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福 张星贺 赵思雯 张贵梅 龚国瑶 郭太品
(云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康复学院/第二临医学院,昆明,650500)
孙思邈为主张“针、药、灸”并用的著名医家,除了用药和用针以外,在灸法方面的贡献也很大[1]。其经典代表著作《千金方》由《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组成,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典籍。书中内容涉及内外妇儿、杂病、养生、脉诊、针灸等临床各科,尤其将妇科病篇置于书中疾病之首,强调妇科病应当专科立论,并在该书序例中言“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则是崇本之意也”,足可见其对妇科病的重视[2]。目前,艾灸广泛应用于妇科病的治疗及养生,通过对孙思邈《千金方》中灸法治疗妇科病的条文进行提取和归纳,分析结果如下。
1.1 文献来源 本研究以李景荣等校释的《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和《千金翼方校释》(简称《千金方》)为对象[3-4]。
1.2 检索策略 以统计表的方式,对《千金方》中艾灸治疗妇科病的条文进行条文式手工检索并提取。
1.3 纳入标准 涉及灸法治疗妇科病的条文。
1.4 排除标准 1)2本书中重复的条文;2)仅有灸法无具体穴位或部位的条文。
1.5 数据库的规范与数据库建立
1.5.1 数据库的建立 将提取的条文按照艾灸方法、疾病种类、病名、选取穴位、归属经络、穴位分类、所在部位、灸量分别列出,由2人交叉录入Excel表中,第3人核对。
1.5.2 数据库的规范 根据孙思邈晚年之作《千金翼方》,在内容上对《千金要方》的条文进行了补充和调整[5],反映了孙思邈思想更加成熟的阶段。故在条文提取中,二者相同的条文取其一,二者疾病相同,壮数或穴位不同的以《千金翼方》条文为准。同时,为了方便总结,将所涉及的穴位与现代《针灸学》教材相统一[6],如胞门穴在关元左边2寸,可替换为水道;泉门穴在耻骨下缘,身交穴在脐下0.3寸可归属于任脉,交仪可用蠡沟代替[7],背脊当脐可替换为命门穴等;而只说明部位,未说明具体穴位名称或未能找到与所属经脉循行所过的穴位,均列为经外奇穴。如:营池四穴、漏阴、内踝下白肉际青脉上、膝下一寸、右踝上一寸等穴。
1.6 数据分析 首先对艾灸的方法进行分类,列出各自治疗的疾病,按由高到低的应用频次依次排列;其次对艾灸的穴位进行统计,对穴位的使用频次按由高到低的频次依次排列,分别与其归属的经络和所在部位相对应;最后再依次列出各穴位的灸量应用大小,再对疾病、所属经络、部位进行关联分析。
2.1 孙思邈《千金方》中涉及艾灸治疗 妇科病的条文共85条,其中《千金要方》61条,包括单用艾灸的条文28条和针刺与艾灸(针艾)合用的条文33条。《千金翼方》24条,全部为单用艾灸的条文,其中有13条与《千金要方》中记载几乎相同,有6条疾病和穴位相同,但艾灸壮数不同;有1条疾病相同,但艾灸穴位和艾灸壮数不同;综合二者艾灸治疗妇科病的条文,单用艾灸一共有33条,腧穴涉及31个,使用频次35次。针艾合用共33条,腧穴涉及32个,使用频次33次。
2.2 艾灸治疗妇科病的总体情况 《千金方》中艾灸治疗的妇科病共涉及19种,包括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妊娠病和杂病5类,其中单用艾灸治疗以带下病中的赤白带下和杂病中的不孕疾病应用最多,针艾合用除赤白带下和不孕疾病应用较多外,月经病中的经闭应用也较多。见表1。
表1 《千金方》艾灸治疗妇科病的总体情况(次)
按照疾病应用频次高低排列前4位的分别为赤白带下、不孕、癥瘕、经闭,崩漏、难产并列第5位。见表2。
表2 《千金方》排名前5位艾灸治疗妇科病应用情况(次)
2.3 经络腧穴应用情况 《千金方》中艾灸治疗妇科病中腧穴应用总数有54个,应用总频次为68次。其中单用艾灸的腧穴应用有31个,频次为35次;针艾合用的腧穴有32个,频次为33次。按照腧穴应用频次排列,其归属经络由高到低依次为任脉、肾经、经外奇穴、肝经、膀胱经、脾经、胃经、胆经、督脉、心包经、大肠经,其中任脉上应用频次为19次,占总频次的27.9%。见表3。
表3 《千金方》艾灸治疗妇科病的经络腧穴应用情况
《千金方》艾灸治疗妇科病中应用的腧穴共54,其中特定穴有29个(关元、中极、期门同是交会穴与募穴,太冲同是原穴与五输穴),占53.70%,非特定穴有12个,占21.22%,其他现代《针灸学》未载录的腧穴有13个,占24.07%。在特定穴中,交会穴使用数量和频次最多,其次是五输穴和募穴,其后依次为八脉交会穴、络穴、原穴、背俞穴。见表4。
表4 《千金方》艾灸治疗妇科病的腧穴总体应用情况
2.4 艾灸壮数和部位应用情况 《千金方》中单用艾灸和针艾合用在部位应用频次上都以下腹部应用最多,占总应用频次的38.81%。见表5。
表5 《千金方》单用艾灸治疗妇科病的腧穴部位与壮数应用情况
单用艾灸壮数在三壮至三百壮不等,其中以一百壮应用最多,其次为五十壮、三十壮等,三者应用频次占总频次的68.57%;针艾合用总体壮数小,以三壮应用最多,占总应用壮数的66.67%。见表6。
表6 《千金方》艾灸治疗妇科病的壮数应用情况
特定穴中的募穴和交会穴主要选用一百壮,五输穴和络穴等主要选用三十壮或五十壮。见表7。
表7 《千金方》单用艾灸治疗妇科病的腧穴壮数应用情况(次)
