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生
(山西省宏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建筑框架施工质量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有关,具体涉及原材料质量、混合料性能、施工方法可行性等方面。框架结构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必须得到保证。鉴于此,有必要对框架结构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探讨,掌握施工要点,经过有效的施工后,保证建筑框架的质量。
某商城项目中,高层建筑地下2层、地上22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负2层至1层、2层至10层、11层至顶层对应柱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C20、C45、C40,梁板均采用C30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的重点施工部分,以科学的施工技术妥善进行施工至关重要。
1)根据施工分段情况留设现浇板及梁的施工缝,中间不留设施工缝,若由于工程需要而必须留设时,根据结构特点而定。以顶板为例,在顶板跨度的中间1/3内留设,同时错开留设上下层的施工缝;2)对于墙体,在楼板底向上5mm加软弱层的部位留设水平施工缝,按该方法进行计算可知,对应的是楼板底向上25mm左右的部位;在过梁中间的1/3范围内留设竖向施工缝;3)对于楼梯,在楼层平台板自踏步向外1/3的部位留设施工缝;4)全面剔凿施工缝表面的浮浆、松动石子等不利于混凝土浇筑的材料,深度以露出原混凝土的石子为要求予以控制;随后加压水冲洗,使施工缝表面保持干净;拌制水泥砂浆并浇筑,厚度控制在30~50mm,在此基础上浇筑混凝土,期间采取振捣措施,使新旧材料稳定结合;5)通过无齿锯将施工缝切齐,清理梁窝的填充物和松散料,以免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因此类松散材料的混入而影响施工效果[1]。
1)根据后浇带的钢筋配置情况,增设附加钢筋,数量不少于原配筋量的15%,且后浇带的钢筋不可被截断;2)后浇带浇筑所用材料为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的保留时间视后浇带的功能而定,例如:为减少混凝土施工的温度应力而设置时,需满足至少达到2个月的要求;为应对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时,应检测两侧结构单元的沉降状况,待两部分均基本稳定后,可以进行后浇带中混凝土的浇筑,而考虑到两侧结构的稳定性要求,需增设支撑装置[2]。
3.1.1 水泥
以硅酸盐水泥为宜,不宜采用火山硅酸盐水泥,原因在于此类水泥在使用过程中需消耗的水量较大,且易泌水,对混凝土的施工产生不良影响。水泥的安定性需良好,强度等级大于32.5#。所有水泥均要由具有资质的供应商提供,并在水泥进场时安排质量检验,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场,采取防潮及其它的防护措施。
3.1.2 砂、石
1)砂。以中砂为宜,细度模数靠近控制区间的上限,即2.8,相较于2.3(下限)的细度模数,可减少水泥用量28~35kg/m3、用水量20~25kg/m3,缓解水泥水化热作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材料的成本投入。砂的泥块含量≤1%,水泥含量≤3%。
2)石。在建筑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中,以卵石或碎石为宜,原因在于此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泵性,便于施工。卵石或碎石的粒径视泵送管道内径和最小断面尺寸而定,条件允许时优先选择大粒径的石料。例如,相比5~25mm的碎石或卵石,5~40mm粒径时的水泥用量、用水量分别减少15kg/m3、6~8kg/m3,由于材料用量合理,可缓解水化热、泌水、收缩现象,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
3.1.3 粉煤灰、外加剂和水
1)粉煤灰。质量达标的二级粉煤灰,通过此类材料的应用,起到如下效果:替代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避免因水化热过于剧烈而引起裂缝或其它的质量问题;改善混合料的流动性和粘聚性;2)外加剂。以建筑框架结构混凝土性能要求为准,掺入合适的外加剂,例如泵送剂、减水剂、缓凝剂等,必要时联合采用多类外加剂,但需严格控制用量,以免适得其反;3)拌和用水。洁净水,不含有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3]。
