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3-08-16 21:18王雅儒
乡村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山区农业机化丘陵

王雅儒

毕节市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

0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4月,丘陵山区占我国国土面积近60%,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占我国耕地面积的30%,丘陵山区农业人口近3亿人[1]。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率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2021 年,贵州省毕节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虽较2020 年提升了5 个百分点,但仍然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因此,笔者以毕节市为例,分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视察时提出,要大力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3]。这为毕节市农业机械化建设指明了方向。202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明确提出支持贵州省持续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推动山地适用农机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直接关系到地能不能种、有没有人种的问题。近年来,毕节市坚持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战略部署,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探索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模式,促使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稳步增长,农机作业面积稳步增加,农机生产安全持续稳定。目前,毕节市部分乡镇基本农田宜机化改造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受丘陵山区地形地貌限制,毕节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依旧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1 毕节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耕地条件较差

毕节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022 年1 月10日发布的毕节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毕节市拥有耕地81.405万hm2,其中水田2.361万hm2(占2.90%)、水浇地0.132万hm2(占0.16%)、旱地78.912万hm2(占96.94%)。毕节市坡度在2°以下的耕地有1.756万hm2,占该市耕地的2.16%;坡度为2°~6°的耕地有6.220 万hm2,占该市耕地总面积的7.64%;坡度为6°~15°的耕地有36.157万hm2,占该市耕地的44.41%;坡度为15°~25°的耕地有22.849 万hm2,占该市耕地的28.07%;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有14.424 万hm2,占该市耕地的17.72%[4]。受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的限制,毕节市耕地条件差,道路崎岖,山高坡陡。毕节市大部分耕地都分布在地形较差的丘陵山区,地块散、乱、细、碎,埂多、台多、坡多,大、中型农机无法进入耕地进行作业,农业机械进地难、作业难。宜机耕地较少是毕节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

1.2 资金投入缺乏且农机性价比不高

毕节市大部分丘陵山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民收入较低,对购买农业生产机具有心无力,所购买的农业生产机具大都是小微型机具,仅可以满足家庭生产需要,不能满足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需求。目前,各级财政支持丘陵山区进行耕地宜机化改造的项目和资金较为有限,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投入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由于资金投入标准普遍较低,导致建成的机耕道没有设置农机具下田的通道,有些机耕道甚至远离耕地,成为通组公路。部分乡镇(街道办)、社区对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积极性较高,但是资金不足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5]。

毕节市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耕地地块小,农机下地困难,且种植作物种类较多,所需农机种类较多,而市场上适宜丘陵山区使用的农机种类较少,购买成本较高但收益率低,性价比不高,农户、企业购买农机积极性不高。同时,农机在规模较小的田块中作业效率极低,损耗较大,作业和售后成本高,因此农机作业收益率较低,投资回报周期长,甚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也极大地打击了农户、企业和服务社等对农机投资的积极性。

1.3 适用农机较少

毕节市种植作物种类较多,分布较为分散,种植模式多采用传统套作、间作等,农艺烦琐,生产规模较小。多样的种植模式对农机装备的多样性需求较高,但毕节市农机研发机构和企业普遍无法独立承担技术攻关工作,无法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种植模式进行针对性研发制造[6]。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毕节市拥有各类农机具171.25万台(套),农机总动力613.32万kW,新增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新型播种机、水稻(播种、插秧、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制茶及茶园管理机具、耕整地机具、植保机具、马铃薯收割机具、半夏收获机及田间管理机具等5 000余套。当地农机拥有量虽高,但适用农机少,依然无法满足现实农业生产需要[7]。

1.4 农艺、农机不匹配

目前,毕节市部分农业生产技艺在当前机械条件和耕地条件下无法满足机械化生产要求,因此部分农业生产环节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同时,部分设计人员虽然在机械、电气等工程技术上有很高造诣,但由于缺少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在农业机械设计或制造过程中无法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发挥效用,最终导致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需求[8]。就水稻种植来说,近年来,宽型插秧机以30 cm 为固定行距,在常规水稻种植基本可以运用,但在杂交稻等种植中应用则会面临播量低、无法精准对位育秧播种等问题。就玉米种植来说,玉米秸秆难以成捆,根茬难以处理,当地缺少玉米秸秆收集装备、追肥机械、整穗烘干机具等[9]。

1.5 服务能力薄弱

毕节市大多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基础薄弱,距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等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设置的农机维修网点、相关设施设备不足,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正常生产需要,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户遇到问题一般自行在家采取“土办法”进行解决,欠缺基本维修知识。毕节市在农机技术示范培训、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县级以下农机技术人员业务知识水平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丘陵山区农机服务工作开展困难。

1.6 农业经营组织规模小

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经营依旧以农户为主体,导致农户人工进行农业生产即可;对小面积耕地进行农机作业时,农机利用率低且作业成本极高;再加上单一农户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单一农户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因此,毕节市只有通过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和专业化的农机服务,才能提高农机生产效益,节约农机购置成本。近年来,毕节市虽然通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受到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群众传统思想等条件限制,农业生产经营依旧以单一农户为主,没有形成区域性的规模化农业经营组织,也因此制约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7 宣传力度不足

