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金平:民法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2023-08-15 01:48:54陈国洲
妇女·女人观天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金平民法民法典

陈国洲

党把一个放牛娃培养成了法学家

以金平的名字命名的“金平法学成就奖”,被称为中国法学界的“诺贝尔奖”。他在民法调整对象问题上率先提出的“平等说”理论,为民法划定了一个科学的调整范围,被1986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条采纳。

这样一位法学大家,最初只是大别山里一个“差点活不下來”的放牛娃。为他这一生点石成金的,是中国共产党。

1922年,金平出生于安徽金寨县山区的一个普通人家。那个时代的中国山河破碎、内外交困。“家里太穷了,母亲生了十几个小孩,养活的只有我们兄弟4个。”儿时的贫困让金平至今记忆犹新。

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在那个时代很难有机会读书识字。四五岁时,他就要帮家里干活,放牛可能是他最好的工作。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1929年。那一年,中国共产党在金寨发动“立夏节起义”,组建工农革命政权,乡里成立了苏维埃小学,地主家的孩子不收,只收普通农户的孩子,金平迎来了上学的机会。

为贫苦人家创办的红色学校,让金平得以发蒙。之后,随着抗日战争中安徽省政府搬迁到金寨,各类文教机构也随之而来。一时间,小小的金寨聚集了七八所中学,其中一所就在金平所在的村子附近。

1945年,他读完高中,考上了成立于抗战中的安徽学院。当时,这是整个安徽省唯一的高等学校。不久,因战争停办的国立安徽大学复校,金平转入安大法律系,从此结缘法律七十余载。

金平说,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管理下的社会混乱,没有一点儿依法办事的观念,人民所受的压迫太厉害,他和家人没少受欺辱。当时金平觉得,学了法律就能不受人欺负,也可以帮助其他老百姓,让他们少受点压迫。

1949年,安徽解放。从小接受过红色教育的金平报名参军,经过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的短暂学习,最后被分配到刚刚解放的云南曲靖,担任粮库副主任,后到司法科工作。曲靖人民法院成立时,他又被任命为副院长。

1953年5月,金平被选派到中央政法干校进修,成为新中国首批政法人才。经过一年多的进修学习,组织上将他调到了刚刚成立的西南政法学院担任法学教员。

三次进京参与民法典起草

1954年底,走上讲台还没几个月的金平接到通知,要他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报到,参加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当时我只有32岁,应该是所有参与起草工作的人里年龄最小的一个。”金平说,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弄明白,全国人大为什么会选他这样一名年轻教师参与立法。直到多年后,经历了三次立法实践,深切领悟到民法典颁布之难的金平才有了一些理解,“一方面当时中国缺乏法律人才,给了年轻人机会,另一方面是新中国的立法领导者们有深意,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立法之不易,提前布局,形成梯队,为未来的立法工作培养人才。”

就这样,年轻的金平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随即全国人大开展以宪法为基础、研究制定几部治国理政关键性大法的工作,民法与刑法相关起草工作也于当年启动。

金平记得那次起草民法典的办公地点在中南海,与周总理的办公室相隔不远,挨着宋庆龄办公室。那个时期,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生活还很艰苦。虽然在中南海工作,但食堂冬天总是吃大白菜烩豆腐。“我们在食堂吃饭时,经常能看见周总理,总理还主动过来询问我们的生活,关心我们的工作。”

金平回忆,民法典起草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下设的研究室负责,参加日常工作的同志有30多位,除了研究室干部,还邀请了高等政法院校的教师、法官、法学研究人员以及中央有关部委的同志参加。

按照“党的领导、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三条立法原则,起草组做了大量调研。其中,总则编书面征询了31个单位的意见,所有权编汇总了58家单位的意见。为起草继承法,起草人员还在河北、上海等近十个省市的基层进行了民事习惯调查。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工作,1956年12月,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征求意见稿成形,计四编433条。然而,正当工作组四处就意见稿征求意见时,“反右”运动开始,第一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就此搁置。

