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峰,刘凤朝,王元地
(1.大连理工大学科技质量管理办,辽宁 大连 116024;2.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
在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任何资源比创新能力更为重要。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在过去数十年里,围绕我国科技创新的管理实践,学者们发挥专业所长,在总结我国科技创新经验教训并向世界讲好我国创新故事的同时,积极推进创新管理研究的引进和本土化工作,为推动我国创新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创新理论框架中,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只有真正理解了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创新实践。这一研究主题也必然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技术创新研究不可回避的话题。这是因为技术创新能力成长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涵特征,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加以谨慎阐释。从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专门针对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文献综述较为缺乏。为此,本文拟对这一主题进行文献述评,梳理出时下的研究脉络并尝试探索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更好地聚焦于关键科学问题,深刻把握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规律,服务于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战略。
本研究的中文文献主要从中国知网获得,以“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机理”“研究进展”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然后对获得的文献进行人工筛查,保留研究类的高质量学术论文。英文文献主要从Web of Science 获得,通过关键词“Innovation Capacity Growth”“Innovation Capacity Development”“Mechanisms Innovation Capacity”检索,然后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研读,提取相关的学术观点。
整个文献综述的思路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的进展、面临的问题与未来研究展望展开。研究进展是对当下研究工作的系统梳理,构成本研究综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客观剖析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对现有研究面临问题做进一步聚焦,并对未来有较大研究潜力的重要方面做出展望。
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是指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有关创新要素的生成、连接、重组进而整合成创新单元或创新系统整体的创新能力,并保持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路径或实现机理。
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构成是什么?技术创新要素的连接方式如何?技术创新投入要素向创新产出要素转化的机理是什么?技术创新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宏观政策、制度安排等)如何影响创新投入要素向创新产出要素的转化?同层次的不同创新单元之间的能力互补机制如何?不同层次的创新单元的创新能力存在何种促进、集成效应?同层次的不同创新单元创新能力成长路径是否有学习、借鉴、模仿机制?
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是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从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从资源的存在属性和关系属性分析向活动的运行属性和关系属性分析的转变。从研究的目标导向看,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需要提炼样本群体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一般机理或典型路径,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理论抽象度。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创新要素静态关系的线性分析层面,而是要揭示要素间的动态关系和非线性作用机制。这样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就需要从条件假设、建模原理以及仿真技术选择等方面,建立一整套学术规范,从而使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成为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
当前,学术界有关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概念模型、测度方案和应用领域,而有关技术创新能力成长(形成)机理的研究,尚未在对象边界、概念框架、建模原理、仿真技术、案例分析规范,尤其是解释基础等方面,建立特有的研究范式。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1-2];②企业技术追赶路径研究[3-4];③企业动态能力研究[5];④企业技术搜索(策略演化)研究[6];⑤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7];⑥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研究[8-9]。这些研究主要依据的理论基础有知识搜索理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动态能力理论、演化经济学、价值链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可作为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的理论铺垫或解释基础,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术界尚未打通上述各理论之间的逻辑通道,从而形成逻辑连贯的综合性解释框架。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是区域、产业乃至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微观基础,因此,备受学术界和管理层的重视。尤其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的背景下,社会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成果的需求与日俱增。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阐释生态系统条件下企业通过战略安排和组织变革,有效吸纳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位和价值位,形成持续市场竞争力的过程(机理)。主要议题包括:在生态系统条件下,企业的资源组合、网络关系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演化路径分析[10];不同市场和技术地位的企业技术搜索策略选择及演化,以及搜索策略与技术创新能力成长间的关系[6];企业网络动态与企业资源富集、技术升级和价值治理功能间的关系;创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竞争者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11-12];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模式)分析;创新生态(体系)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后发企业技术升级和价值治理。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是区域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区域发展政策关注的焦点,因此,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是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持续活跃且成果较为丰富的研究领域。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全球创新生态和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条件下,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机制与提升路径。主要议题包括:区域资源条件,如创新资源、产业基础、社会文化、体制机制等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作用机制[13];区域创新治理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影响研究;区域间知识溢出、技术交易对焦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14-15];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的比较分析;区域产业升级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动态关系研究;区域创新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关系研究;跨区域合作网络、产业联盟对焦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16];国家创新体系运行对焦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作用机理;全球创新链、价值链重构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影响研究等。
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析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基本路径和驱动因素,阐明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主要议题包括:①通过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案例分析,识别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内外部影响(驱动)因素及其功能属性[17];②以案例研究为实践基础,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复杂性科学理论,建立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驱动因素作用关系模型,其中包括内部因素作用模型、外部因素作用模型以及内外部因素复合作用模型[8];③基于理论模型,利用长时段历史数据,对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进行建模仿真实验;④基于仿真实验结果,分析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模式),即以创新领先国家为主要样本,根据经验事实,从历史发展角度提炼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主要路径或模式;⑤分析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典型路径或模式的历史生成条件,阐明其对后发国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18];⑥分析我国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基本优势、短板因素等;⑦基于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比较分析的主要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格局预测等。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是资源标准,价值标准,还是网络关系标准或其组合?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是否存在一般模式或标准路径?如果没有,那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的意义在哪里?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与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关系是什么?如果焦点企业嵌入到不止一个创新生态系统,那么不同创新生态系统对焦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复合作用机制及其分析范式是什么?
