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研究述评及展望

2023-08-14 20:56:44欧燕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研究

摘 要 基于国内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论文发现国内图书馆网络直播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网络直播与阅读推广的结合、创新模式、应用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的研究以及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五个方面,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四个不足之处。最后,对今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应关注图书馆网络直播“人”的研究、评价研究、体系构建研究、国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 图书馆;网络直播;综述

分类号G259.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6.014

Review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 on Library Webcasting in China

Ou Y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omestic research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topics of domestic library webcasting mainly focus on the combination of webcasting and reading promotion, innovative models, applied research, research o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as well a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What is more, it then points out four deficiencie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my country is prospected,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futu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search of “people”, evaluation research,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of library webcasting.

Keywords Library. Webcasting. Review.

0 引言

網络直播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兴传播媒介,因其具有丰富内容、可即时互动、场景真实、参与便捷、信息传递效率高等特征,迅速成为各大行业关注的焦点[1]。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迅速增加,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占网民整体的68.1%[2]。网络直播看似在疫情期间异军突起,其实早在“直播元年(2016年)”便已成为各行业拓展用户、大胆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图书馆为迎合时代发展,开启网络直播宣传图书馆资源、拓展图书馆服务,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尝试,具有很大发展前景和价值空间。目前,已有不少图书馆开展网络直播实践,试图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找到可行路径,并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和展望,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但现有文献中,讨论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整体发展现状的综述研究较少。基于此,笔者以国内网络直播起源及其在图书馆的发展为切入点,对该领域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现有研究主题和存在不足,并提出有关研究展望,以期为图书馆网络直播深入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1 国内网络直播起源及其在图书馆的发展

网络直播本源自传统媒体,用于同时摄制与播出广播电视节目,曾广泛用于各类突发事件、赛事等报道与转播。随后由于网络直播实时性与同步性优势突出,直播的概念有了新的拓展和发展。网络直播在我国发展主要历经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2005至2012年)。2005年,“秀场直播”的雏形“9158”创立,开启了国内视频聊天模式,随后YY语音、六间房直播平台及A站、B站弹幕视频网站成立,网络直播业务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2)发展阶段(2013至2015年)。YY直播、战旗TV、斗鱼TV等游戏直播及英雄联盟(LOL)、魔兽争霸(DOTA)等游戏平台的发展,让网络直播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不少互联网巨头如腾讯、360、网易等进军网络直播领域,手机直播App应运而生,自此将全民带入移动直播时代;(3)扩张阶段(2016年至今)。2016年国内4G网络建设继续稳步推进以及移动手机客户端用户数量剧增,加之更多资本注入网络直播领域,移动直播趋势愈发明显,促使移动直播平台呈井喷式发展,直播用户数量大幅度增长,故而2016年也被称为“直播元年”。随着5G网络的大力建设与广泛普及,可“随看、随播、随放”的网络直播有了更快、更稳的接入网络速度,也为网络直播营销提供了大好发展空间。

2016年,网络直播普及率陡增,从原来的“小众视野”逐渐演变成“大众行为”,“直播热”也开始蔓延至图书馆界。不少图书馆搭乘“直播+”这趟便车,将图书馆服务与网络直播进行结合,以谋求新时代下更多的生存及价值空间。其中,四川省图书馆[3]、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4]较早展开了图书馆与网络直播实践,并给出了自己的经验与建议。随后各级各类图书馆纷纷加入直播阵营,或讨论直播技术、或关注应用现状、或推广全民阅读,都希望图书馆通过与网络直播的结合,宣传扩大图书馆的影响,推动和延伸图书馆的服务。例如,魏海燕[5]提出将网络直播与图书馆阅读推广进行结合,认为网络直播和阅读推广相结合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疫情防控异常严峻,全国图书馆处于紧急闭馆状态,而网络直播的存在给不少图书馆带来“生机”,既缓解了图书馆服务因不可控因素无法正常开展的压力,又降低了疫情对用户使用图书馆的影响。例如2020年4月,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安徽省6个城市的8家公共图书馆等,借助网络直播方式为读者提供资源与服务[6]。如今,仍有不少图书馆利用网络直播营销方式来延展图书馆服务,以尽可能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影响。可以认为,图书馆虽因新冠肺炎疫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网络直播在图书馆的广泛运用也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机遇。

2 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为了整体分析图书馆网络直播研究文献的具体进展,笔者以检索式“SU=‘图书馆+‘直播”在CNKI中国知网总库进行不限时间范围的检索,文献范围选择“学术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8月31日,共检索出229条数据。为客观反映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关性及准确性,剔除与研究主题无关文献后,最终获得153条数据。本文主要基于这些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2.1 发文数量统计分析

