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疾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

2023-08-15 03:08訾丹丹李东晓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5期
关键词:益生菌次数病情

訾丹丹 王 静 李东晓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漯河市儿童医院)儿科 462000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诱发因素,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感染严重会损伤患儿心肌细胞,增加致死风险,造成不良临床结局[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常采用纠正水电解质、止呕、止泻等支持疗法,但部分患儿预后较差,加之患儿免疫功能仍处于发育水平,疾病迁延不愈易增加器官感染风险。因此,寻找有效的病情评估指标与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临床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益生菌作为辅助疗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而RV感染会影响患儿肠道菌群平衡,加入益生菌的使用有望提高疗效。本文旨在探讨RV致腹泻患儿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益生菌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49例RV感染致腹泻患儿为观察对象,女142例,男207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1.75±0.36)岁;以临床疗效分愈显组(254例)、非愈显组(95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患儿均存在腹泻症状,经RV检测呈阳性;患儿年龄≥6个月;其家属知晓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存在心肌损伤病史者;合并脑、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伴有寄生虫感染者。

1.3 方法

1.3.1 资料收集:由调查组成员以我院自制基础资料问卷临床收集患儿资料,内容包括患儿年龄、性别、病程、BMI、体温、是否存在益生菌干预、大便次数、惊厥发作次数、呕吐次数、继发肠道细菌感染、中枢神经损害等,其中病情相关指标及因子水平经相关检查并通过主治医师确认,具体检查如下:(1)经血常规检查测定患儿白细胞计数(WBC)水平。(2)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型号:BS2000)检测患儿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氯离子(Cl-)水平、血清钠离子(Na+)水平、血清钾离子(K+)水平、血清钙离子(Ca2+)水平。

1.3.2 RV检测:以胶体金法检测,取患儿粪便,离心、静置后,取3~4滴上清液滴于试纸条样孔中,10min后观察,未出现质控线为无效,需重新检测,反之为有效,且质控线、测试线同时呈现判定为阳性,仅存在质控线则为阴性,试纸条由深圳市惠安生物科技提供。

1.3.3 疾病转归标准:依照《内科学》[2]相关准则进行评判,治愈: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每日大便次数≤2次,且颜色、性状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好转,每日大便次数3~5次,且颜色、性状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每日大便次数≥6次,颜色、性状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大便异常。显效、治愈纳入愈显组,无效、有效纳入非愈显组。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组性别、年龄、BMI、病程、体温、惊厥发作次数、大便次数、呕吐次数、中枢神经损害、继发肠道细菌感染、WBC、血清Cl-水平、血清Ca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愈显组益生菌干预、AST、ALT、CK、CK-MB、血清Na+、血清K+水平与非愈显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RV感染致腹泻患儿临床疗效为因变量,将患儿益生菌干预、AST、ALT、CK、CK-MB、血清Na+水平、血清K+水平作为自变量,对自变量进行赋值(AST、ALT、CK、CK-MB、血清Na+水平、血清K+水平以349例的平均值为界:≤平均值=1,>平均值=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益生菌干预、AST(>43.43U/L)、ALT(>28.45U/L)、CK(>95.47U/L)、CK-MB(>26.85U/L)、血清Na+水平(≤140.95mmol/L)、血清K+水平(≤4.70mmol/L)是RV感染致腹泻患儿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RV是诱发婴幼儿(≤5岁)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占腹泻就诊患儿20%~60%[3]。若延误治疗会增加多重感染风险,危及患儿生命,因此,临床治疗需尽快明确病情程度,给予有效干预,促进预后恢复。

本文结果显示,ALT、AST、CK、血清K+、血清Na+、CK-MB水平及益生菌干预是RV感染患儿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RV病菌侵袭人体后,首先感染大肠上皮细胞,病毒通过增殖、分化等多重活动,破坏肠黏膜细胞结构,造成吸收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呕吐、腹泻;同时肠黏膜绒毛萎缩会下调乳糖酶含量,降低小肠对乳糖、蔗糖的吸收功能,导致肠腔内渗透压过高,增加肠腔内体液吸收量,进一步加重腹泻、呕吐,导致机体丢失大量K+、Na+,引发脱水,且代谢性酸中毒与患儿脱水程度呈正相关,重度脱水会增加病死风险[4]。本文数据显示,愈显组血清Na+、K+水平显著高于非愈显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K+水平(≤4.70mmol/L)、Na+水平(≤140.95mmol/L)是患儿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P<0.05),说明血清K+、Na+作为患儿代谢水平的有效指标,可应用于对RV感染致腹泻患儿病情的评价。随着病情进展,重度代谢障碍会造成机体多组织损伤。已有大量研究证实,RV感染会诱发心肌损伤[5-6]。王淑珍[7]研究表明,血清Na+、K+水平降低是RV感染腹泻患儿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K+、Na+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ATP-Na-K+离子通道的活性,调节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其水平异常会影响电荷平衡,引发通道紊乱,导致细胞水肿、损伤,进而造成心肌细胞功能障碍[8]。尚小玉等[9]研究指出,对心肌谱酶的检测有利于小儿RV感染性腹泻治疗效果的评估,与本研究观点相符。ALT、AST、CK、CK-MB是心肌细胞相关酶谱指标,其中AST、ALT大量分布于心肌细胞质中,CK、CK-MB大量分布于细胞器中[10]。RV增殖中会大量释放病毒颗粒包膜外糖蛋白,诱导脂多糖大量聚集,加重氧化应激反应,破坏心肌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器分解,从而促使心肌酶谱水平升高[11]。有研究显示CK蛋白的表达水平会随着病毒感染载量的上升而明显增加[12]。因此,CK-MB、CK、AST等心肌酶谱指标的检测对RV感染致腹泻患儿预后恢复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文综合益生菌干预效果,进行单、多因素分析,发现益生菌干预影响患儿疾病转归(P<0.05)。患儿肠道微生物代谢紊乱是RV持续感染的直接影响之一,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种可迅速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症状,增强肠黏膜代谢转运功能,进而减轻水电解质流失,缓解临床病症[13]。且仝晓丹等[14]的研究显示,益生菌的使用还能提高患儿免疫力,从而增强机体自我调节能力,抑制病菌侵袭,预防继发性肠炎等严重感染。这也提示临床可将益生菌干预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综上所述,RV感染致腹泻患儿疾病转归与CK、ALT、血清Na+水平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可根据以上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病情评估与治疗,加速患儿病情恢复进程,改善临床病症。

猜你喜欢
益生菌次数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依据“次数”求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