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倩,张 滕,姜文珍,孔 娜,袁路路,段雁南
(1.滕州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东枣庄 277599;2.滕州市质量计量检测中心,山东枣庄 277599)
食品安全关系民生。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许多中小微企业因规模小、底子薄,对如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以及在办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始终有所困惑。本文简析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依据和流程,分析了办理和延续时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国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的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对于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应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进行处罚。
依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与《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应由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审查。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进行现场核查[1]。
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流程和审查内容详见图1。审查主要包括对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审查和在现场对照申请材料进行核查。企业须结合自身特点,按照相关规定及标准[2]要求进行前期准备、提交申请。现场核查应当由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3],必要时可聘请行业专家参加现场核查。
企业一般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来实现质量目标,以质量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化的形式,来明确岗位职责、规范企业行为[4]。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需要全面把握企业运营和质量控制情况,应由熟悉运营且在企业内具有一定实权的人员负责。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内容。①企业质量手册职责描述不全或混乱,作业指导书内容简单空泛,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全面指导企业行为(如采购、生产、销售等)。②安全等关键控制点的操作未明确具体责任人员、未实施记录。③企业中具体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人员不熟悉企业运营情况或无法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工作。
生产场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需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内容。①个人卫生设施(如更衣柜、消毒液、烘手器等)配置略有不足。②许多企业容易忽略防虫害的措施,如车间出入口未安装挡鼠板,车间窗户口未安装防蝇灯,排水系统的出口、进气口、排气口以及仓库未装防止虫害侵入的设施等。③未配备与生产规模和类别匹配的加热、冷却、冷冻以及用于监测并控制温度的设施。④许多企业随意存放废弃物,未能及时清理,且与食品加工场所未进行有效隔离。⑤粉尘车间缺少集尘除尘设施。
2.3.1 采购质量控制
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来说,原料的采购至关重要,只有合格的原料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内容。①企业购买原辅材料时未索取票据,未取得供应方联系方式和资质信息以及产品检验报告等。②未建立或有效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许多企业虽有记录,但信息不全,生产日期、进货日期或供货者名称等关键信息缺失,无法保证原料采购的有效追溯。③原辅材料的出入库记录缺失。
2.3.2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是一个整体化、全方位的控制行为。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内容。①未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因作业区域划分和生产关键环节控制点不明确或者不符合间隔距离等卫生要求,导致虫害或微生物等方面的交叉污染。②未细化需要记录的加工过程工艺参数,导致过程质量控制不全面。③未结合食品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监测,忽视了一些常见关键项目,如环境温湿度和通风状况的监测、清洁消毒用品的控制、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控制等。
按相关要求,每批次产品在进入成品库前需进行出厂检验。一般,每半年还需由有资质单位对产品进行一次全项的型式检验。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内容。①未做到对每批次产品进行出厂检验。②有些企业只提供出厂自检报告,有的型式检验报告超过半年的期限。③抽样检查时需要进行留样,但很多企业并未设置配套的留样室或留样柜。④自行实施检验的企业,检验室的检测能力不能满足检测需求,如人员未接受培训,仪器设备未按期检定。⑤检验报告的项目未能覆盖产品的主要质量性能;检验频次少,不能有效验证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措施,特别是净含量等容易受生产过程影响而变化的检验项目等。
企业在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时,填报的申请材料不仅要确保格式正确,还要保证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内容。①企业申请文书未使用最新版本,格式不对、信息不全,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延续换证的企业。因为有过成功申请的经历,忽视了对相关信息的交流和持续学习,延用了以前的资料。②申请多个产品类别许可时,递交的申请材料未按照不同申请产品进行分类,多种工艺合并成一个流程图,造成生产工艺表达不全或混乱。③对于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可分为不同类别的产品,企业未结合生产产品的工艺、产品特性、产品执行标准等进一步辨别应该归为哪一类更合适。④申请材料中的人员(学历、专业、数量以及从业经历等)、设备(数量、规格、使用范围、精度等)、工艺流程不符合生产实际、相应规定、标准以及实施细则等的要求。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领导的积极参与能够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使得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不断改善组织各层级、各职能间的沟通,并持续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
申请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过程中,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氛围,消除管理阻力和沟通障碍,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生产岗位人员积极响应,重视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具体负责办证人员也能轻松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料、配置必要的设施,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合实际情况,依照标准要求[2],应加强制度建设。在原料采购及进货查验环节,需制定《采购管理制度》《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等,查看原辅料采购验证信息以及信息记录。采购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及产品执行标准进行检验。规定产品的追溯管理要求及追溯流程,制定《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在设备管理和维修,卫生管理,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废弃物管理,工作服的清洁消毒,食品原料等的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管理,安全管理,检验检测管理,人员管理,不合格品管理及不安全食品召回等环节,需密切结合企业规模和工艺要求,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制度,规范科学地开展相关工作。
①要严格把握关键岗位人员的甄选过程,筛选出业务能力优秀、原则性强的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选择熟悉工艺流程、沟通能力强的人员负责许可证具体办理工作[5]。②需培养人员专职负责质量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工作。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如质量管理制度宣贯、明确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流程宣贯以及各种记录填写规范等)和参加外部培训(如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许可证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等的培训),不断提升专业人才能力,规范质量管理工作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申请书填报。
(1)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要注重沟通交流。负责办理生产许可证的人员要及时掌握人员变动、设备状况、厂区布局变更、工艺流程和产品种类等的变化情况,并把可能影响到现场审核结果的事项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保证现场审核时现场与提交材料相一致,避免有较大出入。各部门负责人要对企业内部的重大事项交流沟通。
(2)企业要与外部其他企业、许可证办理主管部门以及评审专家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积极学习其他企业优良作风和工作经验;看到不好的工作方式方法,要自省自查,防微杜渐,纠正整改。与许可证办理主管部门积极沟通、主动交流,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获取最新的许可资料文本,掌握最新的申请流程。虚心向食品行业的评审专家求教,学习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系统性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查缺补漏,脚踏实地按照评审专家的指导开展工作。
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过程是对企业质量管理进行全面梳理和加强改善的过程。其中,对人员、设备、生产场所、工艺流程和原料供应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相辅相成。为了企业健康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结合政策变化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动态维护许可证办理要求的相关制度和必要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并为许可证延续打下基础。
企业应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执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相关信息。根据企业需要和相关政策变化,不断更新完善各项指导性管理文件(如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根据企业规模和工艺变动,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与安全培训;根据组织架构和人员流动情况,逐步强化管理人员科学质控和技术人员规范操作的意识。
本文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办理依据和流程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中小微企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中的常见问题,并从领导参与、制度建设、人员培养、沟通交流、动态管理等角度入手,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在中小微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办理和延续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