1962年,国民经济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又被提上议程。金平受邀再次北上,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法律室的主持下,继续从事民法起草工作。金平说:“1964年下半年完成了民法草案试拟稿,并铅印成册。这个草案共三编二十四章262条。1965年2月,我从北京回到重庆的家里过春节,并准备节后出去做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然而,受到当时的社会问题影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又一次中断。”

1979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金平又一次受邀到北京参加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并担任所有权分组的负责人。

“经过10个月的辛勤工作,1980年8月,大家草拟出了一个民法草案‘试拟稿,并开始向部分经济单位和政法部门征求意见。这个草案包括总则、财产所有权、合同、劳动报酬和奖励、损害责任、财产继承共六编,计501条。后来我们又修改了三次,到1982年5月形成了第四稿。”金平说。

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生活都处在急剧变动之中,民法典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最终中央决定,以“改批发为零售”的思路,采取成熟一个、解决一个的办法,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先制定一个民法大纲。这就是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次民法典的编纂也随之再次搁置。

至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搁置,曾经那个32岁初出茅庐的金平,已经成为60多岁的老者。回看这三次立法活动,金平说虽然可惜,留下了他一生的遗憾,但并不是没有收获的。

依法治国的实践没有停歇的时候

“我的一生都在学习和研究民法,所以我一直关注着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我退休后,全国人大还曾寄过一些民事方面立法的审议意见稿征求我的意见,我的许多学生还在继续着我的工作,积极参与到民法典的编纂中来,这让我很欣慰,感觉还在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金平说。

金平一生从教,先后培养了70多名研究生,其中不少人都参与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编纂工作中。他认为,这是一部与时俱进、反映时代要求的优秀民法典。

如今,金平住的西南政法大学老校区的旧宿舍的阳台上放了一块小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组组英语词汇。

“我这一生有个失败的地方那就是英语没学好。小时候在县城上学,没机会学英语。”直到改革开放后,金平才正式学英语,一直学到现在。虽然退休多年,不再从事民法的研究和教学,但他对学英语这事还是乐此不疲,黑板上写的都是他新近遇到的生词。

“我活到百岁,越发发现有许多不会的东西、不足的地方。我想,我们的事业也是一样。特别是中国依法治国的实践没有停歇的时候。”金平说,民法典是几代民法人的共同追求,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民法典颁布真是自己的一大幸事。它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和谐提供保障,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

“我的学生来看我、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跟我讲民法典要审议时,我很高兴,但我马上跟他们说,你们的任务还很重。”金平期待,今后在依法治国的实践过程中,用好这部法,更重要的是将法治的精神,透过这部法,透过持之以恒的遵法、守法、执法努力,传导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依法治国的有序环境。

在女儿金洁眼中,父亲为了民法典起草工作常年奔波,牺牲了很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后来安居西南政法大学老校区的旧宿舍,仍然乐于与上门拜访的学生大谈特谈,“动辄一两小时”。

能活到百岁,也出乎金平自己的意料。金洁说,民法典出台之后,金平就曾表示自己已经死而无憾,“现在父亲也没有太大的愿望了”。现在的金平身体硬朗,无病无痛。但最近几年,金洁明显感觉到父亲的听力严重下降,与家人的沟通也因此少了一些。尽管听力下降,金平仍然作为健康长寿的模范经常被他人谈起。有人去请教怎样才能长寿时,金平提供的秘诀就是“不吃补品,没有讲究,顺其自然”。

已經 101 岁的金平与人聊天时思路还是很清晰。金平认为,能够看到民法典通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曾 3 次参与民法典立法,夙愿达成,再回首看民法典67 年的立法历程,金平的话意味深长:“不会再有遗憾了……”

猜你喜欢
金平民法民法典
SiC trench MOSFET with dual shield gate and optimized JFET layer for improve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afe operating area capability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ir isomers in the atmosphere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52
Effect of anode area on the sensing mechanism of vertical GaN Schottky barrier diode temperature sensor
民法典诞生
云南画报(2021年1期)2021-06-11 06:04:56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6
《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评释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24
论习惯作为民法法源——对《民法总则》第10条的反思
法律方法(2018年1期)2018-08-29 01:13:42
民法总则立法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