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提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正确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指向。
中華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延绵不绝,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源于中华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理念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传承脉络。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深刻阐明了“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问题,成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源头活水。
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一部中华文明史,既是按照内在逻辑自主生长的历史,又是不断适应外部新变化、解决现实新问题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文明创新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创新性产生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为文明连续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正是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使我们文明的航船能够一次次驶过急湍险流、开拓新航线,永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放眼世界历史,多少偌大的帝国早已分崩离析、支离破碎。唯有中国,几千年来,彷如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始终将这片广袤国土以及生长于斯的人民凝聚在一起,即使经过一段时期的分裂,也终会再度走向统一。对当代中国而言,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交给我们的责任。
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化在传承演进过程中涵育了兼容并包、厚德载物的气质,这种强大的包容性在思想价值、民族融合、宗教信仰、社会礼俗、文化交融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文化中的包容性理念,将成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从“中和思维”到“和合伦理”的价值观念,从“和睦人伦”到“天人和美”的社会理想,从“以和邦国”到“和谐世界”的秩序构想,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和”理念与实践,成为现代中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源头。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