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相关计算的突破策略

2023-08-14 02:13于彦军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3年4期
关键词:脱氧核苷单链双链

于彦军

(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

在一轮复习中,如何基于学生原有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高效的复习,有效突破DNA的相关计算,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呢?

笔者借鉴元认知理论,指导学生从“学”的角度去寻找学习的根源性因素,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开发和完善,从而使学生掌握并运用DNA的相关知识,突破DNA有关的计算,提高复习的效率。

1.DNA结构的相关计算

1.1 学情分析

在学生的原有知识中,对DNA的组成、结构、结构特点及简单计算等比较熟悉,但对于DNA结构中较复杂的计算存在胆怯与不理解,往往采取背诵公式、套用公式的方法应对试题,既不利于学生解题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2 突破策略

1.2.1基于原有知识 简化模型

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以清除学生认知盲点(图1),为构建并理解简化DNA结构模型做准备。简化模型易于观察、分析,学生更容易发现并总结规律,DNA的结构模型简化如图2所示。

图2

1.2.2问题引导 自主总结规律

设置问题串,通过观察图2并结合碱基互补对原则,推理分析,得出规律,实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运用和重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1: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嘧啶数、碱基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且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

问题2:(A1+G1)/(T1+C1)的值与(A2+G2)/(T2+C2)的值有何关系?(互为倒数)

问题3:(A1+T1)/单链碱基数、(A2+T2)/单链碱基数、(A+T)/双链碱基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三者的值相等)

问题4:A1/单链碱基数的值与A1/双链碱基数的值之间有何关系?[A1/单链碱基数=A1/(1/2双链碱基数)=2A1/双链碱基数]

问题5:A/双链碱基数、A1/单链碱基数、A2/单链碱基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A/双链碱基数=A1/双链碱基数+A2/双链碱基数=A1/(2单链碱基数)+A2/(2单链碱基数)=1/2(A1/单链碱基数+A2/单链碱基数)]

1.2.3应用体验 提升科学思维

解题过程:画出DNA结构简化模型(图2),将题中信息代入图2,结合碱基配对原则,进行推理分析。

例1.(2023·山东淄博高三月考)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500种

B.若质粒含有2 000个碱基,则该分子同时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链上的胞嘧啶占25%~50%

D.某DNA分子上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的26%,则该DNA分子上有鸟嘌呤288个

解析: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则有 250个碱基对,故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250种,A错误;质粒是环状DNA分子,其中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即C/双链碱基数=C1/双链碱基数+C2/双链碱基数=C1/(2单链碱基数)+C2/(2单链碱基数)=1/2(C1/单链碱基数+C2/单链碱基数),故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0~50%,C错误;某DNA分子上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的26%,则该DNA分子上碱基总数为312/26%=1 2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有鸟嘌呤1 200×(50%-26%)=288个,D正确。

例2.某DNA分子含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A的含量为30%,a链中G的含量为30%,下列与该DNA分子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该DNA分子中含有的氢键数为2.4×103个

B.该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中(A+C)/(T+G)的值一定相等

C.该DNA分子的a链中碱基A所占的比例在0~40%范围内

D.由于碱基互补配对,DNA分子中C与G的和一定占50%

解析:该DNA分子中含有1 000个碱基对,则有2 000个碱基,其中A占30%,则T也占30%,A和T的数目均为2 000×30%=600个,G和C占(1-30%-30%)/2=20%,则G和C数目均为2 000×20%=400个。由于A和T碱基对有2个氢键,G和C碱基对有3个氢键。所以该DNA分子含有的氢键数为600×2+400×3=2.4×103个,A正确;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该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中(A+C)/(T+G)的值互为倒数,B错误;根据该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目为600个,则该DNA分子的a链中碱基A所占的比例最大是600/1 000=60%,所以a链中碱基A所占的比例在0~60%范围内,C错误;由于碱基互补配对,DNA分子中C与G的含量相等,但占比不定,D错误。

2.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2.1 学情分析

学生对DNA复制的概念、时期、场所、过程、结果、特点等知识比较熟悉,但对于DNA复制过程中原料的消耗、标记单链、标记DNA分子等计算存在问题。

2.2 突破策略

2.2.1基于原有知识 简化模型

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将15N标记的DNA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n次,其复制过程用图3简单表示,以便学生观察、分析。

图3

2.2.2问题引导 自主总结规律

设置问题串,通过观察图3并依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推理分析,得出规律,实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运用和重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串1:复制n次后,子代DNA分子共有几个?(2n)

含15N的DNA分子有几个?(2个)

只含15N 的DNA分子有几个?(0个)

含14N的DNA分子有几个?(2n个)

只含14N的DNA分子有几个?(2n-2个)

