又鼓励考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勇于表达自我。

北京卷大作文(2)“亮相”是一个材料加命题的作文。这道作文题目从戏曲角度引入登场亮相,到展示生活中不同的亮相时刻。旨在引起学生对个人成长的感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时代脉搏的把握。

我们的每一次亮相,不仅是自己的对外展示,更是青年精神的一种彰显。学生可以思考、寻找生活中有哪些精彩的亮相,从个人成长方面来看,学生可以抓住学习生活体验来写,如在运动会中的精彩亮相、第一次演讲时的亮相等;从社会生活方面来看,可以结合自己平时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来思考,如艺术作品、科技成果的亮相等;从国家发展方面來看,可以从体育、外交等角度写国家向世界的每一次亮相。当然亮相也伴随着关注,因此学生还应该阐述亮相前的充分准备,亮相给自己带来的启发等。整体来看,这道作文题目的角度和视野开阔,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状态、精神风貌和个性色彩,能够把学生对自我成长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知展现出来。

主题二 关注科技发展,激发探究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性。2023年5月29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科学不只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集合,也表现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语文作文中包含科学的要素,试题也多有体现。

全国甲卷写作试题材料给出“人·技术·时间”的话题,以“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作为切入点,引导考生通过“更好地掌控时间”和“成了时间的仆人”两方面的对比思考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正确立意,形成自身观点。试题精心设问,聚焦“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话题,引导考生思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从能否形成观点、能否合理推理、能否严谨论证、能否准确表达等多个方面对考生的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

上海卷作文“探索与好奇心”以问句开启,限定词给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其实是在追问我们对世界主动探索的动力是什么。好奇心是其中之一,但不是所有。探索陌生世界是人类自古以来不变的人生命题,深度把握材料,通过对“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关键信息的认知,可以全面探讨把握原因的挖掘思辨,总结主动探索陌生世界的动力源头。其实,除了好奇心,还有勇敢精神、肩上责任、知识体验、坚毅意志,都可以作为动力驱动人们对未知的探究。科学探索是求真的事业,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卡尔·萨根在《宇宙的边疆》中写道: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乐意去”也就是主动积极去“探索陌生世界”,确实值得反复思索。深度把握材料,通过对“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关键信息的认知,可以全面探讨、挖掘思辨。如何总结主动探索陌生世界的动力源头就是写作的重点。无论是何种原因,都代表着我们主动探索陌生世界的多元需求,都说明驱动我们的是我们心甘情愿甘之如饴的探究热情。

北京大作文(1)“续航”是一个新词新语,而文体要求是议论文。 “续航”最初指的是船舶或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连续航行能力,如今已经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在现代社会中,“续航”不仅指代着科技产品的电池寿命,更意味着人类的持久力和生存能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续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关键,也是科技发展和青年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续航能力提升,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考生既可以从青年群体的角度来思考,紧扣个人成长,挖掘哪些因素可以为青春续航;也可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和近期航空航天的热点关联,写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续航,或者挖掘如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续航等,甚至还可以联想到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的持久续航和最终为人类开启新时代续航等等,在关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担起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主题三 理解多元文化,融入合作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中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在全国乙卷和天津卷作文中得到了全面落实。

全国乙卷作文“一花独放不是春”指向性很强,暗合“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十周年。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语出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材料以比喻的形式告诉我们只有灯都亮起来才有光明,吹灭别人的灯,自己不会更加光明;阻挡了别人的路,自己也不会因此而能走出更远的路。针对的是国际关系,可以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于人与人的相处。材料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语出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借“一花”和“百花”说明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针对的是共同发展,大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小到个人之间的交往,莫不如此。两则材料并举,又构成了对话关系。考生写作空间大,可切入角度多。可以从中国与世界共命运、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合作与竞争、自私与无私、世界共同发展等角度去审题立意。

天津卷作文首次采用对联入题。“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是周恩来学生时代的一副自勉对联,题面简洁而内容丰富:人“有肝胆”,书“无字句”,角度新奇而内涵深刻;“使命与挑战”“责任和担当”,提示简明而立意高远,容易引发同龄考生对比反思,又能给予考生高标引领。读书求知、交友处事是考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也是迈向社会的中国青年最关切的青春大事,能够调动考生的生活体验和课堂积累,激发丰富联想和写作兴趣。从对联本身来看,意在激励考生向伟人学习,从其身上汲取力量;材料中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挑战、责任、担当,也在引导学生立足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伟大征程,思考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肩负起青年人该承担的责任。写作时,可选取某一联展开思考,上联可从“如何选取交友对象”“共什么事”展开,也可以写议论文,确定论点,展开议论。下联可从“怎样读”“读哪些”“得出怎样的道理”入手展开论述,还可从“课堂和实践结合”入手进行思辨,也可将两联结合,写交友处事和读书求知的关系。

这两道作文取材内容直接,既可聚焦身边生活,亦可放眼整个世界,发挥空间大,切入视角多,易于答题者融入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谈及自己身为青年人的合作意识与责任意识。

两大核心素养

高考作文命题必须反映国家意志,弘扬时代精神。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考语文作文价值理念出现“表达力”的新转向,具体表现为:在写作动机上,从为“考”而写转向为“我”而写;在写作内容上,从写臆构的内容转向写真实的生活;在写作方式上,从刻板地写转向自由地写。基于这种转向和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凸显“表达力”的写作新理念,高中写作教学要以提升“表达力”为引领,抓住思维与表达的主线,融通抒发自我与融入社会,在情境把握与细节梳理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表达力”成为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的新路向。作文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基本命题原则。在具体考查过程中要想办法把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统整起来。

