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
汉语中最玄妙的两个词,在我看来便是“工夫”与“功夫”。两者读音相同,但其内涵可谓大相径庭。“工夫”似拙,似乎只有资质平庸的人才会花大把时间去做一件事;功夫则巧,历来贤者都有过人的“功夫”,做事得心应手。
倘若仅限于此,便算不得什么妙。这两个词最妙之处在于,看似矛盾的外表下实际上有着相通之处:唯有苦下“工夫”,才能练就一身“功夫”。
“工夫”是成就“功夫”的必要条件。中国自古以来有“天道酬勤”的说法,而“勤”字概括的便是大量的“工夫”。即便是水,只要经年累月地滴在一块石头上,也是能洞穿的。《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强调的本是“工夫”,但反觀之,若积累了成千上万的“跬步”,还能停在原地吗?若千万细流汇聚在一起,能不成江海吗?可见大量的“工夫”造就的定是“功夫”,真是“工夫”至拙却有“功”啊!
“功夫”是“工夫”累积的必然结果。自古以来便有“笨工出巧匠”的说法,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做出一番惊人的成绩,不可谓没有“工夫”。而这“工夫”是什么呢?不过是长年累月的积累罢了。这看似无聊、机械的动作却是达成最终效果的必要条件。若没有这平凡至拙的“工夫”,何来辉煌高超的“功夫”呢?
当然,相通并不代表能简单地划等号,把“工夫”变成“功夫”,实非易事,“功夫”的练就还有高效和低效之分。除了“毅力”外,方法也很重要。方法不科学,只能“事倍功半”,“工夫”成为“低能功”,甚至“无用功”。如中国女子射箭队刻苦训练的毅力可谓一流,但多次大赛都输给韩国队,有专家道出其中奥秘——韩国队较早地运用红外线和激光等高科技手段测试基本姿势、瞄准等动作的合理性,而且进行定量分析,为训练提供大量的科学依据,而中国队的教练和运动员以前主要靠观察、凭感觉进行定性分析,手段的科学性明显不如对手。由此可得出一个公式:毅力+科学=高效成功。
“工夫”至拙却有“功”,“功”在毅力,“功”在科学。这就是“工夫”与“功夫”的全部奥妙所在吧!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
◆点评
作文开篇提出论点——唯有苦下“工夫”,才能练就一身“功夫”,这是“起”;接着从“必要条件”“必然结果”入手,阐述“工夫”之于“功夫”的重要,这是论证的展开,是“承”;如果作文就此收住,则有论述苟简、观点显“平”的缺憾,而作者机智地用“当然”一转,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毅力+科学=高效成功”的新论,这一“转”,“转”出了立论深度;最后一段是“合”,总结全文,点明题旨,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