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考察,充分肯定了村里关停矿山、水泥厂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余村指明了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十几年来不懈的努力,余村在“两山理论”指引下,从一个污染村,慢慢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
记者走进 “两山理论”的诞生地——余村,听余村村民讲述从“灰蒙蒙”到“生态绿”的“两山”故事。
俞小平(46岁):关停矿山水泥厂,余村走上了转型之路
从安吉县长途汽车站出发,大约只需20钟车程,就能抵达余村。进入余村,竹林似海,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就像一个深藏在山坳里的世外桃源。
余村,地处浙北天目山北麓,是天荒坪镇西侧的一个小山村。村域呈东西走向,三面环山,北高南低,一条马路从村中穿过,将居民的生活区和休闲区完美划分开。道路整洁,家家户户基本都是美丽的小楼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石碑的位置距离余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村支部副书记俞小平每天站在中心门口,都可以看到一批又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打卡。
俞小平出生在村里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他记忆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4.8公里土地上有三个矿山、一个水泥厂,全村70%的村民都在为水泥厂工作,甚至他开始工作的第一站,也是水泥厂的财务科。虽然余村靠着优质的矿石资源成为安吉“首富村”,却为此付出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代价。
“因为开山采石,山体被大面积破坏,满目疮痍。水泥厂的烟囱天天浓烟滚滚,粉尘漫天,余村河道也受到了污染,整个村子可以说是灰头土脸,几乎找不到一片绿色的叶子。”俞小平回忆道。
俞小平说,他的家就住在矿山脚下,是离矿山最近的一个农户。每次放炮的时候,从山上滚下的石块有时甚至都会掉到家里。但那个年代,人人都为了糊口而拼搏,没有什么环保意识,余村也跟很多贫困县一样,为脱贫致富走上了“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崛起,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转变发生在2001年。那一年,安吉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下决心改变这种“先破坏后修复”的传统发展模式,并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活动。2003年左右,余村决定关停矿山水泥厂,开始对新的发展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然而,余村的经济发展还是明显落后于周边地区,村民对于保护环境还是发展经济产生了疑惑与争论。并且,刚开始转型,老百姓心中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当听到村党支部书记汇报余村通过民主决策关停了污染环境的矿山时,他表扬了余村的做法,认为这是“高明之举”。也正是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的确,如果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破坏生态平衡,一定得不偿失,终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民生的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于是,余村开始对环境进行修复,在环境变好的同时,也不断推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休闲旅游。十几年来,俞小平眼见着水清了,村子变美了,慕名前来的游客也多了。
“现在,我们余村有农家乐、民宿、漂流、果蔬采摘等等一系列的休闲旅游产业。去年一年,游客量将近90万人次,旅游收入也将近4000万,余村集体收入72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5680元。”俞小平骄傲地介绍道。
不仅如此,为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他和村干部们还带领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禁放烟花炮竹,开展圈养家禽家畜,老百姓对生态环保的意识也明显提高。
胡斌(40岁):走出来,再走回去,农村的机会不一定比城市差
随着余村环境的改善,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余村越来越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许多在城市里打拼的人也陆陆续续回到了故土。
“过去在余村,父母不是在矿山上班,就是在水泥厂上班。小時候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做的就是擦桌子,因为每天的桌子上都会积灰,甚至可以在上面写字。我们家的经济条件还算好,那时候他们的想法就是,不想再让我去从事这些工作了,要求我要好好读书,考出去就不要再回来了。”胡斌说,他这代的余村人,都向往城市里的生活,觉得城里人都生活得干干净净。因此,从18岁左右开始,正如父母期待的那样,他前往外地求学,后来在西安安家落户,结婚生子。
“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我从西安的邻居口中得知的。”由于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在2017年之前,胡斌阔别家乡七八年,一次也没回去过。直到有天,一位邻居在闲聊中告诉他,自己不久前刚去过安吉,被那里的景色深深吸引,特别是见到一个叫余村的村子,觉得那里环境特别好。
“当天晚上,我就打电话给我爸,我爸说跟你讲你也不相信,要不你自己回来看看。于是第二天,我就订了飞机票回来了。”
走进余村,眼前的景象让胡斌倍感惊讶。“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山变绿了,水变清了,道路拓宽了,水泥厂和大烟囱都没了,过去总听到的打炮声也听不见了。而且,老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跟以前我印象中的神态都是两样的。”
那一次回家,胡斌走访了村里的村干部,询问村里有没有事情可以做。村干部说,现在余村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对吃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议他可以考虑做民宿。“正好我们家老房子还空着,我想可以把房子改装一下,试一试。”
2017年,胡斌返乡,创办了安吉绿缘客栈,当起了民宿老板。当时村里也在改造,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号召村民“庭院打开”,拆掉院子的围墙,增强邻里之间的联络。
“中国人一直有喜欢圈地的传统,尤其在农村,大家都习惯把宅基地的面积看得牢牢的,于是建起了围墙,谁也看不到谁,互不关心。但久而久之,邻里之间的感情就变淡了。”
胡斌非常喜欢“庭院打开”这个想法,于是带头推倒围墙,和街坊联营,互相借景。
他发现,庭院拆除后,邻里之间的关系果真更融洽了,由于没有围墙的阻隔,每次有村民走过时,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打招呼。很快,原来陌生的邻里都成为了热心的伙伴,这种感觉在城市里很难体会到。
“我在外面漂泊了十几年,最初只是打算回乡做一点事情,没想呆下来。但回到余村后,村民和村干部对我这样的返乡青年非常关心,这种被人关注的温暖让我很感动。”
另一方面,民宿在 2018年开业后,生意非常好,第一年的收入就比在西安的年收入还高。现在,胡斌的“安吉绿缘客栈二号”正在搭建中,还和朋友在别的村合作开起了民宿。
“自从我回来之后,大概又有二十几位同乡回来了,而且,他们原本的工作都不差,有的在国企都辞职回家了。”胡斌说,他很庆幸自己在恰当的时候回到家乡,既享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红利,又能为家乡做一些事情。现在,每当有外地的游客来,他都非常骄傲地讲述家乡余村的故事。
“我会跟他们讲,如果你从农村来,那么有机会再回到农村去看一看,因为现在农村不一定比城市差。”
(摘自《澎湃新闻》王昱、李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