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彦云
(天水市粮油防治检验中心,甘肃天水 741000)
粮油及其制品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粮油及其制品在流入市场之前需经过严格把关。普通的粮油检验方法仅从质量指标、食用价值等方面对产品质量进行判别,未能建立科学、规范的检验流程,导致检验结果不全面、可信度低,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从优化粮油检验流程角度探寻食品安全影响问题,有助于提高粮油检验水平,进而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参与竞争的商家存在以次充好、过量使用添加剂等行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开展粮油检验工作,根本目的是保证粮油品质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饮食。作为基本生活食品,粮油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不仅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通过粮油检验技术可以建立安全屏障,仅允许合格粮油产品进入市场,保证流入人们餐桌的粮油及其制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促使粮油生产质控环节得到有效控制。粮油检验与食品安全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检验流程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按照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八条: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查阅有关资料、凭证;检查粮食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情况;检查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查封、扣押非法收购或者不符合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粮食,用于违法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以及有关账簿资料;查封违法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的场所[1-2]。
常规的检验流程如下。①采集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②清洗、研磨、混合样品,使其符合检验要求。③基于检测项目,准备试剂和设备,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测。④根据检测项目、标准方法,展开相应的实验,例如,检测农药残留。⑤结合检测结果,对样品质量进行分析和评判。⑥将检测结果整理成文字报告,详细说明检测项目、结果及评价。⑦解读检测报告,给出相应的结论和意见,供相关部门、消费者参考。
2.2.1 取样随意
部分质检人员取样随意,甚至存在直接拿取商家事先准备好的粮食样本的行为,导致无法有效监测产品质量。部分地区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足,设置的基层检验机构数量有限,在承担过重检验任务的情况下,部分人员缺乏对粮油收购、流通等环节的了解,在抽检时取样不规范,并未针对各批次产品逐一随机抽样,造成检测结果丧失有效性,无法真实反映粮油产品质量,最终导致不良产品流入口粮市场,给食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2.2.2 检验不规范
部分检验机构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配备设备相对落后,尚未引进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仅能采取传统检化验手段完成单一指标检验,其余指标则凭借感官判断等完成检验工作[3]。由于检验流程被人为简化,造成出具的结果报告缺乏科学性。
2.2.3 数据不准确
从粮油检验实践来看,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升,不仅要求分析粮油及其制品中重金属污染物、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安全指标,同时要求完成粮油营养成分分析。部分检验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填写原始记录时容易出现马虎、大意等情况,导致数据填写不准确,用于结果分析将引发较大误差。部分人员数据处理能力较差,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数据准确度下降。利用这些数据判定被测样品并编写检验报告,无法保证结果真实性、有效性,更难以体现检验机构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甚至最终影响到政府食品安全管理决策制定的正确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为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在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工作中应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和检验流程,将现场监督抽样、实验室检验管理等环节融入粮油检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督促检验工作者严格按照标准开展采样、送样、检验等各项工作。通过网络客户端实时将检验过程和结果公布于众。在粮油采样方面,为采样人员配备电子采样器,将样品基础信息实时采集和录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电子采样器应具备自动连接局域网的功能,能够自动与系统服务器对接,完成样品信息自动上传,由系统管理员完成样品编码等级,生成样品唯一标识码,为后续开展分样、检测等工作提供便利。利用信息化的检验流程,不仅能及时完成粮油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的更新,同时,通过自动连接系统上传相关数据信息,能够保证生成的原始记录真实、有效,消除人为操作产生的影响[4]。在粮油检测项目较多的情况下,直接扫描样品二维码打开检测页面,系统将自动识别对应样品编号,根据系统设定检验流程提醒人员开展检验作业。人员按照系统提示逐步完成操作,能够减少误操作、违规操作等行为,保证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在检验项目完成后,数据则自动存储在服务器中,按照设定程序提取数据并生成各种表单,采取授权电子签名方式由审核人员签字确认。一旦发现问题则可以立即追究对应检验人员的责任,从而强化检验人员责任意识,督促检验人员按照标准完成粮油检验。
检验结果公布的时效性和检验标准不一将影响食品安全风险因素评估,需尽快与行业快检标准和国际粮油检验标准对接,建立科学的检验标准体系,为加强粮油质量评价提供科学技术指导。通过行业快检标准能够快速对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有着快捷、高效、灵敏、经济的优势,对于日常的食品监管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对照国际标准,可以根据粮油生长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做到分区分类动态检验,针对不同粮油种类提出不同检验方法,结合粮油种植差异性制定科学评价标准[5]。通过鼓励各地使用行业标准和建立地方粮油检验标准,督促检验机构引进国内外先进检验设备、技术等,能够提高粮油检测准确性和效率,使我国粮油检测能力逐步提升。使用国际标准动态补偿国内质检工作体系,使检验机构利用更高标准开展工作,可以为粮油及其制品生产质量和食品安全提供保障,为国家粮油产品出口和国际市场开拓奠定扎实基础。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将各种标准录入粮油检验综合信息系统服务器,人员在开展检验活动时自动联网采集样品所在地理区位信息,系统将自动调取对应检验标准,帮助人员严格按照对应的标准开展检测活动。此外,将检验机构系统与质检部门系统联动,能够对各地检验机构实施网点监控,确认其严格执行地方规定检验标准体系。在对粮油及其制品零售网点进行监控时,执法人员也可以登录系统调取相关检验标准和样品检测报告,从而促进粮油及其制品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粮油及其制品检验数据处理方面,通过系统规范采集各种数据信息后,可以利用专门数据处理软件和模型完成数据的高效、精准处理,获得准确的数据结果。实现数据处理技术升级,能解决人员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设定软件算法和步骤,可以直接调取系统数据库中的检测数据,生成各种检测指标变化规律图。如针对某货位粮油及其制品进行定期取样检验的情况下,能够分析得到货位粮油及其制品中脂肪酸等各种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数据图表进行直观显示,确保及时发现不同批次粮油及其制品的质量变化情况,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完成粮油及其制品各种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完成结果分类统计,按照品类、产地等了解各种粮油及其制品质量状况,为上级部门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在数据处理技术升级过程中,需要完善粮油及其制品检验数据管理制度,保证各环节数据真实、有效,最终获得可靠的数据分析结果。结合这一目标,政府应在统一粮油及其制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并建立配套数据录入、审核等制度流程,确保各检验机构严格按照制度准确录入数据,交由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通过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为加强粮油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食品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各种粮油及其制品检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粮油及其制品质量管理问题,优化改进粮油及其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对策和提高检验水平,最大限度保证食品安全。
粮油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将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而粮油及其制品检验流程存在漏洞,导致取样不具代表性、真实性,检验指标不完全,最终使结果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等,给食品安全带来较大威胁。为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尽快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粮油及其制品检验流程规范化发展,督促检验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取样、送样,并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完善的地方标准体系,全面完成粮油及其制品品质检验,并在数据处理技术支撑下完成数据精准、高效处理,生成可靠数据报告,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