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法·提高效率

2023-08-15 23:54施云春
天津教育·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课程

施云春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础教育的发展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索、踊跃参与,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在不断探索、优化教法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主动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喜好设定合理的教学活动,构建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学科知识,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可以说,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各种前沿理念影响着每一位教师,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视野和思路。基于此,笔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从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教学方法以及构建有效教学情境等方面论述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

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历史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短,被排在其他学科后,在基础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在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时往往会占用信息技术课程,甚至有的班主任在临近考试时将该课程变成学生的复习课。虽然从2010年开始,该课程被纳入中考范围,但是只作为录取的参考科目,并不会计入学生的总分,这就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不受重视,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思考,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自己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低。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还有待提升,对他们而言,上信息技术课就等同于“玩电脑”,不少学生都在课上玩游戏、看电影或聊天,这说明学生并未从心底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再加上学校基本不会安排专门的考试,对一个没有考核的学科,学生又怎么会重视起来呢。所以,当前的初中生还未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习惯采取以往“我讲你听”的机械手段,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在课堂上一味地突出自身的讲解和示范,很少为学生提供体验和操作的机会,这会导致教师“讲”得很辛苦,而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磨灭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使其无法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大多没有新意,基本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兴趣逐渐削减,阻碍了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目标不明

第一,通过观察,部分教师在设定知识目标的时候通常会以课本上的知识教学为方向,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完成知识的探索和梳理,并鼓励学生在其中达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却忽略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的介绍、展示以及迁移,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学习目标较为单一、扁平。第二,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学习根本方向是应用。而在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技能目标略显不足,并未注重为学生设置丰富多样的技术应用活动,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和落实。第三,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情感目标有所欠缺。虽然新课标已经发布,但是部分教师并未将核心素养融入情感目标的设计当中,导致学生无法在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中建立成就感和应用意识,也无法促使学生在其中建立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

(四)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与过去的生活相比,当代学生所处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初中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网络和计算机,不少学生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看动画、刷视频或玩游戏,这些行为会让学生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只是单纯地利用互联网完成一些任务,再加上他们从小接触网络,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学习这门课程。在这样的心态下,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不够专注、太过放松和随意,很少主动建构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深层次剖析,导致最终掌握的知识是浅薄的。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学生都没有专注、高效地接收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学效率自然受到较大影响。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在备课环节,教师不能单纯地落實教学大纲要求,一味地关注如何为学生高效传输知识,而是要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本班学生的水平和认知基础确定教学目标,既要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操作等能力,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育,只有明确目标才能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改理念,围绕设定的目标选择适宜的内容。一般来说,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技术的相关简介;二是操作系统的介绍;三是对文字处理方法的讲解;四是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种数据;五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明确目标、精选内容可以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二)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现状

1.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石,提高学生的兴趣。

新课改的不断修订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我讲你听”“我示范你模仿”的教法,注重对各种情境的创设,将学科知识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呈现给学生,从而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改善以往“被动接受”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生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了一个短视频,视频中包括通信卫星(即时通信设备)、学校配备的多媒体教室、人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各项社交软件视频聊天、网络购物APP、智能家电(扫地机器人、自动洗碗机)等,这些都是学生必须熟悉的活动和内容。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其意识到原来自己生活中的各方各面都离不开网络,无论是日常的上课,还是课后的娱乐生活,都被网络所影响。然后视频中呈现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未来的网络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促使学生带着好奇心投入接下来的学习,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2.以任务教学法为载体,推动学生自主操作。

学习任务群倡导从学习内容向学习任务转变,变革学习方式,即让学生用“自己的探究学习”来表达、阐述自己的思考,在此过程中无限放大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意味着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方面地为学生灌输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知识,而是要设计具体的、难度适宜的课堂任务,来推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以任务教学法为载体,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设计有效的、难度适中的任务,给予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和机会,推动其自主操作和练习。

例如,在教学《机器人——环卫机器人》一课时,针对“活动1 扫地机器人”这部分内容,教师采取了任务教学法,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了以下几个任务:第一,扫地机器人都有哪些功能?请一一列举。第二,你能说一说具备清洁功能的扫地机器人是如何操作的吗?第三,与组内成员合作,共同搭建扫地机器人模块。第四,机器人在前进的过程中有避障和清扫功能,请你编写机器人的避障程序和扫地动作。

这样,学生需要通过独立探究、与同伴合作探讨完成上述任务,彰显其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操作。

3.以问题导学法为引领,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导学,顾名思义,也就是将问题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引导工具,鼓励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中参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因此,教师要以问题导学法为引领,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独立解决的内容进行提问,通过问题来启发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初中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计算机思维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网络是把双刃剑》一课时,教师联系上節课所讲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设计了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网络的利与弊展开全方位思考。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第一,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存在哪些负面效应?第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以及使用网络?第三,网络中都有哪些乱象?第四,应该如何文明上网?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展开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与思考,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当今的网络,懂得要利用网络的优势,而不是沉溺于网络,从而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

4.以混合式教学为延伸,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混合式学习逐渐代替了传统单一、机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学习方式和理念上的混合。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可以借助传统线下教学为学生梳理知识、鼓励学生应用探索,也可以借助线上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需求。因此,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应以混合式教学为延伸,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双重优势,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优化“教”与“学”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教学《制作网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网页制作、网页美化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插入背景音乐、给网页设置背景、插入滚动字幕等,融入多种元素让网页变得更美观、更丰富。除此之外,教师还开展了线上教学,在课后利用钉钉或微信平台发布“如何美化网页”的微课视频,并组织学生线上学习,结合微课完成线上制作网页、给网页增加动感效果的练习。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还能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深度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深度学习无疑意味着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内化、合理应用在不同的信息技术问题中。因此,教师需要借助问题情境优化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感受、实践参与,进而促使学生对某个问题展开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探究,在层层深入的探究中掌握知识本质和原理,从而摆脱以往浅层学习的局面,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合作情境,促进交流讨论。

新课改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意义和主动的建构。所以教师不能单向为学生灌输学科知识,而是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分析以及与同伴的互动来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凸显信息技术课程的社会性,既能实现知识目标,也能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社会性的发展。

3.创设实践情境,提高操作技能。

与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同,所谓的“实践情境”就是以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为基础设计的情境,要求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实践,努力将自己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在情境亟待解决的任务当中。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实践情境,使其根据所学知识自主操练,在不断的课堂练习中提高操作技能。

例如,在教学《设计制作演示文稿》一课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其在组内探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针对主题共同设计制作演示文稿,同时为学生播放辅助实践操作的微课视频。在视频的演示下,学生展开实践操作,通过合作逐步完成插入新的幻灯片、输入文本内容、添加艺术字等流程,而且融入了许多素材,包括声音、图画、文字、文本框等,通过小组内协商共同设定文稿的风格,并将作品发布到班级群,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教师必须以初中生的兴趣点为抓手组织教学活动,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宽松、开放、自由的成长空间,使其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建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情境课程
不同情境中的水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