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而言,主要涉及: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概念的界定是什么?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价值导向是什么?是创新资源的富集,还是创新网络关系的重构,或者是创新市场价值的实现(如新产品开发、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或份额增加,以及三者的总和)?③企业现实利益(如财务指标)实现与长期发展潜力积累(如高端研发团队建设、核心专利取得、突破性创新组织与储备、合作网络建设等)的关系是什么?④创新资源能力、创新网络关系能力与企业市场表现之间的关联关系及时序关系怎样?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与生态系统中的互补者,乃至创新生态系统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关系是什么?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是否包含时效因素?不同企业达到相同的创新水平是否存在不同的成长时效?如果存在,怎样在操作层面上把时效性纳入建模和仿真过程?⑦处于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机理是否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如果有,这种本质特征是什么?如果没有,异质性又存在何种特征?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区域创新体系处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国家创新体系中间的层面。由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越来越具有跨区域内涵,加之国家战略层面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间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实现了资源流动与共享,建立了越来越多的跨区域创新网络和企业联盟,从而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资源边界、组织边界乃至政策(治理)边界越来越模糊,这使得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在能力变量选择、驱动因素识别、仿真模型建构等方面面临诸多技术难题。②基于行政区划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具有较好的统计数据支撑,其政策效应研究的边界也可被清晰划定。近年来,具有创新联系和经济区块内涵的大经济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但是大经济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在空间范围和政策边界划定、基础数据获取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
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其中涉及概念模型建立、假设条件界定、建模原理、系统仿真分析的技术与方法、仿真计算结果解释的理论依据等。②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基本研究方法之间的逻辑通道在哪里?其中涉及探索性案例研究与仿真建模的关系、计算机系统仿真实验与计量研究的对话机制、大数据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等。③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对数据的系统性、连续性、及时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数据资源,对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的持续开展至关重要。
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要想作为技术创新研究领域一个独立的学科且实现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自身特有的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以便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与理论基础建设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测度。其中涉及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源的关系,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运行的关系,技术创新能力的网络内涵,技术创新能力的网络机制,技术创新能力的生态特征,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规律,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实现机制,技术创新能力的价值形态,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及其数学形式,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结果的分析运用规范,技术创新能力的静态属性与动态属性的关系,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价值的关系,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区域乃至国家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3.1.2 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关系。其中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异质性分析,技术创新能力构成的基本模型,技术创新能力构成的价值链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技术创新过程的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3.1.3 技术创新能力载体的组织形态以及跨组织能力的识别与测算。其中涉及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互补者行为对焦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国家创新体系中相关区域间技术创新能力的相互影响,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互补以及整体收敛机制,中国企业、区域和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短板(是要素问题、组合问题、网络问题,还是体制问题、政策问题?)。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历程看,技术创新是一个常规性积累和革命性突破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过程。因此,对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的研究需要系统阐明二者的实现路径及其相互关系。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创新需求的角度看,我国既需要在现有技术范式框架下,通过渐进性创新,夯实技术基础,也需要通过突破性创新开拓新的技术轨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培育中国特有的优势技术领域和产业部门。然而,就目前有关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研究范式看,多数方案采取的是渐进性的能力指标,通过指标的数量加和测度综合能力。有些方案虽然考虑了成果质量因素,但还是难以深刻反映突破性创新在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中的真正作用。
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演化)机理的动态研究议题包含: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演化的主要路径与中国情境的关系;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成长路径演化与诊断;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成长的驱动机制和约束变量;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技术创新能力体系运行(成长)的价值导向;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微观机制和底层逻辑;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空间机制和产业效应;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成长的变量提取与系统表达;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有序成长演化的主要变量提取;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成长演化分析的基本工具;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成长路径的跨层次机制;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成长是否可归结为资源性指标的持续积累或线性增长,还是也应包含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本身的有序性、协同性、稳定性等?国家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成长除了包含技术属性、价值属性外,是否还包含体制机制属性?体制机制属性与价值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突破性创新在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中的功能等。
企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组织载体。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实施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和成长机理的研究实践看,其主要考察的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基本组织单元,自身的创新要素状况或创新能力要素组合状况。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生成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市场实现都面临系统内的协同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协同问题。国家的工业技术体系是一个包含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有机整体,而企业很难具有涵盖3 个环节的研究开发能力。多数企业只是在应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细分环节上具有优势,而这种优势的保持、强化以及市场实现,还必须有其他方面或环节的企业的支撑和协同。因此,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和成长机理的研究,需要在国家创新体系运行以及行业技术体系演进的大背景下进行。
2018年以来,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一大批中国企业纷纷遇到了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这些问题的表象是个别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薄弱,其本质是整个行业或工业体系的技术基础薄弱和支撑能力不强。因此,在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和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路径时,必须将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基础因素考虑在内。尤其是在进行有关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设计时,更要将行业整体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不同层次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支持政策的差异性、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联动性等因素,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统筹和系统部署。
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历程看,多数国家经过长期探索,逐步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且符合本国国情的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期,关于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之支撑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业技术体系未十分成熟,从而决定了我国的技术创新还处于累积性、渐进式创新主导的发展阶段,革命性、突破式创新还处于培育和准备阶段,我国还没有进入累积性创新和革命性创新良性互动的高级发展阶段。因此,应该紧密结合我国技术创新的制度转型情境和阶段特征,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实现路径。
随着乌卡时代的到来,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将成为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主流。因此,应立足于新的市场环境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首先,应在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下,整合企业、区域和国家3 个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研究,开展跨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其次,应该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开展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基础理论研究,夯实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最后,应加强案例研究方法、计量研究方法与建模仿真研究方法的集成,以便更好地发挥管理学研究方法的整体优势,形成更具应用价值的创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