阅读素养,就是在接受性、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既可多角度、多层面地阅读,又能创造性、批判性地阅读,最终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表达素养,就是基于表达目的或表达要求,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使自己的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确、话题集中,充实而简明、鲜明又生动。

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 4 道作文题中,有两道是把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的。其中,新课标Ⅰ卷“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既与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第三题申论写作中的“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相关联,又有创新;而新课标Ⅱ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间”则是一道读写结合的新题型,它巧妙地将语用材料和作文材料关联起来设题,通过语言文字运用II的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这种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衍生出相关作文话题的命题理念,将读写打通,既考阅读素养,又考表达素养,读写合一。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的戴耳机只是一种方式,这个信息还起提示作用,考生可以由此联想到其他方式,如阅读、写日记、做剪报、独自跑步等,都能为青年营造一个自己的空间,有效地加强了读与写的关联性。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广大师生只有吃透了高考作文试题和教材关联的实質,才知道教学往哪里走,该怎样引导考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两大考查趋势

趋势一  材料趋向简约,审题几乎无障碍

往年的各套高考作文题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大都材料冗长,玄虚深奥,阅读费时,审题障碍极大。而今年的全国卷四套作文题,全都材料简约,通俗易懂,阅读省时,审题几无障碍。如:全国甲卷,除引语及要求外,作文材料仅一句话29个字:“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全国乙卷、新课标I卷及新课标II卷,除引语及要求,作文材料也仅50余字到70余字不等,与往年相比,同样文字简约,便于阅读理解,而且几无审题障碍:全国乙卷可以写:害人会害己、助人能利己、合作能双赢,可写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可写集体与集体的关系、可写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新课标I卷可以围绕“故事有力量”写:好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新课标II卷可以围绕“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写:当代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四套题作文题均无需面面面俱到,把一两点写深写透就行。三套地方卷也是如此,不仅文字阅读量少,而且立意完全开放,可以多角度立意,考生可以任意选取一两点自己感兴趣、易写好的内容来写。甚至文体也完全开放,全无“诗歌除外”的限制性规定。这是名副其实的“完全开放”,符合考生个性特长,符合考生文体选择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考生选择文体与发挥特长。

趋势二  读写结合作文,导向值得关注

2023年高考作文的题型创新表现在“读写结合”上:新课标II卷将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的一句话“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作为作文材料,不仅体现了简洁,简省了阅读,而且显示了一种新的命题思路与命题导向:即用卷中先出现试题的文字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将语言文字运用题或阅读题与作文题相结合,再衍生出相关作文话题,写作与卷内其他模块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这是一种可资借鉴和值得关注的命题思路与命题导向。其优点有:使作文材料简洁;能促进多题融合;能促进考生对试题材料的深入思考。读写结合类试题是首次在高考全国卷中正式使用,所以只和其他模块材料进行弱关联,避免阅读障碍造成审题立意困难。透过这一题型,可以看出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阅读、写作、思考相结合,这也为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其实这种作文命题读写结合的趋势,在四省适应性测试语文作文题中已经初见端倪。请看原题:现代文阅读Ⅰ《这里是中国》,而23题作文材料为:

现代文阅读 I《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种读写结合的作文命题思路,北京卷已践行多年,如2016年北京卷的作文题“老腔”: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便是当年试卷里的现代文阅读文本。可以看出,四省适应性测试语文作文命题向这种模式靠拢的趋向。再如,2015年的北京卷作文题:《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请以“深人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说起梅花》也是当年试卷里的现代文阅读文本。这种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衍生出相关作文话题的读写结合类作文,必将在今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作文备考中大放异彩。

五点备考建议

高考作文是整个语文试卷的重头戏,甚至可以说,抓住了作文就抓住了语文,分析2023高考作文试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到启示,从而为2024高考作文备考提供方向。纵观2023高考作文,我们应得到以下启示:

建议一  关注时政热点,感悟社会生活。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2023年的作文题虽然没有在此方面明显体现,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融入试题。一是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原著原文;二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讲话精神,如“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维能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等。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是作文的永恒命题,作为2024年的考生,仍要坚持这一目标不动摇,坚持“文以载道”的写作思想,从而写出有价值,有思想的优美文章。

建议二  加强文学阅读,表达真情实感。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倡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高考作文的评价思路其中有一条就是鼓励学生抒真情、写实感。真实是文章的灵魂。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即使文辞优美,题材新颖,结构严谨,也难以让人感动。

建议三  坚持辩证思维,写出思想厚度。

面对作文,我们要从哲学中汲取营养,坚持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用这些哲学思想来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思想从何而来?来源于阅读。建议考生多读一些思想性深刻的名家文章,积累名家的思想,用此来训练自己的思维,加强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展示才华。

建议四  关注课本学习,全面理解内涵。

伴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实施,统编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高考作文命题也在有意向课本靠拢。紧扣课本命题,展现教考合一,这在新高考课标I卷作文“故事的力量”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此题巧妙移植选择性必修中册P122-123中“文化走出去”的话题,关联“单元研习任务”任务三:“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中國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从毛泽东同志向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等人讲述“延安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故事介绍中国道路和共建美好世界的理念主张,善于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今天,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我们要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作为2024年的考生,要明确这一命题规律,充分落实课本所提供的内容,不断内化,用课本激发自己的写作思维。

建议五  阅读关联写作,引导深度学习。

新课标II卷是读写结合类新题型,根据本试卷其他模块的阅读材料,生发出相关写作话题或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读、思、写之间转换,做到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写作。

事实告诉我们:高考作文的写作过程正是思维展开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再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命题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