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一篇关于丰田固态电池开发的报道引发了业界热议。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全球汽车销量“一哥”丰田表示,已经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能够将电池重量、体积和成本减半,并能提高电池耐久性,可以制造出续航里程为1200公里的固态电池,而充电时间为10分钟或者更短。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面,丰田在纯电动领域“并不积极”,作为丰田汽车掌门的丰田章男,始终认为“纯电动并非汽车行业的未来,应该鼓励混动、氢燃料等多种路线協同发展”,甚至还牵头日系车企构建反对全面电动化阵营,认为“纯电动汽车绝非实现碳中和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丰田却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狂飙猛进,充电 10分钟续航1200公里的技术突破,是业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小规模量产,搭载在混动车型上,2027年开始为纯电动汽车生产固态电池。在液态电池之外,给纯电动汽车一个更具安全性、更具高能量密度、有更长循环寿命和更好低温性能的动力解决方案。一边高调反对,一边加速开发;一边公开质疑,一边官宣成果,丰田的这般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北,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
何谓“诺基亚时刻”
2008年,功能手机时代的“绝对王者”诺基亚,年销量达4.68亿部,市场占有率高达38.6%。同期,刚刚上市半年的苹果初代iPhone销量只有区区139万部,连诺基亚的零头都不到。但到了2012年,诺基亚智能手机出货量降至3500万部,而同期苹果iPhone年销量为1.25亿部,短短4年时间,轮到了诺基亚“吃土”。2013年9月2日,微软宣布以37.9亿欧元(约合5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旗下手机业务,再用16.5亿欧元(约合21.8亿美元)购买诺基亚专利许可证。就这样,诺基亚“卖身”微软,昔日王者谢幕,这被称为智能手机行业的“诺基亚时刻”。再后来,凡是某行业出现新旧交替,尤其是后来者取代老巨头的情形,都被称为“诺基亚时刻”。
现如今,汽车行业迎来“诺基亚时刻”。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丰田看似前后矛盾的行动,所透射出的恰恰是其在新能源路线选择中的“爱恨交加”与左右手互搏。原因很简单:作为燃油车时代的全球销量“一哥”,既留恋旧时代的战绩斐然,又害怕错过新时代的风口浪尖。毕竟,传统汽车巨头都不想成为下一个“诺基亚”,而迎战“诺基亚时刻”,又是巨头们不得不面对的战略选择。
迎战“诺基亚时刻”
这要从丰田汽车社长、丰田家族第四代掌门人丰田章男说起。2008年年底,丰田汽车首次超越通用汽车,以897万辆的年销量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这不仅终结了通用汽车保持77年的全球销冠地位,也成为丰田汽车全球化战略的里程碑时刻。曾担任北美和中国市场专务董事的丰田章男功不可没。2009年6月,这位持有国际C级赛车手资格,曾参加过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的丰田汽车高管,正式升任新总裁,开启了丰田汽车在全球快速增长的新时代。
接下来的10年,丰田汽车一直保持全球汽车领先地位,并与大众汽车开始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流坐庄”。然而,就在丰田与大众争夺“一哥”地位的10年间,颠覆者特斯拉开启了加速模式:2012年,特斯拉发布纯电动豪华轿车Model S;2015年,特斯拉推出了鹰翼门的SUV车型Model X;2017年,价格更亲民的Model 3量产;2019年,特斯拉发布Model Y车型。自此,特斯拉完成了“SEXY”(3为反写的“E”,2013年福特汽车注册了“Model E”商标,特斯拉将字母“E”反向呈现为3)产品布局,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领域的领跑者,更是于2022年成为全球首个纯电动汽车百万销量车企(2022年,特斯拉全球总交付量为131万辆,同比增长40%,同期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销量为91万辆)。
要知道,丰田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化混合动力汽车Prius(普锐斯),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和电力驱动结合,实现了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重提升,并一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混动汽车品牌;2014年,丰田推出全球首款商用化燃料电池汽车Mirai(未来),综合续航里程约500公里,可实现零排放、长续航、快充电。可以说,丰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绝对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是丰田战略眼光不足,还是技术研发实力不够?是缺少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撑,还是关键零部件领域有短板?其实都不是,而是丰田割舍不下燃油车时代的“王者情结”,特别是销量更大的燃油车的既得市场。背着巨大的名利包袱跑步,显然步伐更慢,每走一步都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是全力投入电动汽车,还是先以燃油车为主?是发展混动和氢能源,还是聚焦纯电动?是做特斯拉的跟随者,还是另辟蹊径,在新领域再开拓一片疆土?
