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关工委
95岁的陈国辅依然坚持宣讲,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陈老是宜宾市兴文县关工委顾问,是我们宜宾市关工委的宝贝!”从宜宾市关工委工作人员的语气里,就能体会到陈国辅陈老的“崇高地位”。说起他,那简直就是在讲一部传奇。“陈老的一生,都能写成一本书了,简直比小说还精彩。”
当地有人把陈国辅的经历浓缩成了一段文字介绍。
生于1928 年,1950 年参军,1975 年转业。行善半世纪,退休也不歇。小时生活苦,当过放牛娃。红军过家乡,和蔼又可亲。1950 年,续缘解放军。他带路剿匪,如愿参了军。击匪获嘉奖,随部赴朝鲜。攻打“飞虎山”,血战“上甘岭”。回国入了党,戍边护海防。部队遇改制,转为工程兵。鞍山接新兵,接来了雷锋。雷锋做好事,踏实又勤恳。锋因公牺牲,国辅心里誓,君未竟事业,我替你完成。助人半世纪,一诺值千金。
剿过匪,是朝鲜战场归来的英雄,守卫过祖国的海疆,雷锋是他接的兵……陈国辅25 年的军旅生涯,堪称“英雄传奇”。但他并没有坐在功劳簿上洋洋自得。“雷锋同志,虽然你是我接的兵,但是你的精神我必须要学习!”接兵接到雷锋这件普通人能吹一辈子的事,到了陈老这里,留下的就只有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誓言和70 多年的践行诺言。
这位传奇老战士,是一名已在关工委工作31年的传奇关工人。1988 年退休后,陈老就做关心下一代工作,说是31 年,那是因为兴文县关工委1992 年才成立。
为核对烈士史实,他挨过饿、摔伤过、被狗咬、睡路边、睡草棚、睡食堂……走过全国7 省12 个市、25 个区县、120 多个乡镇,收集到72 位先烈的珍贵史料。在他的倡导下,兴文县建立了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纪念碑、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等多处爱国教育基地。
他宣讲党史和雷锋精神不下千场,听众数超过10 万人,当地许多家庭的两代甚至三代人都曾聆听过陈爷爷讲的故事。他从工资里挤、从生活费中挪、从各个方面凑,用于助学、助困、助残、助孤、助业等方面。他找人赞助学校奖学金,一位企业老总给了他3 万元,连收条也不要,只对他说:“交给您老,我放心!”
陈国辅每年到村上驻村调研,都借宿在农民家中。看到有孩子衣服破了,他就近给孩子买身新衣服;有学生交不上学费,他就掏钱送到学校。一次,他了解到有4 个小学生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就把身上带的470 元钱全都掏了出来。而他自己,依然住在七八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陈国辅先后帮助546 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走进大学校门,挽救过46 名失足青少年,救助孤残老人22 人,救助特困儿童800 多名。
2008 年冬,在外当厨师的青年小郑,抱着孩子专程回家乡看望陈国辅。“没有陈爷爷,就没有我的今天!”小郑10 多岁时父亲去世,他被人引诱沾上毒瘾,三进戒毒所都未能戒毒。绝望的母亲找到陈国辅家中,声泪俱下请他帮忙。陈国辅把小郑带到自己家中,与他同吃同住。“犯毒瘾时就把他绑起来,毒瘾过后就苦口婆心地劝。”陈老说。两个月后,小郑成功戒毒。
在陈国辅的号召下,全县各中小学校都设置了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和警务室,定期开展法治教育。254 名县关工委“五老”对171 名闲散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扶。
如今,兴文县15 个乡(镇)、322 个村(社)和县级机关、厂矿企业、学校都建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全县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由过去的20 多人壮大到16000 人。
矗立在兴文县城区白塔山上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暨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红军在川滇黔边区斗争活动为主题的纪念馆。该馆的成立,陈国辅功不可没。
2009 年,兴文县委、县政府采纳了陈国辅关于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言,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暨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并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在陈国辅的积极参与和敦促下,兴文先后建成了红军烈士陵园、长征纪念碑、红军岩以及川南游击纵队纪念碑等9 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点)。
陈国辅用10 年时间跑遍全国7 个省,收集、整理上百万字的兴文县地方党史资料,被当地人称为“兴文活党史”“爱国主义活教材”。
陈国辅带着宣讲团广泛开展活动,每年到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给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宣讲兴文革命斗争史和雷锋精神。他用心装着这些厚重历史,脚步遍及全县各个乡镇、62 所中小学校,十几万人聆听过他的宣讲。
鲐背之年,宣讲不停。在孩子们需要的地方,依然看得到陈国辅清癯的笑脸,听得到他宣讲党史、讲说雷锋故事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