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旭
分组协作式学习是指采取组建小组的方式,组织小组开展学习,并达到共同学习目的的一种方式。分组协作式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学习,拓宽学生视野,促使教学活动更具多样性,也能够强化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个人及学术的成长,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中职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借助多样化教学方式,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将分组协作式学习融入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了小组成员共同成长。
分组协作是一种有助于实施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方法,但其自身也存在提升空间。首先,科学确定分组时间。教师可将分组时间确定在学生第一学期末。由于学生刚进入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高低知之甚少,不利于分组工作的展开。在一个学期的深入接触后,教师对学生的兴趣、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对学生分组,为后续分配组员奠定基础。
其次,优化分组形式。第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及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实现组间同质的分组效果,缩小小组间的差距,更有利于小组间进行竞争。比如,教师按照优秀、中等和后进三个层次来分配学生,以实现差异化分组,促使小组成员间形成互助的关系。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等特征有效分组。由于学生性格、兴趣等特征的不同,促使学生接受课程的能力有所不同,进而使得学生所体现出的学习成绩及学习特征也不一致。比如,学生甲对文本的理论知识较感兴趣,这就促使学生甲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较强,最终体现在知识输出上;学生乙属于活泼好动类型,这促使学生乙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较强,最终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可以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出发。教师在进行分组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小组中要安排一个性格活泼的学生,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充分融入到小组合作当中;二是小组中要有组长的存在,并且该组长要具有极强的责任心、自控能力、自学能力。
再次,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的座位。分组协作式学习要顺利开展,首要是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开展。计算机教师可以采取正方形、圆形的形式安排座位,以便于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且要把组长安排在核心位置上,以便于组长分配与协调任务,同时也能够让组长及时发现成员的困境,给予一定的帮助。
1.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在利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教学时,需要认真研读计算机教材,并借助计算机的优势,创设链接生活的情境,进而设计教案。教师可以提取教材中的内容,将其设计为一个具体的任务,并将教学目的和分组协作式学习融入到任务中,引导学生交流、思考。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也可以是学科的案例,比如远程教学的优势与劣势。由于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接近生活,因此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交流与讨论中。
2.确定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为进一步确定教学任务,教师可将教学资源上传至学校官网上,以便于学生学习。网上教学资源囊括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作业包等资料。教师可根据搭建的任务情境,借助教学凭条对任务进行讲解,以明确任务目标、任务难点。针对较简单或者学生经常遇到的任务,教师可让组长组织成员开展自学。组员可以利用独立思考、查询资料等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成员交流的目的,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3.组织小组讨论,完成布置的任务。教师在秉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原则的前提下,先让组长组织学生讨论、解构与探索任务,再让小组总结利用到的知识点,以此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又可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为学生演示任务,并明确任务的主要步骤、实操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具体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组内部可以进行交流,以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与此同时,也要灵活运用操作方法,以规避盲目模仿的风险。小组在完成以上任务后,可开始完成实训任务,此时组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与管理的职责,对任务进行解构,并积极引导成员完成任务。小组在完成所有的任务后,要进行组内交流与探讨,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实现分组协作式学习的目标。
4.实施评价,建立自信。在小组完成任务后,组长将作品上传至指定的位置,并选派一个组员对作品进行讲解。针对讲解者的角色,组长秉持公平、公正、促进全员成长的原则,让组内成员轮流担当,这既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契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够保证所有组员都有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生展示完作品后,教师对作品及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此外,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此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的最后,教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性评价,既评价了教学活动,又总结了教学活动的成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至官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敦促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经过教学实践后,教师可以发现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使学生挖掘自己价值,也能够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增进彼此间的情感,还能够切实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1.导入线上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实施分组协作式学习。该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团队协作意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一,细化学习小组,促使学习更具实效性。教师在成立学习小组后,决定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中有七个人,每个人分别负责不同阶段的组长工作,于是教师可以成立各学习阶段的小组组长群。教师会定期对组长展开考察,再由组长对组员进行检查。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还可巩固学生学科知识。第二,组织学生召开小组交流与质疑会议。在线上召开交流与质疑会议,能够扩宽学生视野,拓展学习思维,增加学习的广度和宽度。因此,教师可以考察学习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先引导学生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再让其他学生小组进行质疑,以此既可拓展知识面,又可深化知识的理解。在召开会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到线上教学中,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在质疑中极易产生新问题与解决方法,因此十分考验学生的思考能力、应变能力。第三,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身的主导地位。小组组长安排计算机的学习内容,并将学科的知识点上传至小组交流群中,以供成员学习。教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只需要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即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需要对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进行引导与纠正,确保学生始终保持着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二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既要对学习态度和小组合作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又要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鼓励;三是要集中解决问题。针对学生在线上分组协作式学习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通过开展线上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的顺利展开,又提高了学生合作的效率。