彷徨“诺基亚时刻”
正是这种左顾右盼的纠结,让丰田章男的战略决策充满矛盾:一方面,丰田汽车于2012年12月发布2030电动汽车战略,宣布将投资7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开发,而纯电动汽车投资将占一半,预计到2030年推出30款电动汽车,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350万辆(约占其2022年全球销量的33%),并一口气发布了15款全新电动车型;另一方面,丰田章男又多次发出质疑,认为自己是“汽车行业沉默的大多数之一,不应该只追求电动汽车”。在他看来,“混合动力汽车才是目前更实用的解决方案,如果只推广零排放汽车,那么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将没有合适的选择——只要电池材料仍然稀缺,用于充电的电力还在向可再生资源转变而非完全清洁能源,那么汽车业就需要多种动力系统和替代燃料来减少排放”。事实上,丰田并非不支持电动化,而是反对将“电动化=纯电”,这种多方下注的方式,到底是“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还是一种“战略骑墙”的表现?2023年1月26日,丰田章男宣布,将从4月1日起正式卸任丰田汽车总裁和首席执行官,转而担任董事长,由雷克萨斯品牌负责人佐藤恒治(Koji Sato)接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为新人让路,这或许是丰田章男迎战“诺基亚时刻”的战略选择吧。
然而,换帅果真能解决问题吗?实际上,真正决定一家公司生死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对丰田而言,天时地利不是问题,哪怕是被动接受天时(新能源时代),丰田依然占有地利(巨大的存量市场、丰田品牌在全球的号召力、技术储备与科研硬实力等)优势。唯一的变量在人和:丰田内部是否能达成新能源的战略共识、是否能举全公司之力加速转向新能源、是否能克服燃油车时代的成功惯性、是否能将新能源战略转型的决心转化为员工的执行力,等等。在这方面,佐藤恒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耐人寻味:“如何布局纯电动汽车只是方法层面的问题,丰田对纯电动汽车的战略会视情况而变化。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不会一举将重心转移到纯电动汽车,而是同时提供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多种选项,采取全方位战略。从中长期来看,丰田看好纯电动汽车和储氢性能卓越的氢能汽车,但眼下将寻求现实可行且过渡过程更顺畅的方式。”这番表态本身当然没什么问题,但透过字面的意思,不难看出“既要、又要、还要、也要”的渴望,这或许才是丰田战略转型的难点所在。
那么,丰田的全方位战略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将“多种能源技术解决方案”理解为丰田的全方位战略,即丰田将采取包括油电混合、插电混合、纯电动、氢电动等多种技术能源,在2025年前推出40款以上的电动和电气化车型,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实,这只是丰田全方位战略中有关电气化战略的表述,完整的全方位战略包括电气化、智能化和多样化。所谓智能化,指的是丰田汽车将智能化技术延展至汽车(打造智能车载系统,创造软硬件更具驾驶乐趣的汽车)、服务(推出汽车与城市基础设施连接的新服务)以及智慧城市(大力推动建设编织之城,连接人、车与社会的各种方式)三个层面;所谓多样化,指的是丰田汽车将实现汽车产品多样化(更多的产品阵容)、汽车市场多样化(更多未开发的汽车消费人群)、汽车能源多样化(更多能源选择)。2023年4月7日,佐藤恒治在宣布新的管理主题“继承和进化”时,提到了丰田汽车的目标:成为一家移动出行公司——通过战略目标的牵引,落实丰田的全方位战略。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丰田汽车将在现有领域进行新技术的尝试和灵活运用,围绕BEV(纯电动)展开体制与价值建设,为2026年下一代纯电动汽车产品打造基础;
第二阶段:丰田汽车针对移动出行未來发展的消费需要,扩展汽车尚未覆盖的新兴市场,利用低空展开新的移动出行可行性方案探讨;
第三阶段:丰田汽车将移动出行和社会系统进行整合,从2025年起,将加快在城市清洁能源、智慧物流、立体出行方面的全面演示,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蓝图。
从内容看,这三个阶段涵盖了电气化、智能化与多样化,可视为丰田全方位战略具体实施的路线图。对丰田而言,有关电气化与多样化问题,不是战略转型的难点,反而是智能化层面,可能会成为丰田转型的关键点。确切地说,如何从汽车公司向科技公司转型,才是丰田全方位战略落地的核心。有个数字很说明问题:2022年丰田汽车全球销量为1048.3万辆,特斯拉是131万辆,丰田销量是特斯拉的8倍,但市值却一度只有特斯拉的1/3。原因何在?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一家汽车公司到底是传统车企的属性,还是科技公司的属性,估值逻辑和标准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包括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的估值远超传统车企巨头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一点,丰田章男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谈到丰田换帅的问题时,他说:“我已经有些守旧,为了让丰田进入未来移动出行的新篇章,现在我有必要从经营一线退后一步。”