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宗桥:饱经沧桑的老者

2023-08-14 11:01付顺利
北京纪事 2023年8期
关键词:寿山昌平木桥

付顺利

不知道您注意没有,出了昌平城区往南约10公里,有一座古朴的大石桥横跨于北沙河之上,生活在附近的百姓都亲切地称呼这座桥为“北大桥”,久而久之石桥的原名“朝宗桥”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朝宗桥和原建于南沙河上的安济桥遥遥相望。在明朝初期,皇帝在昌平天寿山修建了皇家陵园,沙河地区的南、北沙河是运输修建皇陵的建筑材料、每年天子谒陵时候的必经之路,但是由于水量充沛,夏季水患频发,致使南、北沙河上原本的木桥一到夏季经常被冲毁,无法永久保存,当时官府也只能是想了个春天拆、秋天架的办法,很是劳民伤财。

年复一年,到了正统十二年(1447年),时任昌平知县实在忍不了了,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着重陈述了在河上建石桥的必要性:“沙河等处,当天寿山及居庸关道。旧桥用木,每岁秋架春拆,徒劳民力,况圣驾谒陵、官司军经行皆不便。乞如清河,磐之以石,庶得坚久。”

阐明了沙河处于天寿山和居庸关的要道,以前的木桥太过劳民伤财,木桥冲坏了,可以再建,但是耽误了圣驾祭拜祖宗、部队行军可就是大事了,希望能像清河广济桥一样,建座石桥,坚持长久。

于是在正统十二年(1447),由朝廷拨专款,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寿在南北沙河上营建石桥二座,南沙河上称安济桥,北沙河上称朝宗桥。建成后的朝宗桥是一座可以满足军事和民用的七孔联拱石桥。全长130米,宽13.3米,桥上两侧各有花岗岩栏柱53个,栏板52块,石柱头造型简单,桥身两头有云朵形状的抱鼓石,修桥材料为花岗岩,桥身东西两侧正中,刻有息水兽。桥墩都砌筑为船形,西侧迎水方向修筑为三角形的。

“分水尖”,也称为“斩龙剑”。远看中间桥洞券顶的龙头,冬季将上游撞过来的巨冰劈开,保护住了桥墩。夏天,“斩龙剑”又将冲向桥墩的洪水切成两股,让它们从两侧的券洞安然而过。

朝宗桥的命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即字面意思,朝宗,朝拜祖宗,明朝的皇陵在昌平的天寿山,所以从此桥上过,是去朝拜祖宗。

第二种,出自《诗经》:“沔(miǎn)彼流水,朝宗于海。”把百川归东海喻为百官拜天子。而且明代北方蒙古等少数民族都要从此处进北京拜见皇帝。

第三种,出自《隆庆昌平州志》:“朝宗桥……乃东西两山口河水历三十余里会流于此……故名。”然而无论哪种解释都寄托了当时人们对于这座桥的美好期盼。

大桥北端东侧还立有明万历四年(1576)的螭首方砆汉白玉石碑一座,石碑通高4.08米,宽1.1米,厚0.39米,碑额刻有篆书“大明”二字,碑身线刻双钩 “朝宗桥”三字苍劲有力。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淋后,现在为了进一步保护文物,已在石碑周身安装了玻璃保护罩。

1984年,朝宗桥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名单。1980年代,相关部门对朝宗桥陆续进行了钢架桥拱加固、加喷混凝土、拆装分水泊岸等一系列加固保护措施,让这座几百年的古桥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500多年間,明朝皇帝谒陵早已成为历史记载,而朝宗桥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仍然屹立于北沙河之上,见证了一段又一段或喧嚣或落寞的历史。如果您路过朝宗桥时,有机会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静静地感受一下这座蕴含了古人智慧与技艺的古桥的魅力吧!

猜你喜欢
寿山昌平木桥
长出来的大木桥
始祖坟
竹筷木桥
窗外的迷你世界
浅述刘寿山验方接骨紫金丹辅助治疗骨质疏松合并Colles骨折经验
木桥上觅夏凉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Single-Log独木桥
昌平博物馆升级改造古代昌平文物展开展
Time difference based measurement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