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谭玉玲
紫岭村“鸭稻共作”种植基地绿油油一片,水口村退果还粮示范点的玉米长势喜人,古夏村盘活闲置老厂房引进的乡村振兴车间正向产业园发展……5月16日,仁化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暨粮食生产现场会上,扶溪镇粮食生产及乡村振兴车间建设工作的先进经验做法,在全县推广。
这是仁化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促进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和粮食生产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为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动性,仁化县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按照‘三包四到’责任体系,全县上造共完成粮食种植面积5.4万亩,目前持续压实责任、抓牢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防止‘非粮化’、加强政策宣传和投入保障,确保中、晚造粮食种植完成9.6万亩。”对于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仁化县委副书记刘海旺胸有成竹。
粮食生产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程,乡村振兴则是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刘海旺说,“今年仁化县以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提升工程、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努力让全县农业更兴、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临近小满时节,扶溪镇紫岭村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示范区,绿油油的水稻从公路两旁无限延伸到山脚,小麻鸭在田中自由的觅食、抓虫。“这就是与鸭子一起长大的扶溪大米,每斤鸭稻米比普通大米售价多一到两倍的价格。”扶溪镇副镇长温石头向前来观摩学习的人员介绍。
作为今年3月新晋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扶溪大米”,“鸭稻共作”是的最大亮点。近年来,扶溪镇用科技提升大米生产品质,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韶关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在紫岭村建立百亩“鸭稻共作”示范田,并筛选出最适合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在全镇推广,生产出的大米绿色环保、香滑可口,扶溪被列为省级大米专业镇,“扶溪大米”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相邻的水口村退果还粮示范点,玉米苗绿油油一片,农民们穿梭在田垄间施肥。谁曾想到一年前这里却是成片的失管柑橘园,杂草丛生。“2019年以来,我镇在全县先行先试抓退果还粮,目前已实现退果还粮4370亩,并复种水稻、玉米等粮食。”温石头介绍道。
为确保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仁化县各镇(街)、各村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并总结成功经验在全县粮食生产现场会上交流、推广,其中,石塘镇石塘村严格落实“三包”责任制,“四到”任务体系,151%的完成上造粮食生产任务;丹霞街道岭田村“非粮化”整改后有效开展耕地地力恢复;大桥镇开展农事托管、代耕社会化服务,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全县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粮食生产浓厚氛围。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今年来,仁化县发挥驻镇帮镇扶村联支部工作队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提升工程,盘活农村闲置厂房、闲置地,引进珠三角、韶关市区企业兴办乡村振兴车间。其中,扶溪镇古夏村的青溪工艺品厂就是例子。
16日下午,笔者走进古夏村的青溪工艺品厂,门口摆放的圣诞树工艺品、仿真蔬菜、水果及肉类工艺品,吸引了现场会参观人员的观摩。“这些产品主要销售欧美国家,现在厂区就业人员约100人,手工外发厂外就业人员约300人。”工厂负责人颇为自豪地说,这样实现了“车间建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两不误”。
在工厂打工的李阿姨是古夏村村民,她每天早上送小孩上学后就来这里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她说:“以前这里是原745矿生活区厂房,荒弃了很多年,好浪费,引进企业建了手工艺品加工厂后,附近村民很受益!”
目前,仁化还在长江镇沙坪村、董塘镇董中村、大桥镇亲联村建设了3个乡村振兴车间,主要涉及玩具组装及纺织品加工等。车间采取“政府+公司+车间+农户”的模式,能为当地村民提供800余个就业岗位,并为镇村集体增加收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仁化县立足特色资源,对接市场需求,还重点扶持建设粮食加工、茶叶加工、毛竹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同时,鼓励打造镇级小型产业园,促进生产、加工、销售、服务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
沿着省道246线扶溪镇水口村至古夏村,沿线村庄干净整洁美丽,一条条硬底化道路直通农户家门口,其中古夏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古门楼、古祠堂、古巷、古树、鹅卵石道路等处处都有古韵风情,这些都得益于仁化县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因村制宜打造乡村风貌带。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仁化县以“四沿”地区为重点,梯次创建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美丽乡村风貌带。目前,全县5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成功打造了环丹、阅丹、省际廊道等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
今年来,该县结合“四闭环”“五更新”驻镇帮镇扶村先行示范带建设,选取董塘-石塘镇国省道公路沿线重点打造美丽乡村风貌带。还开展“最美四小园村庄”和“美丽庭院”评比,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升档,持续打造美丽乡村、美丽庭院。
美丽乡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仁化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落实村庄长效管护机制,用好管护资金,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明细及日常巡查管护台账,让美丽乡村一直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