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崔崔
展覽“伊夫·克莱因——超越时空”汇集了艺术家短暂而辉煌的艺术生涯的全部轨迹:第一批单色画、著名的蓝色系列、浮雕与海绵雕塑、人体测量学系列、单色金以及他最后的艺术实验——使用自然元素(如火焰、空气和水)进行的创作。他通过这些艺术实践表达了三个主要观念:单色主义、身体的物质性以及艺术的非物质性。这些观念是建立在思考两极的动态平衡: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物质的与虚空的、身体的与精神的。伊夫·克莱因这些独树一帜的作品在短短七年内创作完成,他领先于他的时代,并不断打破艺术的边界,预见且引领了许多未来的艺术发展趋势,至今仍与当下文化艺术发生着持续的共鸣。
伊夫·克莱因,1928年出生于法国尼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柔道运动员。直到1954年回到巴黎,他才将自己完全投入到艺术中,开始了他的“单色冒险”。他将色彩从线条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对他来说,单色是唯一可以使“绝对的东西可见”的绘画形式。
通过选择表达感觉而不是具象的形式,伊夫·克莱因超越了艺术表现的概念,将艺术作品视为艺术家和世界之间沟通的痕迹;不可见的真相变得可见。他说,他的作品是“他的艺术的灰烬”,是眼睛看不到的东西的痕迹。
伊夫·克莱因的艺术实践揭示了一种新的概念化艺术家角色,他将整个生活视为一件艺术品。他也曾宣称:“艺术家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艺术。”根据他的说法,美无处不在,但处于一种不可见的状态。他的任务是捕捉任何可能发现的美,在物质和空间中。
这位艺术家用蓝色作为他追求捕捉非物质性和无限性的载体。他著名的比蓝色更蓝的色调,很快就被命名为“IKB”(国际克莱因蓝),放射出五彩缤纷的波浪,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睛,更加促使观众用灵魂去欣赏,用想象力去阅读。
从单色到虚空,再到他的“活画笔技术”或“人体测量学”,通过其对自然元素的调动,以体现其创造性的生命力,以及他将黄金作为通往绝对的纽带。伊夫·克莱因发展了一种开创性的实践,打破了观念艺术、雕塑、绘画和表演之间的界限
从1954年5月到1962年6月6日,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天,伊夫·克莱因始终在燃烧自己的生命,创作出了标志着他那个时代的绝世之作,至今仍熠熠生辉。
伊夫·克莱因于1928年4月28日生于法国尼斯。出生于艺术世家的他,第一份工作却是一名柔道运动员。出于对东方柔道的向往,克莱因于1952年奔赴日本学习柔道。他在最负盛名的柔道学校——讲道馆学院研学,并获得柔道四段。直到1954年回到巴黎他才将自己完全投入到艺术中,开始了他的“单色冒险”。
伊夫·克莱因辉煌的艺术生涯始于创作不同色彩的单色画。他将整个画布用单色彩覆盖,并非单一地挑衅传统观念,这一举动更为避免观者对形式产生心理(学)式的解读。鲜明而又饱满的单色从墙面挣脱出来,它摆脱了形式的束缚,在空气中流动,成为触动情感的媒介。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绘画,投向这种不属于三维空间的深度,正是艺术家邀请我们一同探索的维度一伊夫·克莱因关注精神性,正如他重视物质性一般重要。
伊夫·克莱因对群青蓝情有独钟,他认为蓝色具有其他颜色所缺乏的“维度”(dimension):“它是海洋、天空,也代表空间和无限……只有蓝色才能以一种精神性的、非物质性的方式产生共鸣。”在颜料商的帮助下,他致力于使蓝色为他所独有。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发明一种颜色,而是发明一种稳定纯正群青蓝(ultramarineblue)颜料的方法。群青蓝是一种哑光、易挥发的合成粉末,克莱因应用一种干燥时会收缩的黏合剂,保留并展现了颜料的颗粒。国际克莱因蓝(IKB)的制作工艺于1960年5月19日在法国国家工业财产局(INPI)注册。
“蓝天是我的第一件艺术作品。”伊夫·克莱因宣称。自人类征服宇宙后,科学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地球作为行星的整体认知使得克莱因这般将整个世界作为一种现成品的感知模式成为可能。伊夫·克莱因渴望记录风、雨和运动的痕迹,他将一块空白的画布固定在车顶上,记录了他从法国尼斯到巴黎这段旅程的痕迹。“我几个月前记录的宇宙印记(atmosphericprints)是植物印记。我的目标是从自然物体中提取并获得即时痕迹,不论是人类、动物、植物还是大气。”通过这种方式,伊夫·克莱因将人类纳入到对自然的感知中,而自然主题则成为艺术家创作中一个羽翼丰满而完整的主题。
伊夫·克莱因自幼受基督教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创作初期,他便开始了对于“人体”的探索,在他的作品中即使不可见,也可被感知。因而,他对非物质的追求就不会“将他受困于精神性的领域之中”。
按照古典画家的绘画方式,克莱因邀请模特在他的工作室里摆出姿势,而他则在此情景下创作他的单色画,这样它们就会被模特的存在所“浸染”。不久后,克莱因开始将模特的身体涂满颜料并在画布上留下她们的身体印记,艺术家只作为“指挥家”介入,协助“完成创作”。
火画是伊夫·克莱因于1961年初发起的系列作品之一,他试图在这些作品中留下他之前未曾使用过的元素痕迹。在法国燃气公司试验中心,伊夫·克莱因得以使用一种类似喷火器的装置并将其变成了一种绘画工具。他以高达3到4米的强劲燃气火焰冲击耐燃的纸板表面来作画。
从1958年开始,克莱因的成功持续延展。为著名的德国盖尔森基兴歌剧院的墙壁进行装饰的委托,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国际上的地位。
伊夫·克莱因的想法是仅用空气、水和火这些生活中的基础元素重新思考城市,并用它们服务群众。克劳德·帕伦特应邀为克莱因绘制了他对空气建筑构想的设计图。创造一座没有建筑的城市:一位以非物质材料为工作对象的艺术家向一名专注于钢筋水泥的建筑师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要求。在这个实验中,伊夫·克莱因引导克劳德·帕伦特走向建筑外观解体的道路,对他未来的空间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伊夫·克莱因的蓝色成为他胜利的丰碑之时,他已经开始思考其他事物:无论可见的、实体的色彩多么灿烂美丽,物质仍然是一个屏障。因此,有必要尝试超越这一问题,并将其投射到不可见的领域,在那里,绘画的本质可以被真正绽放,并以无与伦比的效力发挥作用。于是,他开始非物质化他的艺术。
1960年10月克莱因在位于丰特奈-玫瑰(Fontenay-aux-Roses)的柔道俱樂部进行了“跃入虚无”表演。两位摄影师将这一丰碑式的场景永久定格,展示了艺术家从一个建筑门口的柱子上跃起的画面。这一画面似乎传达了一种完美的幻觉:克莱因并没有坠落,而是飞了起来。11月,他在巴黎市各处书报亭上发行了《一天的报纸》,其中便使用了这张照片,并附有标题“太空画家跃入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