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2023-08-15 00:49侯瑞萍庞雪如
旅游纵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旅游研究发展

侯瑞萍 庞雪如

(1.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2.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一、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认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开展的旅游,核心和独特的卖点是乡村风情。目前国内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基本上涵盖了地域性、功能性两个特征,如何景明等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的自然、人文为旅游吸引物,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一系列的旅游活动[1]。林刚等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牧区风情、农业生产与生活活动等自然、文化景观为吸引物的休闲、观光和度假活动[2]。左晓斯也持相似观点,认为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类型的重要标志是其独特的乡村属性[3]。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也是旅游内容多元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产物。乡村旅游在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保护乡村文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乡村旅游规划开发及运营上仍面临各种挑战,最核心的是如何使游客获得满意的乡村体验并且兼顾当地居民、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相应的,乡村的本体经济与从属经济平衡[4]、主客关系协调[5]、乡村文化传承[6]等也是学术层面的重点研究内容,尤其是在目前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更需要关注农村经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乡村旅游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的恶化,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的人们的精神压力问题等。乡村具有的原生态的风景和原真性的人文资源,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形成民宿集群、农业科技园、康养基地等新型的经济和文化业态。因此,从市场供给的角度来看,乡村地区是新时期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国内学者围绕乡村旅游的相关话题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视角的研究,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主题为“乡村旅游”的文献,得出主题为乡村旅游的文献总数为51 326 篇,文献数目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13 年开始数目激增,与当年中央文件提出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有关。研究文献的类型以期刊文章为主,研究频次最高的内容去除乡村旅游及乡村旅游发展之后就是乡村振兴,可知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建设密切相关,主要学科分布为旅游和农业经济。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文献,得出其文献总数为1 703 篇。由此可见,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发展逐渐展开探索。

(一)乡村旅游研究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时期同步,20世纪90 年代迅速发展,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角度多样化。早期(1999—2005 年)研究处于探索阶段,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多数学者主要是研究乡村旅游的概念、现状、个案分析等,如杜江等人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研究,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将乡村地区景观与地方民俗活动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知识和回归自然的旅游模式[7]。研究内容受经济导向影响较为严重,研究的方法缺乏规范化的定量研究。例如,曹艳英等人采用定性描述方法,提出了我国当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8]。

中期(2006—2015 年)研究处于发展阶段,研究内容更为丰富和多元,主要集中在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进行研究,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少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陈湘漪认为居民个体因素、资源因素、区位及市场因素、经济因素等对三类经营者的乡村旅游发展有显著影响[9]。姚人仁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开阳县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出其可持续发展对策[10]。此外,各类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也逐渐被提出,蒋树萍以新苏南模式理论、新农村建设理论、社区参与理论、系统理论等为基础,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一引、双驱、三动、四新”[11]。魏卫等提出“公司+农户+网站”创新发展模式[12]。此外,针对具体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数量在此期间也增多,如多位学者对成都、北京、辽宁、云南、烟台等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13-17]。

在后期(2016 年至今)研究之中,伴随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大量的研究都是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三农”等主题展开的,并且学科交融性较强。孙九霞、徐新建等来自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的10位专家,针对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依据“理论辨析—作用途径—作用模式”逻辑进行了跨学科研讨与对话[18]。陈旭红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大政策背景,提出了长沙乡村旅游发展的7 种方法,以期能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19]。卢祥波等人注重对乡村旅游与农民关系进行研究,以四川省宝村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与经营为个案,建议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和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重视农民的主体性作用[20]。

(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必然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需要探寻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因此,众多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文明等多方面探索了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从社会经济方面,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郎富平等人为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21]。朱尧等人从社区居民视角探究乡村旅游社区隐性冲突演变机理及引致因素[22]。韩静怡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条互动策略[4]。李学良、时海燕等人从消费者角度建立了一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3]。

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兰宗宝等人分析了生态文明理念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生态文明问题,并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相关措施[24]。贺小荣等人运用生态位理论通过脆弱度模型计算出了湖南省14 市(州)的生态位脆弱性指数并划分等级,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25]。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陶玉霞认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生态平衡、文化平衡、经济平衡、代际公平、空间公平五个方面的目标。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和谐的旅游环境,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26]。吴海燕从宏观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四个维度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27]。

不少学者探索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廖林萍和陆宝福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探析了建设“美丽广西”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4 条路径[28]。韩伟宏等人分析了新型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认为新型乡村旅游模式的发展需要经营者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对娱乐设施的安全性要求,重视乡村历史传承,也需要游客对乡村古迹的爱护及对自身生命财产利益的维护,更需要政府加大对新型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29]。靳艳通过对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提出了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强化品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路径[30]。张定方通过对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评述,提出了江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3 个模式[31]。谢彦君从“姆庇之家”的概念出发,引申出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启示,提出了5 条具体路线[32]。

三、研究评述与展望

整体而言,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在不断增多,笔者经过分析发现,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后期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扶持下国内相关研究数量得到快速增加。学者们从社会经济、生态文明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对于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战略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数量仍相对较少,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第一,在研究内容方面,众多研究集中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估体系建设与测度等方面,缺乏对乡村旅游参与者等微观层面的深入探讨,无论是旅游的需求主体还是供给主体,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都是为乡村旅游带来的利益再分配寻找一个平衡点。乡村旅游被视为优化乡村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式,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成为其旅游经营者的主要动机[33],但在我国特定环境下,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涉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等问题,而这涉及乡村旅游中的居民态度与感知、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等方面,这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第二,在采用的研究方法上,以相关理论和定性研究为主,泛谈概念、意义的文章居多。乡村旅游有特定地域属性,案例研究等方法更适合点状研究,但以案例为主的研究深度不够,给予政策制定者、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性、针对性建议较少。第三,在研究视角方面,研究学科比较单一,集中于旅游、农业经济两大学科,未来学者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探讨[34]。例如,国外有研究从人口学、社会学等视角,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有助于留住乡村人才,推动乡村发展[35]。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未来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构建研究,用更广阔的视角进行跨学科、跨区域、跨周期探索;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解决实际问题,从实践研究中解决目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第一,目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被证明可以带来总量上的经济利益或价值,但原住民是否能真正分享到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价值?第二,若这种利益分配机制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原住民的行为是否会反噬乡村旅游的发展及乡土文化的传承?第三,在目前以资源为导向的乡村旅游供给体系下,一旦游客的旅游需求发生变化,如何解决乡村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受挤压导致农村群众就业机会少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学者在未来可以深入研究该如何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以深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