1)配合比反映的是原材料的用量比例,按不同配合比拌制的混凝土在性能方面存在差异。在配合比设计中,需综合考虑运输条件、浇筑条件、现场气温等因素,对比分析不同配合比的应用效果,经优中选优后确定最为合适的配合比;2)拌和站严格按照通过批准的配合比控制材料的用量,要求粉煤灰掺量≤20%,砂率35%~45%,各类原材料的用量必须达标。按配合比拌和混凝土后,取样检查,对混凝土的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3)若由于工程需要而调整水泥、砂、石等材料的用量,需进行配合比的检验,按最新的配合比拌和混凝土后,取样检测,要求混凝土的实际性能与工程要求保持一致;4)混凝土的坍落度需得到有效的控制,具体视泵送距离、气温等条件而定。
泵送设备采用臂长为45m的汽车泵,布置在道路条件良好或距离建筑较近的部位,以便车辆的顺畅转弯。泵送前,采用与混凝土标号相同的水泥砂浆进行泵送,目的在于润滑管壁。
为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均合理,可向泵送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高效减水剂,同时动态调整坍落度,例如按照泵送高度的不同对此项指标做相应的调整。在建筑各层的泵送中,首先进行剪力墙的混凝土泵送,再进行柱后浇梁板梯的泵送,按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泵送前应进行试泵,判断泵送设备是否可正常运行,在确认各项泵送条件均无误后,可开始大面积泵送[4]。
1)装料。以配合比为准,称量原材料,按照“石子—水泥—砂子”的基本顺序进行装料,若配合比中要求采用粉煤灰,则控制好用量,连同水泥共同掺入。对于液状粉煤灰,趁加水时同步加入;对于粉状的粉煤灰,先经过称取后控制材料的用量,再将其装入小包装袋内,连同骨料掺入。
2)搅拌。按顺序依次掺料后,开始搅拌,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最短搅拌时间属于搅拌时的重点控制指标,视拌和方式、搅拌机出料量而定,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3)运输。混凝土拌和结束后,检验质量,若无误则装车外运,尽快将混凝土运输至现场。运输时严格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尽可能匀速、平稳地行驶,加强防护,不可出现离析、坍落度变化等问题。若运抵施工现场的混合料离析,需做二次拌和。拌和后的混凝土经一段时间后将发生初凝,材料无法使用而引起浪费,为避免此问题,应缩短卸料后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具体时间控制要求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有关,如表2所示。
表2 卸料后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min)
若混凝土拌制采用快硬水泥,或向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需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延续时间。
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图
垫层、基础、墙体、梁和顶板、楼梯的混凝土浇筑、振捣方法,如下。
3.5.1 垫层施工
基槽通过检验后,清理基底的杂物,压实找平。按照图纸要求,测放标高,在基础上设置50×100mm的方木,并拉线找平以保证方木布设位置准确(冲木筋),以布设的方木标高为基准,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坍落度160~180mm。为保证平整性,浇筑后用刮杠刮平,再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提高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随后撒1∶1水泥细砂,抹光压光,保证混凝土内外部的施工质量。
3.5.2 基础施工
1)浇筑。混凝土拌和完成后,按照“一个坡度,薄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完成条形基础及底板的混凝土浇筑作业。
2)振捣。①逐点有序振捣,按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控制插点间距;②上一层振捣时,适当向下层插入5cm,按此方法进行振捣后,使相邻两层稳定结合;③振捣器不与模板、钢筋发生碰触;④严格控制各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平整、泛浆、无气泡为准予以控制。
3)泌水处理。混凝土因坍落度不合理而存在较强的流动性时,将出现表面泌水现象,对施工质量不利。从“防”与“控”两个角度应对泌水现象:预防层面,加强源头管控,及时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禁止任何不达标的混凝土被投入使用;控制层面,需提前在现场准备小桶和灰勺,若施工期间确实遇到混凝土泌水,及时用两项工具进行清理。
