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
据《癸辛杂识》记载: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忽必烈調兵十万,命大将伯颜为帅出师伐宋。宋朝军队无力应战,节节败退,幸好有长江阻隔,因元军不晓何处可涉水过江,宋朝军队才得以喘息。
两军对峙长江两岸之际,宋军见对岸元军的马匹又多又壮,心里十分羡慕。于是有将领起了贪心,暗地里支持手下士兵过江盗马。部分熟悉环境的士兵在夜色的掩护下,从一处叫阳罗堡的浅水处过江,将元军的马匹偷过来。元朝军队发现马匹数量变少,于是加强了巡逻,很快就将几名偷马的宋兵抓个正着。元军不过稍加拷打,宋兵便坦白是从阳罗堡涉水过江而来。得知消息的伯颜立即调整进攻路线,将大军迅速集结阳罗堡,并全线出击。宋军的长江天险就这样被攻破,元军大获全胜。
不知宋军共偷了几十匹还是几百匹战马,哪怕是上千匹,与一次决定性战役的胜负相比,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也分明是鸿毛与泰山之别。可那些鼠目寸光的宋军将领和士兵,恰恰为了得到一根鸿毛,从而导致一座泰山的崩塌。
另一件与此极相似的事也发生在宋朝。建炎年间的杜充升任天章阁待制、北京大名府留守,并迁任枢密直学士后,面对金国完颜宗望东路军的第二次进攻,却不敢与之交锋,而是下令决开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图以此阻挡金兵的追击。只是杜充决河之策,不过让金军暂时停止侵略步伐,实际上未给金军造成任何伤害,就是说没能从根本上阻止金国军队的南下。却导致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余万人,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更是数倍于此。尤其是此举将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了难民。杜充用决河之举让金军暂停进攻,虽个人得到当时朝廷的肯定,但与决河所造成家国天下的损失相比,又是鸿毛之轻与泰山之重的现实诠释。
还有隋炀帝杨广,组织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可是大运河工程竣工后,隋炀帝却将其当成了自己下江南寻欢作乐的终南捷径。其实京杭大运河在贯通南北交通,促进经济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隋炀帝再利用这条水道深入江南去调研开展工作,那么其即使不成千古一帝,至少也是功过参半的皇帝。结果隋炀帝用寻欢作乐之“小得”,让这一浩大的工程蒙羞,隋炀帝也成了荒淫暴君。由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炀帝寻欢作乐的“小得”,成为江山易帜的助推。
像宋军中偷马的将领和士兵,决黄河阻金兵的杜充,修运河寻欢作乐的杨广,都用“小得”换来了“大失”。不难发现,这种换取的本质是以公益损失来获得个人私利。细想即使现在,这种换取我们依然可见。有没有民心工程,因有人从中受贿导致偷工减料,致使工程质量不过关,甚至得到“豆腐渣”的评价。有没有工作,因为受贿降低了标准,导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有没有用人,因为受贿,选了品德不高能力不强的人选……受贿在某些贪官的角度也算“得”,毕竟可占有或多或少的金钱或其他利益,只是“小得”会带来“大失”。还就官员而言,可能会为此卸职丢官,甚至身陷囹圄,从大局上说会让民心工程变质、工作成效打折,组建队伍不硬,更损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在时代大考中一败涂地。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拒绝“小得”其实不难,谋事立业时只需站位一个“公”字。如此,格局自会宽广,眼光自会长远,举措自会得当,落实自会有力,工程自会得民心,工作自会有成效,队伍自会是一流,“大得”也就随之自来。
图:刘昌海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