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刘,杜建龙
(腾冲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腾冲 679100)
现代社会森林面积逐渐减少,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生态建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而森林保护则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森林保护是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森林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们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释放氧气、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气候和天气的稳定等等。如果大量砍伐和破坏森林,将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如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灾害等。森林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它们还提供着许多生态服务,如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提供水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等等。要想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必须加强森林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强对非法砍伐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普水平。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是森林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着优异的生态功能。森林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源,维护区域气候平衡等等。但是,人类的活动过程中常常会破坏森林的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保护森林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保障森林的健康,才能保证全面的生态平衡。另外,森林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1]。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居住着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生物,其中的生物多样性是完成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正因为森林中生物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保护森林的同时也就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森林保护还可以有效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森林不仅能够提供给人类丰富的生态效益,如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可靠的水源等,还是很多地区的重要的旅游胜地,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总结而言,森林保护在生态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保护森林,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推动。
在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相对于环保意识的普及,对于森林保护意识的普及度却还相对较低。大多数人的理解层次比较浅,而对于森林保护的深度理解和其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不足。因此,很多人对于森林环境的破坏、盗伐等问题不够警惕,把森林资源当作不可枯竭的财富来任意消耗。学校教育与社会宣传对于森林保护缺少引导,大部分环保教育重点关注的是环境问题,而对于森林保护的内在关联性知晓不多。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未对森林保护问题积极行动起来。人们不会从资源浪费、温室排放、物品循环利用等角度着手,参与环保活动和行动。
在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一些森林保护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定和政策文件以保护森林资源,但是一部分措施没有得到成功的执行和贯彻。森林保护政策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做到落地见效,让森林保护成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此外虽然国家设立了监管机构来监督森林保护行动的执行情况,但实际情况是政策执行明显不足[2]。各地区针对森林保护的宣传投入更大,但很多气候危机、绿色环保的意识仍然依旧不普及。这些举措没能落实到位就会进一步影响森林保护的效果。
自然保护区是森林保护的核心地带,然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管理仍旧比较薄弱。国家已出台相关规定确保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但是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的实际管理水平比较薄弱,没有对林区内的森林资本进行有效的维护。常常发生一些非法砍伐、盗伐等问题经常发生。监管部门的力量并没有真正行使到位,自然保护区现有力量并不足以维护林区的相关规定,达到森林保护的预期目标。大众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了解不足,自然不会参与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过程中。
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不足够,很多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了解森林保护的相关规定和政策。此外,由于一些地区森林生态资源丰富,而森林保护专业人才短缺,导致许多森林保护工作人员实际素质距离专业能力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森林保护环保事业是一项需要持久努力,并持续投入的事业。然而很多工作人员存在懈怠、偷懒的情况,导致森林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无法真正得到贯彻和执行。
在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工作需要有资金的支持和保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森林保护常常面临经费短缺和投入不足的情况。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想提高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首先,加强政策引领和协调机制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的森林保护资金使用政策,从经批准的森林保护专项计划资金投入中,加强资金的引导和预留[3]。鼓励并支持相关的森林保护组织对森林保护事业进行积极地宣传和推广,加强政策和工作的沟通和联动,确保投资资金的充分发挥。其次,重点优化资金使用的方向和配套手段。相关部门应当在资金的使用和使用过程中,始终以提高森林保护的效益和有序进行工作为重点,确保更大程度地达到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森林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力。最后,积极展开社会捐助,为纠正改善保护森林的面貌,亦需进一步加大社会捐赠的力量,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强对森林保护的投资和支援,通过积极的社会援助的策略,增加政府和社会在资源和力量上的支持,以共同筑就森林保护的生态文明之路。
在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工作的展开还应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大众对于森林保护的认知程度。首先,政府应当加大科普力度,广泛宣传森林保护的政策法规,从而让更多人理解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广告、海报、宣传单张宣传、大型综合展览活动等等,让相关政策法规广为流传和推广[4]。此外可以将相关政策法规纳入学校的教材中,让森林保护的知识成为青少年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其次,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社交平台和媒体的宣传。可以利用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建立官方账号,以文字、短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开生态环境保护与森林保护的宣传,在其中多融入一些自然保护地中可爱的动物、灵动的鲜花植物等等,吸引大众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拓宽宣传的途径。最后,需要设置相关积极参与机制。对于那些积极参与和投身于森林保护工作的志愿者,可以制定相应的证书、奖励和福利,让志愿者不断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是受到了认可和支持。这不仅能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认知度。真正推动生态建设,让自然保护地焕发新的生机。
生态建设背景下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科学有效的森林保护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政府应发挥职责,做好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政府应积极立法,明确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强督促和约束力。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优惠政策等各种政策引导,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森林保护工作当中。其次,企业也应承担责任,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影响生态建设的问题建立科学的后勤保障与紧急响应机制。企业应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广和发展更深入的科技手段和应用技术,以从根本上提高森林保护的效益。积极采纳绿色生产方式,坚决杜绝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行为[5]。最后,公众也要发挥监督职责,通过学习提高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成立专业社团和志愿者团体,组织和开展针对森林保护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不仅可以提升公众的森林保护自觉性,还能够传承并发掘出很多具有专业知识和意愿的群体。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对森林保护工作的协调、监守而不着纰漏。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优化,共同建立科学有效的森林保护机制,保护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建设。
自然保护地在保障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展开分类管理需要进行区域划分,自然保护地应该根据生态条件的不同而划分不同区域,明确不同保护目标以及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此外还需做好规划设计,根据各自然保护地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保护地的规模、功能分区、生态修复方案等重要措施。在展开分类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保护特色动植物资源,通过自然保护地的成立,保护和修复特色动植物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的生态价值,同时推动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在森林保护的前提下,应该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生态旅游,加强生态农业、生态水产、林业产业等区域经济的开发,提高区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自然保护地中的科研管理,激励科研人员以及社会大众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水平,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技术支持。怎样实现自然保护区实施分类管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6]。需要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通过制定和完善规划、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宣传等方式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改革和进步。同时要切实保护好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资源,促使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让生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达到整体上升的效果。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应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尤其是有关森林火险、防风抗旱、暴雨洪涝的监测。加强气象预报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预报准确性。深度挖掘数据和信息,建立数字化的较为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平台。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应急预案包括防范、处置和恢复3 个部分,相关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各项应对措施。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恢复和重建,协调相关部门和群众力量,加快修复和恢复,采用森林防火除草等措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在具体工作中应摸清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灾减灾体系的整体技术和应对能力,防止森林灾害的发生。
根据森林保护队伍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注重实践操作和现场教学。针对不同等级的森林保护队伍,分别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包括森林防火、森林灾害应对、植树造林和防护林带建设等。此外还应增加实战演练内容,增强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森林保护队员的实战经验,包括火场指挥、定向巡逻、森林调查和样本采集等,培养装备操作能力。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外,还应该注重队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提高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和沟通能力,紧密结合森林保护队伍所处的实际社会环境,将提高森林保护队伍能力素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和激励措施,注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针对表现出色和培训成绩突出的队员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队员参与继续培训和经验交流。
在新时期与新背景下,生态建设受到广泛关注。森林保护工作的展开应提高对自然保护地的重视程度,细致分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森林保护质量。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大众认知程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森林保护机制,严格落实各项举措。自然保护地实施分类管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做好应急预案,预防森林灾害性事件的发生。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森林保护队伍能力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森林保护工作效率,促进我国生态建设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