笔者按发表时间对检索得到的153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关于“图书馆+网络直播”最早的相关文献出现在2004年,由许强在《流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7]一文中探讨了“在线直播”等流媒体技术应用范围以及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实例,开启了在线直播以多媒体服务方式在图书馆界探索之旅。此后至2015年间,年均发文量保持在1篇左右。2016年“直播元年”后,该领域研究文献数量开始大幅增加,网络直播逐步成为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见表1)。

2.2 作者机构统计分析

以第一作者单位对检索到的153篇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来自高等院校的作者发文最多,数量为91篇(占总发文量59.48%),其次是来自公共图书馆的作者发文58篇(占总发文量37.91%),而来自其他单位的作者发文共4篇(占总发文量2.61%)。可见,高校图书馆更为关注图书馆网络直播的研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高校图书馆在兼顾学校师生科学研究与阅读推广工作时,尤其是在后疫情环境下,更为关注两者如何平衡,而网络直播不失为一种可行性方案。

2.3 期刊分布统计分析

对153篇文献资源类型进行分析,发现有141篇为期刊(占总发文量92.16%),硕博士论文与会议论文皆为6篇,不同文献资源类型的文献数量差距较大。期刊论文的学科分布中,有97篇论文发表在图书情报档案类期刊上(占期刊总发文量68.79%),20篇论文发表在信息科技类期刊上(占期刊总发文量14.18%),其余论文则发表在其他类型期刊上。可见,目前我国关于“图书馆+网络直播”研究来源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领域和信息科技领域,其缘由可能在于“网络直播”与数字信息、移动通讯联系十分紧密,可以认为该领域研究具有一定跨专业性。此外,141篇期刊论文发表于61家期刊杂志中,核心期刊(含CSSCI来源扩展版)仅33篇(占比23.40%)。其中,发文量排名前十五的期刊论文数量为85篇(占总发文量60.28%),仅20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占比23.53%),可见,该领域研究亟待深入,高质量成果产出与转化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4 关键词统计分析

为探究这些研究成果的主题内容,对153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共得到589个关键词,平均每篇4个关键词。排除文章中的“图书馆”“网络直播”“直播”三个高频干扰性关键词,词频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共36个,累计词频占61.29%,超过知识图谱中规定的27%[8],可以基本反映图书馆读者荐购领域的热点分布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

3 研究主题分析

3.1 网络直播与阅读推广的结合研究

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常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实践路径进行讨论,如李传欣[9]认为在创新发展驱动引领下,公共图书馆利用直播形式开展线上培训、资源推介及活动推广,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可行性方面,吴鸿英[10]从内容支持、技术保障、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四个层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利用网络直播同步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可行性,并提出有关应用策略。关于网络直播与阅读推广结合的益处,王斐[11]认为图书馆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阅读推广服务,能够有效避免因多级传播造成的信息损耗,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帮助读者加深对阅读资源的理解;蒋琦[12]等认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视频直播活动可聚焦馆藏资源,不断创新视频直播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多级服务网络;在案例研究方面,学者们侧重案例推介及经验总结,如欧丹杨[13]、何蕾[14]、侯小斐[15]、谢娟[16]、刘韩萍[17]分别对湘潭市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的网络直播实际状况进行分析,认为网络直播能给图书馆阅读推广带来有益价值。

3.2 图书馆网络直播创新模式研究

为找到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持续发展的路径或形式,不少学者结合可适用研究理论,创新性构建出有关理论模型与直播模式。王靖[18]以阐释用户认知信念、心理感知与决策倾向的ELM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以挖掘需求、激发意愿、深度交互为核心的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阅读推广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孙敏夫[19]基于结合模糊理论、Kano模型与IPA分析法,设计模糊Kano-IPA矩阵模型,建立了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服务质量优化决策规则,以便直观地体现出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服务质量;欧燕[20]依托顶层设计理论,以纵向层面“宏觀—中观—微观”三种维度,与横向层面的营销资源、用户关系等21个要素来构建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模型框架;张子华[21]等提出基于教育OMO(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共建OMO线上联盟平台、联合打造OMO线上直播团队;薛欢雪[22]等通过改进的SIR信息传播模型,对贯穿直播的公共图书馆“三微一端”进行探索与创新。这些新模型、新模式的构建与发展,为图书馆网络直播方向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3.3 图书馆网络直播的应用研究

(1)应用于直播技术。关于直播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王德银[23]关注多群直播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应用;孔庆杰[24]等关注直播技术优势与直播技术设计要素,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网络直播阅读推广的结构;杨敏[25]等总结了直播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应用状况,认为直播技术可为图书馆线上工作提供契机。