退后一步能否解决丰田的问题并不确定,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包括丰田、大众、福特、通用等在内的燃油车巨头,都要迎战“诺基亚时刻”。其实,大家都明白,“诺基亚时刻”一定会来,但到底哪一家传统车企巨头能像当年的三星电子一样,完成从功能手机时代向智能手机时代的转型,而不是像诺基亚与摩托罗拉那样,从高峰极速坠落,大家心里都没底。向科技公司转型,成为包括丰田、大众、福特、通用等在内的传统车企巨头的必修课。丰田如何向科技公司转型?在笔者看来,它要过如下“三关”。
第一关:从TPS到TTS
提到丰田,最为业界所津津乐道的,是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丰田生产方式)。众所周知,在及时化、自动化、看板方式、标准作业、精益化等生产管理方面,丰田是全球车企学习的典范。低成本高性能、低成本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很多看起来相互对立的目标,丰田能很好地做到“对立统一”。事实上,无论是美系的通用、福特,还是德系的大众、宝马、奔驰,在生产制造层面,都很难卷过丰田。
不过,纵观特斯拉、比亚迪,或者包括理想、蔚来、小鹏在内的造车新势力,还有华为、小米、百度、苹果等陆续进场的科技企业,为何能跨界造车?甚至很多新势力车企的生产制造,都是委托其他厂家代工生产。核心在于科技,在于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机系统等在内的用户体验。通勤与出行,当然还会是汽车产品的基本属性,但用户所看重的科技体验越来越成为购车的关键理由。
这样看来,至少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基于生产制造的精益化水平并非竞争的关键,能否切合市场需求,能否提升科技体验,打造TTS(Toyota Technology System,丰田科技方式),能否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才是丰田当下的战略重点。
第二关:从制造优势到全面2C
对车企而言,过去是通过4S店(4S指的是:Sale,整车销售;Sparepart,零配件;Service,售后服务;Survey,信息反馈)与客户进行交互,每年还要通过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满意度调查,倾听用户的声音,并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但是,包括特斯拉与造车新势力在内,他们不再选择传统的4S店模式,而是通过直营的方式与客户直接对话。客户的数据信息、行为偏好、车况情况、用车出行、性能问题等,都会第一时间与厂商无缝连接。而包括新车型设计、销售流程再造、服务网点和人效的提升等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倾听客户的声音,不断优化提升自身的研发与制造水平。
这种全面2C(面向客户、用户)的模式,可不仅仅是取消4S店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丰田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层面实现战略协同,并通过包括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集成产品开发)、LTC(Leads To Cash,從接触到收款)、ITR(Issue to Resolved,从问题到解决)将全面2C落地生根。这背后还涉及丰田的组织架构调整与文化变革问题。
第三关:从领先者到追随者
事实上,如果从1997年丰田推出第一代混动车型普锐斯开始,丰田已累计实现超过2000万辆的混动汽车销量,位列全球首位。但相比较而言,2022年丰田纯电动汽车销量只有2.44万辆,不仅与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巨头相去甚远,与大众汽车纯电动汽车57万辆的销量相比,丰田也是相形见绌。不过,丰田在电气化层面积累的家底厚实,有很强的技术底色:全固态电池、一体化压铸、超音速技术、自移动组装、次世代氢燃料电池、马鞍形和平板形储氢罐等。
但是,丰田要明白,技术底色不等于客户买单,更不等于市场领先。以特斯拉与比亚迪为例,前者是科技造车的标杆,在车机系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遥遥领先;后者是产业链经营的典范,打通上下游价值链并实现纵向垂直,拥有全品类、全价位、全覆盖的产品布局。
就这个角度而言,丰田如何向特斯拉和比亚迪学习,通过交朋友、建同盟、强强联合等方式,实现真正的战略转型、自我革命,才是问题的关键。当年的三星电子,以及今天的广汽埃安,都在穿越行业周期,都在想办法让自己活下来、活得好,这比过去的辉煌历史和品牌包袱更重要。
正所谓,丰田须进化,转型刚刚好。
作者:杨继刚,企业转型专家,“汽车新四化”产业研究者、知行韬略合伙人。
编辑:佳和 微信:38082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