4)表面处理。受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大、环境温度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可能开裂,影响表观质量,甚至对混凝土的稳定性、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而混凝土表面开裂的处理难度大,因此有效预防显得尤为关键。具体措施,如下:①混凝土浇筑后,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使混凝土具有密实性;②密切关注混凝土凝结状态,在初凝前1h~2h用木抹子搓2~3遍,具体时间可按照人站在混凝土表面无较深痕迹的要求予以控制,并根据实际搓面状况于适宜的时间进行二次搓面,以此来避免混凝土表面裂缝;③混凝土的温度失控时,将产生温差裂缝,此类裂缝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并由于裂缝的存在而为水的侵入提供了通道,引起水侵蚀问题,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状况相伴随生。因此,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具有必要性。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浇筑后覆盖塑料布,科学养护,将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使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有效成型。混凝土抹面在揭开塑料布时进行,抹面后随即覆盖。在养护过程中,塑料布内应有凝结水,若无则及时浇水。
3.5.3 墙体施工
1)混凝土浇筑。①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将施工缝、后浇带的杂物清理干净,均匀涂刷界面剂。根据后浇带的尺寸准备相配套的橡胶止水条,布设后用钢钉予以固定;②混凝土浇筑遵循连续性原则,中断时间不超过2h。分段、分层有序浇筑,各段、各层的高度约为400mm。新浇部分与下层形成接槎部位,此处浇筑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水灰比与墙体施工所用混凝土一致,厚度控制在30mm~50mm,时间与墙体混凝土浇筑同步进行。为避免混凝土离析,卸料高度以1.5m为宜,否则配置串筒或溜槽,辅助作业;③各层墙顶设水平施工缝,人工浇灌混凝土并振捣。混凝土浇筑的分层厚度不超过350mm,振捣所用设备为Φ50振捣棒。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时,首先需保证既有部分的抗压强度至少达到1.2MPa,再将表面的松动砂石以及其它各类不利于施工的杂物清理干净,向浇筑部位凿毛,以便新浇筑部分与既有混凝土稳定结合。墙体接茬部位用云石机切割出深度约为10mm的接缝线,切割后清理松散混凝土和钢丝网,冲洗干净。从施工缝开始浇筑时,下料位置不宜规划在临近缝边的部位,浇筑后采取振捣措施,逐步向施工缝推进振捣,保证接缝部位的混合料具有密实性;④墙体混凝土施工时,可能由于下料而对模板、钢筋等既有材料产生影响,例如出现变形、移动、受损等问题,影响施工质量。为此,一方面需规范浇筑,主动规避各类问题;另一方面需加强检查,若存在异常则随即暂停浇筑,尽快处理异常问题,力争在已浇筑部分尚未初凝时恢复正常施工状态。
2)混凝土振捣。①振捣设备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均匀布置各插点,逐点依次振捣,不漏振、重复振捣。振捣设备的移动间距为400mm,各点的振捣结束时间根据实际振捣状况而定,例如混凝土表面无下沉、有浮浆时结束振捣。振捣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上一层振捣时将设备向下层插入50mm,促进层间稳定结合;②墙交接部位偏薄弱,应加强振捣,使交接的两部分融为一体,保持稳定;③对洞口的混凝土做振捣处理时,按照洞口两侧同步进行的方式振捣,两侧必须保持协同状态,避免洞口变形;④混凝土浇捣后,整理上口甩出的钢筋,用木抹子找平混凝土表面[5]。
3.5.4 梁和顶板的施工
1)沿梁方向,从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浇筑,向另一端推进。浇筑所用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0~180mm,根据梁高分为多层依次进行,浇筑至板底部位后,连同板的混凝土同步浇筑。各分层应呈阶梯形,经过逐层施工后,阶梯形持续延伸至指定位置。
2)顶板混凝土施工时,按如下方法振捣:沿浇筑方向拖拉插入式振捣器,此阶段的移动距离均按400mm予以控制;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平板振捣器加强处理,按照平板可覆盖捣实部分边缘的要求控制移动间距。在振捣工作面搭设马道、铺脚手板,员工在此平台施工,不可踩踏钢筋。