(2)应用于直播服务。程冰[26]等认为5G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变革将被视频直播等图书馆移动服务所牵动;刘洋[27]将图书馆自身文化信息资源输出属性与网络直播即时传播、支持回放和互动属性相结合,认为图书馆直播服务可以帮助图书馆摆脱传统活动的时间、地域和场地限制,可以扩大优质资源的传播;刘澜[28]依据图书馆网络直播服务用户调查结果,提出图书馆直播活动的服务策略与建议。

(3)应用于真人图书馆。张贤淑[29]认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服务面临运作经费、人员招募及图书借阅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而网络直播真人图书馆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王弋[30]提出网络直播在真人图书馆中应用具有整合资源、节约资本等优势,可利用直播优势实现“图书”+“互联网”的结合和推广;周绮雯[31]基于真人图书馆网络直播的可行性分析,构想了真人图书馆网络直播流程。

3.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的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进入紧急闭馆状态。当时有不少学者认为图书馆虽然无法把读者“引进”图书馆,但可借助网络直播让图书馆“走出去”,如李龙[32]等认为,在如疫情等某些特定状况下,直播是除即时咨询外,唯一一条能够实现读者、馆员高效互动的途径,比较容易达到理想的服务效果;李楠[33]等发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疫情期间组织的“科研信息素养讲堂直播”及“冠状病毒科普直播”具有较高人气与服务成效,借此探索专业图书馆应急科学传播服务的模式;颜戴丽[34]等分析了疫情以来广州图书馆“羊城学堂”开展直播概况,发现线上直播这一应急策略产生了比线下活动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并认为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以网络直播为主的线上服务,将是未来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形式;与之持相似观点的学者崔薇[35]等认为,线上服务将是帮助公共图书馆走出困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因此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服务将在后疫情时期形成常态化发展;孙雨[36]等基于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直播服务现状,提出了“图书馆+直播”五条发展策略,并积极号召各馆应积极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总之,该方向的研究对疫情以来网络直播在图书馆发挥的作用、服务效能、常态化发展提出了看法与意见,可以认为,网络直播是各类型图书馆突破现有困境的重要发展方向。

3.5 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图书馆网络直播参与度的提升,其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不少学者展开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冷思考。汤正午[37]对38所高校馆的官方微博直播服务的时间分布、发文量、活跃度、影响力、形式、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涉及高质量内容直播话题的推广效果较好,且同济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处于领先地位,但同时也存在着直播数量少、活动不稳定、质量不齐、信息传播渠道单一等问题;孙敏夫[19]认为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服务整体存在直播内容单一、规划不足、平台分散、反馈意识欠缺的问题;欧燕基于网络调查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平台、营销模式、营销主题、营销内容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网络直播营销SWOT分析,以明确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发展的大致概况[20]。为弥补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理论研究的不足,促进图书馆网络直播可持续健康发展,学者们积极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如张佳莹[38]提出图书馆在直播内容、读者互动、直播宣传推广、直播规划方面的四大发展策略;赵秋利[39]提出了定位目标人群、匹配直播平台、注重用户体验、确保营销策略落地的图书馆直播营销策略;秦怡绮[40]结合实际给出提升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效能的具体对策。

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4.1 对“人”的研究较为匮乏

图书馆开展网络直播涉及“人”的对象有三类:一是读者,二是主播,三是其他工作人员,其中读者的参与和感受决定着直播“生死”,主播的业务能力与个人阅历影响着读者的直播体验,其他工作人员的支持与创新可为图书馆网络直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图书馆网络直播离不开对“人”的研究,而现有的图书馆网络直播研究成果中关于“人”的研究则明显不足。人的年龄、所处环境、情绪、心理、学历等变量的变化对图书馆网络直播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机遇,是需要学者们去讨论的。无论是读者的需求动机与社会属性,还是主播的情绪表达与个人素养,或是其他工作人员的知识框架和分工合作,这些对探索和分析“人”的规律与图书馆网络直播的发展规律有着重大意义。

4.2 少有定性定量的评价研究

尽管有学者以公共图书馆为对象,利用问卷调查、Kano模型与IPA分析开展实证研究,提出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的发展策略,但现阶段的研究仍以分析国内图书馆网络直播研究现状、直播案例、应用发展或阅读推广结合为主,而有关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各维度的评价研究则较少。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网络直播经验也需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尤其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多维评价,因此为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路径,应当加强图书馆网络直播的相关评价研究,如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模式、模型、管理、运营、指标构建等方面的评价,以确保图书馆网络直播质量,进而落实改进措施,明确图书馆网络直播发展方向。

