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周全 , 肖金志
(1.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141;2.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3.韩国全北国立大学,韩国 全州 54896)
乡村发展问题长期受到国家持续关注和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乡村发展政策,以解决乡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各界学者、专家及规划师等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为乡村发展探索道路。在乡村实践过程中,由艺术家和设计师以艺术设计的手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方式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其被认为是继行政手段和经济开发之后乡村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以艺术介入的方式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兴旺是解决乡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艺术介入乡村有利于乡村农副产品宣传及乡村旅游推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1]。通过艺术介入乡村的方式,重新构建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联,同时在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本文在研究分析艺术助力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模式,为乡村振兴拓展途径。
国际上较为成功的案例其地方环境大多具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这为艺术家们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条件优越的地方环境能够大大提升艺术设计效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有些地区受到环境的制约,无法依靠天然生态环境优势进行艺术介入,或是艺术介入后达到的效果较差,无法为地方创收实现效益最大化,发展地方产业受到限制。此外,地方居民收入差距相差较大,部分经济条件不错的村民为改善住房条件,将原本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建筑推倒重建,新建的建筑有的是自建砖瓦二层小楼,有的是欧式风格小洋楼等,使得村庄建筑风格各异,无法得到统一,对后期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乡村收入差距被不断地拉大,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在农村生活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村庄往日的活力也消失不见。由于留守在乡村的人口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难免会有些差异,面对新兴的外来艺术介入改造,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对艺术家的行为感到诧异甚至不理解,没办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老年人对乡村有乡土情结,对村里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而艺术介入乡村振兴难免会对乡村内的部分建设设施进行改造或移除,这对于村民心理无疑是一种挑战,村民可能在施工改造途中进行阻拦,不积极配合艺术改造过程,加大施工难度,影响施工进程,从而影响整个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过程。
在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前期,艺术家在对当地乡村环境进行改造时,村民绝大多数都持观望态度,认为改造乡村环境的行为大多是“做样子、走形式”,不会给地方乡村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在参与乡村改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排斥[3]。同时,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前期投入较大,变现能力较弱,无法快速满足当地村民对于经济增长的需求,村民更无法将其作为职业投入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
艺术介入乡村振兴发展,其目的在于拉动地方经济,改善当地村民生活水平,提高村民幸福生活指数。但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艺术介入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和落地过程中,一些艺术家不顾地方乡村的特殊性,不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在乡村改造的过程中强加个人艺术特点和艺术喜好,以自身的艺术标准、艺术眼光审视乡村环境,只在乎艺术活动和展览效果,将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作为展示自身艺术素养的载体,对乡村艺术文化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态度[4]。整个艺术改造乡村的过程中,村民在其中的发声显得微乎其微,村民无法参与其中,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出来的乡村无法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要求,对改造后的乡村没有地方认同感,可能会造成对艺术介入乡村振兴政策的误读。
随着国际社会开始广泛关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问题,涌现出一批成功的案例,在优化村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工作岗位,间接地解决了当地民生问题,充分发挥了艺术的独特优势。乡村广袤的农田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民居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的关注,并根据其自身特点量身打造乡村特有标志性符号,通过艺术包装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拉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模式分为:政府与艺术家合作型、艺术个体主导型、高校艺术实践型。
政府与艺术家合作是地方政府为提升当地经济,充分发挥地方环境优势,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邀请著名艺术家共同策划艺术节。通过举办艺术节所带来的文化效应,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刺激消费,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其优势在于能够整体提升乡村面貌,统一乡村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满足现代大众艺术审美要求。并且在基建方面也逐渐完善,如乡村图书馆、乡村文化博物馆、乡村特色茶楼等,丰富了乡村生活的文化艺术空间,营造出较为浓厚的乡村艺术文化氛围,对于地方乡村具有很强的宣传作用。如浙江省宁海县大郑村,通过地方政府牵头邀请艺术家、设计师参与,对当地老建筑进行翻新改造,在当地工艺品根雕、木雕中融入当地特有的艺术符号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艺术介入大郑村,优化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大郑村的知名度,激发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热情,深化了当地优良村风。