《千金要方》序例中言“夫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阐明了把妇科病单独立论。《千金方》中艾灸治疗妇科病应用广泛,治疗疾病基本涵盖了妇科病中的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妊娠病和杂病5大类。其中,以带下病中的赤白带下和杂病中的不孕应用最多,其次依次为癥瘕、经闭、崩漏和难产等。现代艾灸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病,主要应用于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围绝经期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等,其中以原发性痛经治疗最为广泛[8],与《千金方》的差异可能原因是古代和现代妇人在生活习惯、体质及生活环境与气候等多因素导致妇科病的古今变迁[9-10]。另外现代与《千金方》在艾灸治疗带下病与不孕都广泛应用,赤白带下多由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加上脾虚、肝郁,或奇经虚损、阳气不足等因素,致湿浊、湿热下注引起[11];不孕症的病机相对复杂,也多由痰、湿、瘀结于胞宫腹中引起[12],二者都可通过艾灸的温通效应达到温经散寒,祛湿化瘀的目的。
在经络应用上,任脉用穴数量和频次最多,其次是肾经和肝经,3条经脉用穴总频次占所有经络穴位频次的一半以上。可以看出,孙思邈艾灸治疗妇科病主要以调理冲任、肝肾为主。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任脉为“阴脉之海”,总司诸阴,任脉又主胞胎,冲任二脉可直接对女性脏腑功能的调节、气血的生成和转化、胞宫的生殖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和产后病等的产生都与冲任失调有关系[13]。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和生殖,为气血之源和冲任之本。现代基于“调冲任、固肾元”“肾-天癸-冲任-胞宫”相结合治疗妇科病的思想被广泛应用[14-15]。此外,肝主藏血,主疏泄,与女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女子以肝为先天”的提出和从肝论治妇科病在后世也被许多医家和学者沿用[16-17]。
在腧穴选择上,《千金方》中艾灸治疗妇科病以特定穴应用最多。在特定穴中,交会穴可调节多经相关疾病,为应用数量和频次最高。其次是五输穴,应用达10穴,占特定穴的33.4%。募穴是脏腑之气聚集于胸腹部的穴位,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孙思邈在募穴应用上频次重复较高,仅关元穴灸应用了3次,足见孙思邈在妇科病治疗上对募穴相当重视。
关于灸量,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灸例第六》有阐述,言:“灸有三分。灸不三分,是谓徒冤。”“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生。”有学者总结孙思邈应用灸量可与艾灸的大小、材质、艾灸的壮数、直接灸、间接灸等有关[1]。对于艾灸治疗妇科病的条文中,只提到“壮数”这一个变量。不同的部位、疾病的寒热虚实、病情的轻重、患者年龄不同等所用的壮数都不同[18]。
在孙思邈《千金方》治疗妇科病艾灸壮数的应用中,单用艾灸和针艾合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单用艾灸的壮数偏多,以三十壮、五十壮、一百壮为主,灸量较大;针艾合用的壮数较少,以三壮为主,灸量较小。在部位上,不论是单用艾灸还是针艾合用,都未涉及头面部的腧穴,这与“头面不可多灸”原则一致[19]。上肢关节的腧穴应用也相对较少,主要以下腹部应用最多,且大灸量选用的部位也主要在下腹部。究其缘由,下腹部有关元、气海、水道、归来等许多调理妇科病要穴,同时也显示了艾灸的纯阳之性,主要作用于“阴”的经穴及部位。冲任、肝肾、脾胃6条经脉都经过下腹部,“经脉所在,主治所及”,灸下腹部穴位可直接作用于妇科病,这与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治疗妇科病的铺灸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铺灸有着作用面广、刺激量大的特点,在部位上尤其在小腹部、任脉的应用较多[20]。对于针艾合用的灸壮数以三壮应用最多,与现代温针灸相类似,考虑针灸合用存在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针刺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加上艾灸的温通效应,针具可把热量迅速传导至深层[6,21],故不论疾病、部位等的差异,灸量都比较小。对于腧穴壮数的选择,单用艾灸中的募穴和交会穴主要选用一百壮,以大灸量为主,五输穴和络穴等主要选用三十壮或五十壮,以中等灸量为主。募穴主要位于腹部,交会穴同时承载着多条经络的功能,故灸量宜大,有利于一穴多经的调理;五输穴和络穴多分布在四肢,灸量相对偏小。
综上所述,孙思邈《千金方》艾灸治疗妇科病在疾病、艾灸的部位、经脉、选穴、灸量等方面与现代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其应用规律对现代临床及科研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