在毕节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推进工作中,各级农机部门、农机制造企业及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机宣传工作不够重视,缺少对先进机械的推广和宣传,导致农民群众缺少了解农机知识和先进经验的途径,影响其主动进行农机化改造的热情。

2 提高毕节市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对策

2.1 抢抓重点环节,进行宜机化改造

有关部门应以产业发展规划为总领,统一全市耕地宜机化改造标准,大力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高标准农田、灌区等设备设施长久发挥效益,鼓励并支持农机经营主体依据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区域特色宜机化改造项目。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应加强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针对毕节市宜机化改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形成毕节市特色宜机化改造方案。有关部门要做好典型示范引领,积极推广宜机化改造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吸纳群众意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农耕地宜机化改造工作。

2.2 加大补贴力度,拓展融资渠道

有关部门应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贴(如农机购置补贴),优先保证丘陵山区县级补贴资金足额发放;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制订相关补贴方案,合理配置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及时将发展成熟的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具划入补贴范围,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同时,有关部门应支持各地开展丘陵山区适用农机新产品、新技术购置补贴、推广示范试点,让农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并积极推动各地将丘陵山区特色产业急需的农机产品纳入购置补贴范围。有关部门应探索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所需机具补贴的途径,如对一体化建造安装的设施装备通过先建后补方式予以支持,鼓励采用承租补贴、贷款贴息、购置补贴、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结合,助力丘陵山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毕节现代化农业强市提供资金、装备支撑。有关部门应积极转变农机产业投资方式,探索社会资本投资宜机化建设途径,构建多元化投入格局,支持国企资金、社会资本融资参与实施农机化项目,将依靠国家投资的方式逐步转变为国家、企业、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普通农户及各类农业生产组织共同合作,形成科研、开发、制造、示范、推广、维护、服务一体化的农机产业结构,增强农机产业发展后劲。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市场化农机融资模式,统筹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撬动社会资本注入农业、农机发展,从而扩大农机产业融资渠道,解决农机发展资金难题。

2.3 推进技术研发,增加技术供给

政府有关部门应全面开展丘陵山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装备需求目录调查工作,引导相关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针对毕节市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农机具需求进行针对性研发制造。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向上争取财政投入、谋划农机研发与推广项目、对接大专院校等方式,推动产、学、研密切结合,针对丘陵山区农业产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装备需求,研发制造低成本、高效益、绿色化、多样化、适用广、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毕节市政府有关部门应推动农户、相关企事业单位、农机服务组织等形成农机装备技术创新联合体,集聚技术资源,形成农机技术创新合力,打通丘陵山区农机技术创新障碍。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生产制造企业联合攻关农业产业急需农艺农机,科学制定农机生产标准,推进农机技术创新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4 加强农艺研究,促进农艺、农机融合

有关部门应加强农艺研究,将农机研发与农艺研究进行有机结合,把机械适应性融入科研育种、栽培和农技推广等重要环节,针对毕节市优势特色产业示范推广“艺”“机”融合农机装备、作物品种和种养方式。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机研发,紧盯主要农作物耕种收、重要农产品加工等环节机械研发,制造一批智能化、自动化农业装备。有关部门应加强农艺、农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农艺、农机相结合的专业技能培训机制,设立农艺、农机联合办学点,打破农艺、农机研发各自为政等局面;加强农艺、农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建设,培养一批既懂农艺又懂农机的综合性人才。同时,毕节市有关部门要支持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参与当地农业生产建设;持续开展农艺、农机人员再教育,遴选一批“土专家”,选树一批“带头人”,为毕节市丘陵山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5 加强政策引导,探索开展社会化服务

农机社会化服务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涵盖农业生产的物资储备供应及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因此,毕节市有关部门需要培育出实力强劲的服务主体、建立更加健全的农机社会服务机制及引进高素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人才,从而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好支撑。当地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建立规范的经营、财会、分配、监管等制度,保障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持续经营、长久发挥实效。有关部门要通过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推进农机资源整合,吸引专业人才投入毕节市农业产业发展,助力毕节市丘陵山区农机化建设。有关部门要探索适用于毕节市丘陵山区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方式,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大力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经营方式,同时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业、维修、培训等服务能力,补齐山地农机装备应用短板,从而全面提高毕节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2.6 发展规模化经营,发挥“带头人”作用

有关部门可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招商引资、发挥典型带动等方式,助力农业经营组织规模化发展。通过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经营组织,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我国目前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要积极培育农业生产大户、农机大户、农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引入一批规模大、实力足、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从而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合理利用农业相关优惠政策,为“带头人”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利用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优势,引导其积极购买新型丘陵山区适用型农机具,发挥“带头人”作用,为小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实现新型农机具示范推广,带动小农户了解、学习、购买新机具,最终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2.7 凝练典型材料,强化农机宣传

有关部门应紧紧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升级,大力宣传宜机化改造政策和宜机化改造意义,激励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宜机化改造工程。有关部门应重点宣传因地制宜推动丘陵山区特色产业机械化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示范引领“以地宜机”“以机宜地”的案例和成效,用案例说服群众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习惯,用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农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实惠,激发农民使用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的热情,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必由之路。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性、紧迫性,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多方主体参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从而助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

猜你喜欢
山区农业机化丘陵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平江农田宜机化改造出实效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胡丘陵《栽树》
浅论宋代四川山区农业开发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汉源的山区农业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