艺术家通过对乡村考察,根据自己艺术特点针对地方乡村特色进行艺术构思,打造出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的乡村环境[5]。通过艺术家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快速引起社会的关注,吸引优秀艺术家们加盟参与,对提高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有着独特的优势。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使地方乡村拥有自身标志性特色的身份标识,在其他乡村中脱颖而出,引发旅游热点。在此基础上举办艺术节、艺术设计等相关活动,吸引游客参观游览,售卖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文创产品,进一步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如欧宁的“碧山计划”,艺术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邀请吸引国内外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作家、导演等对乡村建设进行艺术介入。“碧山计划”一方面对中国乡村进行探索,寻得一条复兴路,另一方面着力于恢复和唤醒当地居民的乡土情怀、文化传承意识,有效保护了当地传统古建,同时当地有机农产品也销售火热,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景观丰富,成就了多样的乡村生活。乡村为艺术学院的师生走进乡村,亲近自然,深入了解农村生活,积累经验和寻找灵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利用乡村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优势,为艺术家和艺术院校提供写生创作的写生基地。当地居民针对艺术写生的需求开设艺术写生工具售卖、住宿旅馆、特色农家乐等相关商业活动,获得经济来源。乡村空间为高校艺术教学提供新的展示场所,学生利用乡村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展开公共艺术创作,创造出富有生活气息与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美化乡村空间,创造乡村旅游新的吸引力,为村民增加收入途径。当地村民与艺术家和高校师生深入交流沟通,促进当地村民对生态环境、传统古建和独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乡村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介入改造建设地方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不仅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地方乡村社会情况,还要处理好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并给予当地村民话语权,积极为地方创收,改善生活条件,真正实现通过艺术介入改造促进地方与村民之间和谐共处[6]。
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艺术手段改造地方乡村环境应最大程度尊重地方发展规律,综合考虑改造结果是否与地方乡村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相契合[7]。发掘当地特色文化符号,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创意元素标志,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依靠地方环境特色,营造乡村文化氛围,形成“一村一面”百花齐放的乡村振兴新面貌[8]。
以树立地方文化意识,尊重地方自然发展规律为基准,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乡村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发掘探索,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例如,根据乡村起伏不定的山地环境进行艺术设计,建设符合当地地形的艺术作品;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乡村,艺术作品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起到互相增益的作用;若乡村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则根据自身特色,将艺术品放大,增加视觉冲击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艺术介入乡村振兴其目的是依托地方特色,构建地方景色,打造属于地方乡村振兴的标志性旗帜。
依靠地方特色,构建地方景色是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前提,村民最为关心的是通过艺术介入的手段提高收入水平,拓展收入来源,要求艺术家需快速找到地方乡村特色文化,通过对其特色元素符号进行包装、宣传和营销,提高产业变现能力,使当地村民看到实质性的变化,感受到艺术介入乡村振兴带来的好处[9]。
艺术介入是拓宽乡村与外界信息、资金、文化交流的途径,通过展示乡村地方特色文化、手工艺品、民风民俗、传统古建和地方特产等方式发展地方产业,拉动地方经济[10]。可通过地方政府宣传、短视频、直播带货、旅游打卡等方式,提高地方乡村的知名度,为地方引流。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介入乡村的文旅产业二次升级,开拓文旅产业新途径,由之前的被动消费转为主动消费,吸引游客前来深度体验乡村文化生活,产生二次消费,通过售卖相关的文旅文创产品、地方特产等方式,提高地方村民收入,带动地方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为促进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成果可持续发展,需要增强村民的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保护意识,培养较高的艺术文化素养。通过艺术家和高校艺术院系实现艺术资源共享,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建设高校艺术学院乡村实践写生基地,增强乡村对外艺术文化交流、增加地方收入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村民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意识。在艺术交流过程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匠人,邀请他们进入艺术院校学习深造,提升艺术再创造的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共同加入到艺术改造乡村的进程中去。通过他们的宣传带动,提升村民整体的艺术文化素养,引领地方乡村居民加入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中。
乡村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文化的根基所在。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方积极探索,共同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艺术介入乡村振兴作为其中之一,旨在改善地方环境,营造乡村文化氛围,通过艺术特有的优势,为地方发展文旅产业助力,为地方产业创收,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拓展收入来源,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研究,探索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道路,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一改人们对乡村破败落后的固有印象,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