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总是会有诸多感慨。
年少时觉得世界就应该是轰轰烈烈的,到了人生阅历再稍微丰富一些的时候,反而觉得平平淡淡也挺好。
或许没实现财富自由,事业不成功,但不妨碍心灵宁静。
近来和一个相交十年的好友日日攀谈,她也是个作家,近年来酷爱心理学,也推荐给我不少好书。
我俩最大的乐趣就是各自看书,然后讨论内容。
关于人生是否要“卷”起来这件事,我们近期有颇多讨论。大意是我日日忏悔,觉得为何近期总是困顿,几乎没有输出。比起七八年前,同时进行一部剧、两部出版社科书、一部百万字长篇的“四开”创作频率来说,现在的惰性占据上风,输出频率之低,简直令人发指。
她则讲到自我自愈的过程。
每个人都想要变得更好,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反差,更容易叫人产生心理问题,负面情绪过多,从而影响到生活和工作。
为了找到心灵的出口,她看了一本叫做《四千周》的书。
我第一次得知这本书,正是源于她朋友圈的“晒图”,书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人生只有四千周,接纳生命有限性,选择你想要的活法。
我还记得我给她留言:“好看吗?”
她答复我:“据说很经典,还没看。”
大概一周后,她开始翻阅,第一时间就给我发消息:“快去看,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
我正好奇神奇在何处,她简单给我概括:“颠覆了我以往的一些认知。”
于是在她模棱两可的评语推动下,我也入手了一本。
那段时间恰好忙,一直在奔波中,于是有一天出门的时候,我把这本书拿到了车里。正式看它的时候,我坐在后座,车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把车窗都氤氲得模糊。
伴着车里的歌曲,我静静翻阅。
我很少在车里看书,也很少在车里看得进书,而那个下午,我在车流中竟然慢慢读了下去。
这本书的最开始,便讲了一个有关生产力的骗局。
大意是许多人都在鼓吹提高生产力,但其实对于被剥削的阶层来说,生产力的提升只是为了给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剥削空间。而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反而会失去很多我们生命里最珍贵的东西。
那些反而是我们的人生里更需要关注的,比如休闲惬意的时间,比如陪伴家人,比如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时间等。
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很犀利的观点:所有实现财富自由的人,没有听说更加努力工作的,人生越是成功,他们越愿意花时间贴近大自然、陪伴家人等。所以所谓的“卷”,其实反而是陷入了“上位者”的骗局。
看得出来,这一章节作者想要表达的看法是:我们应该把更多时间放在遵循自己的本心上。
后来,我和好友说:“绝了,我只见过心灵鸡汤鼓吹努力的,让大家加油加油再加油,还没见过这样的、让人别努力了的励志书。”
好友说:“这本书能有效缓解焦虑。”
它教会她认清现实:啊,我就是不行。然后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再好好努力。
既要努力,但同时也别为难自己。
值得一提、又很搞笑的是,大概半个月后,我们俩谈到近期写作计划时,她说自己又找了另一本外国作家的心理学作品看。大意是《四千周》这本书太丧了,还是要看点打鸡血的作品。
说到这时,我相信彼此都在对着屏幕会心一笑。
人的生活、人的想法,总在一念之间反复横跳,这种翻来覆去无意义的好友间杂谈,好像反而才是生活的真谛。
确实,我们如此在意“始终如一”做什么呢?好玩有趣的人生本来就没有固定格式,阅读也是如此。
后来,我们默契地在短时间内选择了躺平。
她在读英国高校的硕士,暂时去写论文,偶尔写些小故事。而我日常阅读,没事就纵情于山水之间,偶尔搭飞机去出席一些活动,到出版社、高校去做一些文学交流。
有时目的很明确,第二天的活动,提前一天到达陌生的城市,第二天上午文学活动结束,当天下午便搭乘飞机回来了。
我与家人戏称这是一日跨省出差,二十四小时内乘坐两趟飞机,偶尔比大学生“特种兵”还“特种兵”。
有时不需要出门的日子,我就待在小地方,侍花弄草,静心阅读。实在想凑热闹的时候便凑热闹,比如端午节就去看了赛龙舟。
那日我顶着烈日,站在海岸边上,四周都是人。
海面上有四膄龙舟,竞相往前划,这已经是十几年没见过的盛景。霎时觉得书里说得也没错,放下“生产力”执念,享受人生也不错。
畢竟人啊,这一生活着,即使活到80岁,也不过满打满算四千周。
钟惠简介
钟惠,笔名梨花颜,青年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青年作家代表。出版作品有《恋恋匠心》《风华娉婷》《越努力,越幸运》《让女人受益一生的情商课》《发妻不好惹》《别让将来的你,讨厌现在不理智的自己》等,另有影视作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