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丽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东西南北”的“西”,最初的意思跟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直接反映在它的早期字形当中。
“西”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鸟巢的形状。小篆则在鸟巢之上增加了像鸟形的线条,表示鸟在巢上。
“西”最初的意思是“鸟回巢休息”,也就是后来“栖”所表示的意思。《敦煌曲子词集·西江月》:“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西禽”就是“栖禽”,在今天有的版本中也写成后者,意思是正在栖息的鸟类。
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说:“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由于飞鸟归巢栖息一般都是傍晚时分,此时太阳在西边,于是,“西”就被借去表示太阳落山的方位,也就是四个主要方向之一的西方。《诗经·大雅·桑柔》:“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大意是说,从西边到东边,没有我的安身之所。《史记·历书》:“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太阳从西边落下,自东方升起;而新月则先在西方露明,至东方
落下。
古人很讲究座次,室内座次以坐西向东的位置为最尊。清代梁章钜《称谓录》卷八:“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这里的“东面”是坐西朝东的意思。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曾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几案,聆听老师的教导。漢明帝这样安排显然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敬。此事在《后汉书·桓荣传》中有记载。于是,后世就把受业之师或家塾教师尊称为“西席”。《红楼梦》第二回:“知他正要请一西席,教训女儿,遂将雨村荐进衙门去。”《儒林外史》第二回:“顾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了。”邹韬奋《我的母亲》:“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总教不好,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
“西席”也称“西宾”。唐代柳宗元《重赠刘连州》:“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美人先开口道:‘郎君莫非是张运使宅上西宾么?”
“西”由指西方,进一步可以表示“向西、往西”以及“向西行、往西去”的意思。前者如《史记·留侯世家》:“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大意是说,张良跟新拥立的韩王一起,率领一千余人向西进发,掠夺韩国故土。西晋陆机《董桃行》:“万里倏忽几年,人皆冉冉西迁。”“西迁”是对人死亡的委婉说法。后者如《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这是秦穆公派使者说的话:“我跟随晋国国君往西去,只不过是为了实现晋国的妖梦罢了,难道还能做得太过分吗?”《汉书·张良传》:“鼓行而西耳。”意思是击鼓向西前进。
今天,我们常用“西”或“西方”来指代欧美各国,这也跟“西”表示方位的意思直接相关,因为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而欧美各国则在我国的西边。不过,如果上溯到古代,在不同历史时期,“西”的所指却不尽相同。春秋时期,“西”多指秦国。《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这是晋厉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时说的话: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失,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到了宋代,“西”则指西夏。《宋史·苏辙传》:“惟乞圣心以此反覆思虑,早赐裁断,无使西人别致猖狂。”大意是说,希望皇上好好考虑这件事,早日决断,不要让西夏人又闹事猖狂。明清以后,“西”开始指欧美。《明史·天文志》:“古今中星不同,由于岁差。而岁差之说,中西复异。”大意是说,古今中星的不同,原因在于岁差。对岁差的解释,中国与西洋相比又有差异。
此外,佛教徒把西方极乐世界称作“西天”,因此,“西”有时也指“西天”,一般用在“归西、撒手西去、往生西天、驾鹤西归”等说法当中,这些都是对人死亡的委婉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