3)对于暗柱与梁交叉部位的振捣,考虑到此处空间有限的特殊性,设备采用灵活性较好的小直径振动棒,经由钢筋较稀部位插入,做有效的振捣,全程振捣棒不可与钢筋发生碰触。
4)振捣后,用铁插尺测量混凝土的厚度。为及时处理混凝土厚度不足的问题,混凝土浇捣每完成1m需进行一次,在确认高度达标后,用长木抹子找平表面,否则需进行厚度的调整。对于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可用3m刮杠找平。
5)外露钢筋的位置存在偏差时,随即进行调整。顶板混凝土浇捣结束后,及时测定混凝土的强度,实测值达到1.2MPa后进入养护环节,根据保湿的养护要求,适时进行洒水,使混凝土保持湿润,以防因干燥而产生收缩裂缝。养护时间不短于7d,具体视混凝土养护效果而定。
6)由于竖向插筋上有用作标高控制的点,可拉线用于检查顶板混凝土振捣后的标高,并用探钎检测厚度,必须保证实测标高和厚度均达到工程要求。
3.5.5 楼梯施工
1)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浇筑混凝土,坍落度以140mm~160mm为宜,不宜过大,否则流动性增强,因滑落而发生离析;2)各层楼梯混凝土浇筑时,平台梁连同踏步板的浇筑作业同步进行;3)混凝土浇筑后,将多余的材料清理干净,以免因长时间未清理而发生固结。此后,找平、压实踏步面;4)楼梯模板的拆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才可进行。拆模时注重防护,不可发生磕碰。拆模后,用旧多层板防护棱角。
根据结构的不同采取科学可行的养护方法。竖向墙体,用花洒喷头淋水养护;竖向柱子,用麻袋布和塑料布进行包裹,防护混凝土,进行养护;水平楼板,宜浇水养护。养护用水采用达到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水,或直接采用饮用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养护期间洒水量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成型情况而定,做到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经过对各部位混凝土的针对性养护后,使混凝土在温湿度合理的环境下有效成型。
1)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时,留置混凝土试块,作为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的依据。相同部位的浇筑方量少于1000m3时,每间隔100m3制作一组交货检验试块、标准养护试块,若存在梁板梯,制备的试块数量需适当增加,目的在于利用足量的试块测定拆模强度;若浇筑方量超过1000m3,试块的留置按照每200m3一次的频率进行,必要时增加试块的数量,例如冬季气温较低时,宜增设2组同条件试块,利用足量的试块便捷测定混凝土在受冻前、解冻后各阶段的强度,进行针对性的管控。
2)建筑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发生在冬季时,现场气温较低,可能有混凝土冻伤现象。为保证施工质量,工程人员应做好前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和以及现场的浇捣、养护等各项工作。在混凝土拌和时,以适宜的比例掺入早强剂、防冻剂等外加剂,促进混凝土的凝结,避免尚未初凝便发生冻伤的情况。混凝土拌和采用的骨料不可含有冻块,其它材料均要达到质量要求。低温环境中,建筑框架混凝土养护时不可采取洒水保湿的方法,宜保温养护,覆盖材料可采用塑料薄膜、毛毡,经过对混凝土结构的覆盖后,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使其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成型。
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各界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框架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建筑整体的稳定性、耐久性均有影响。作为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时,必须以质量目标为导向,结合现场施工条件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拌制优质的混凝土,规范进行浇筑、振捣、养护。同时,注重冬季低温环境、混凝土表面蜂窝缺陷等特殊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最终顺利完成建筑框架结构的混凝土施工作业,保证框架质量,推动建筑项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