2.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机实操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教师可以在学校中举办计算机技能大赛,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办好竞赛活动,确保活动的公平和顺利开展,为参赛小组提供科学、合理的比赛环境,教师可以制定以下活动章程。首先,比赛内容。第一,此次大赛紧紧围绕“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主题进行设计。第二,比赛项目包括PPT设计、PS制图两项内容。第三,参赛形式,采取机试形式的小组竞赛(以3—4人小组形式参加竞赛)。第四,大赛重点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五,大赛要求学生全神贯注、认识思考、严谨答题。其次,评分标准。为确保比赛的公正性,所有参赛作品都采取盲评的形式。教师经过认真评审后,评选出荣获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参赛作品。
此项小组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潜能,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协作能力,也对推动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推进教学品质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学科技能,以此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在新时代下,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学生在未来就业当中的竞争要素,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在计算机教学中。基于此,针对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首先,针对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鼓励的措施,激励学生继续学习。比如,学生对计算机实践部分表示放弃时,教师可以一步步带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并在引导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以此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进而逐渐加快学生学习实践部分的进程。再比如,假设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增加了其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压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其他方面缓解学生的压力。比如,表扬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等等,以此促使学生实现轻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效果。其次,针对小组学习过程及结果,教师以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评价中,既要结合小组整体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又要结合小组成员的具体表现情况给予相应评价,以保障评价的全面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小组及成员可提升的地方进行相应指导,以提升学习效果。再次,教师应当促使学生意识到小组成员间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并做到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以实践促学习的目标。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合作,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协作能力。最后,在计算机实践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且多样的实践素材及训练内容,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渐记忆与掌握计算机实践技巧。此外,教师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实施分组协作学习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分组写作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也应当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先,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教学责任。第一,要强化组织管理。学校可以计算机教研组主要领导为组长,负责培养项目的协调、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统筹部署培训项目的执行。同时,让计算机教研组的一位教师为副组长,负责计算机教师培训的组织与实施,确保工作的落实。第二,要组建培训团队。学校可以组建以培训指导团队成员、优秀专业技能者为主要成员的培训指导团队,负责培训项目的指导工作。其次,加强工作落实,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学校可以举行培训项目启动会,传达实施项目精神,要求参加培训人员认真对待培训工作。同时,也可以开展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能力指导培训。以线上开放的培训课程为依托,开展培训。此外,还可以统筹安排并积极配合专业指导团队完成入校指导。再次,强化合理形成,确保共同管理。第一,充分使用工作群,实时发布培训项目清单、专业技能指导等资料,强化信息交流。在下发任务要求除了积极配合培训工作外,还要安排专人负责督促教师完成各个阶段的培训任务。第二,制定通报机制。根据技能培训清单,定期对培训情况进行通报,并将通报情况发挥至学校教务处。与此同时,联合学校的技能培训团队,形成合力,共同监督培训工作,增加学校对计算机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推进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培训工作取得成效。最后,正式实施培训,助力教师成长。培训团队可以中职教师计算机应用指导与要点解读为专题开展培训。该专题培训可以在学校的会议厅开展,计算机教室参与培训。在培训中,培训团队的教师通过要点解读、案例展示、现场交流等形式,对教师计算机研修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如何做到优秀、如何做到向高层次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还强调计算机教师要完成各项提升任务,思考如何将计算机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融合在教学中。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教师可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对如何有效有质地开展培训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实施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学校全面建设计算机教师技能发展环境,加强建设专业技能队伍,继续将计算机教学建设落到实处、细处,促使教师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为教师实施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分组协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针对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中职教师要从合理分组、实施教学、采取优化教学举措和加强计算机教师培训四方面出发,并借助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详细探讨与阐述,以此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