问题串2:复制n次后,脱氧核苷酸链共几条?(2n+1)

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有几条?(2条)

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有几条?(2n+1-2)

问题串3:若亲代DNA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种脱氧核苷酸多少个?[m·(2n-1)]

第n次复制时需要消耗该种脱氧核苷酸多少个?(m·2n-1)

2.2.3应用体验 提升科学思维

解题过程: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画出DNA复制过程简图(如图3),然后依据题中信息,进行推理分析并解答。

例3.(2023·滨州模拟)用15N标记了两条链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该DNA分子含有的氢键数目是260个

B.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C.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单链与含14N的单链之比为1∶7

D.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 的DNA分子之比为1∶4

解析:结合图3,依据题中信息可知,1个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8个DNA分子都含14N,比例为100%。含15N的DNA有2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含4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复制3次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23-1)×40=280个。由于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该DNA分子含有的氢键数目为40×2+60×3=260个,A正确,B错误;由于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单链与含14N的单链之比为2∶(16-2)=1∶7,C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之比为2∶8=1∶4,D正确。

例4.(2021·山东卷)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M中只发生一次。将细胞M培育成植株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T-DNA

B.N自交,子一代中含T-DNA的植株占3/4

C.M经n(n≥1)次有丝分裂后,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占1/2n

D.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1/2

解析:N是由M细胞经有丝分裂、分化形成的,在该过程中没有DNA的丢失,由于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故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T-DNA,A正确;N植株的一条染色体中含有T-DNA,可以记为+,故N植株含有T-DNA 的基因型记为+-,如果自交,则子代中相关的基因型为++∶+-∶--=1∶2∶1,有3/4的植株含T-DNA,B正确;M中只有1个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且脱氨基过程在细胞M中只发生一次,所以复制n次后,产生的子细胞有2n个,但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只有1个,故这种细胞的比例为1/2n,C正确;如果M经3次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有8个,由于M细胞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即G和U配对并复制三次后,有4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C—G,3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 A—T,1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U—A,故含T-DNA 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3/8,D错误。

3.标记DNA与细胞增殖综合的相关计算

3.1 学情分析

学生对DNA复制、细胞增殖的基本过程比较熟悉,一旦将DNA复制与细胞增殖综合,便会因缺乏对其微观水平的有效联系和转化,而对此类试题束手无策。

3.2 突破策略

3.2.1基于原有知识 构建模型

依据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构建出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的关系(图4),由图4可知,复制后的子代DNA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子代DNA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从而建立细胞分裂中标记DNA的数量变化。对于减数分裂而言,DNA只复制一次,故复制后细胞中的DNA均由一条标记的母链和一条未标记的子链构成,与分裂次数无关。对于有丝分裂而言,细胞分裂一次,DNA就复制一次,其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情况如图5所示。

图4

图5

3.2.2问题引导 自主总结规律

设置问题串,通过观察图5并依据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推理分析,得出规律,突破标记DNA与细胞增殖综合的相关计算。

问题串1:DNA全部被15N标记的一个细胞若含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在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有丝分裂。分裂一次后,含有15N的细胞有几个?(2个)

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体有几条?(2条)

第2次有丝分裂后,含有15N的细胞有几个?(2或3或4个)

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体有几条?(0或1或2条)

问题串2:DNA全部被15N标记的一个细胞,含有2n条染色体,该细胞若在14N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第2次有丝分裂后,含有15N的细胞有几个?(2或3或4个)

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体有几条?(0~2n条)

3.2.3应用体验 提升科学思维

例5.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都为32P,其它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6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6

(C)

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B.细胞②中最多有2条染色体含有32P

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

解析:据题图分析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有交叉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题图所示细胞示正在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了一次,细胞②③所有DNA均含有32P,细胞②中最多有4条染色体含有32P,B错误;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C正确;减数分裂产生4个子细胞的DNA分子数相等,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分别应是2、2、2、2,D错误。

对于学生而言,用合适的科学思维方法重构知识将更有利于学习与巩固、理解与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进行必要思维重构的指导,可以使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理解与内化的障碍,最终实现“学习——反思——问题——上升——再学习——再反思——再问题——再上升”螺旋上升的良性学习通道,也使学生学会运用原有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猜你喜欢
脱氧核苷单链双链
昆虫共生细菌活体制造双链RNA
逐步添加法制备单链环状DNA的影响因素探究*
“DNA复制中原料消耗相关计算”的教学反思
盐酸克伦特罗生物素化单链抗体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链抗体(scFv)的筛选与鉴定
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双层双链”结构研究
脱氧核苷酸钠防治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
DNA处理蛋白A在细菌自然转化中的作用
用肢体语言激活课堂
浅析TTT双链刮板输送机驱动运行与故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