4.3 体系构建研究亟待深入

目前,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尚未构成完整体系。笔者认为随着网络直播在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深入发展,网络直播营销有望成为图书馆营销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对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体系进行构建的研究需要加强。因为图书馆若想展开网络直播营销并得以成熟运用,单有模型未有相应体系则不足以支撑其良性发展,因此对图书馆网络直播体系的构建需提上研究日程。此外,仅构建好图书馆网络直播体系是不够的,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并根据改进结果进一步建立健全能够反映图书馆特点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体系。

4.4 缺少國外图书馆网络直播的研究

虽然基于国内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图书馆网络直播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但了解和学习国外图书馆网络直播的具体情况,如Facebook的Facebook Live、Twitter的Periscope以及Google的YouTube这些头部直播平台在图书馆的运用实践,更能“有的放矢”,为图书馆以网络直播方式推广全民阅读提供崭新的思路,进一步推动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取得良好活动成效,促进图书馆网络直播活动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然而,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对于国外图书馆网络直播的研究较为匮乏,难以从文献研究角度得知国外图书馆网络直播特点、理论研究、活动案例及经验总结等内容,更别提与跨国图书馆进行联合直播,不得不说这是国内图书馆网络直播研究的一个显见不足之处,导致国内研究缺乏全球视角来观测图书馆网络直播的深入发展。因此,有关国外图书馆网络直播的研究不得不重视,以发现可供国内图书馆网络直播借鉴的优秀经验。

5 研究展望

5.1 图书馆网络直播“人”的研究

對于图书馆网络直播而言,策划者、管理者、运营者、推广者、借阅者、传播者及主播都是真人。“人”在图书馆开展的网络直播活动中,是重要的行动者,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这关系到“图书馆+直播”效果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因此需加强对图书馆网络直播“人”的研究。目前,随着专业化直播平台的极速扩张,其专业化发展链条中有着图书馆可以借鉴的、与“人”有关的经验。例如,现有不少专业化网络直播平台出现了艺人经纪公司、网络主播公会等从事主播工作技能培养与管理的专业组织。这些组织明确经纪人(主要负责挖掘、培育及输出主播)、运营人(主要负责主播内容的落地)、主播(主要负责斩获用户及拓展消费群体)的职责分工,以保证平台各项工作正常高效运行。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借鉴直播经纪公司、公会对各类人员选择与安排的优秀经验;另一方面需结合现实状况,取长补短,建设一支适合图书馆网络直播发展的人才队伍。但需注意的是,图书馆的用户群体是“读者”而非“消费者”,对读者的研究更为在意的是借助直播将其隐性知识显性化,即实现知识“变现”,因此需根据实际状况,探讨图书馆网络直播“人”的研究。

5.2 图书馆网络直播评价研究

图书馆网络直播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活动设计、运营管理、宣传推广、后期整改等流程。然而如何得知直播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未来是否还存在继续开展的必要?则离不开从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多个维度对直播所涉及流程进行全评价。首先,可通过借鉴有关成熟理论,通过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设定图书馆网络直播评价的有关指标与模型,并搜集并遴选、分析有关数据,以期发现模型不足并进行修正。第二,借助直播留言与弹幕、发放调查问卷等反馈信息,动态追踪读者对直播的评价,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的重视,进而提高读者直播满意度的同时,促使读者从观众一角转换为评价主体,以避免单一主体对直播效果评断出现情感偏差。此后,便可构建合理完善的图书馆网络直播评价体系,规范图书馆网络直播活动质量与数量,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网络直播的感知与吸引力,进而为图书馆网络直播深层次发展做出贡献。

5.3 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图书馆网络直播体系建设关系到网络直播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发展,目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构建难点主要集中于现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尚不充分、体系所涉及因素多元且繁杂、网络直播工作尚未纳入制度设计环节等方面,故而需从以下方面进行突围:(1)利用现有成熟理论,指导图书馆网络直播实践。图书馆网络直播工作的开展属于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范畴,而在整个图书馆营销中,将有关营销学理论,如4C理论、4I理论、4P理论、7P组合理论等服务营销等理论运用于图书馆营销领域展开实践较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除此之外,可尝试将其他学科成熟理论,如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等运用于图书馆网络直播,以跨专业视角指导实践。(2)理清体系所涉及因素。图书馆网络直播的开展,宏观层面离不开对环境、资源、管理等要素的把控,而中观层面需讨论有关用户关系、运营推广、活动管理等要素,至于微观层面则需要具体到活动设计、用户需求、信息资源等方面。因此可借鉴相关理论、标准、政策文件、文献中选取可以用来构建该体系的有关要素,通过调查问卷、专家打分法等研究方法,从定性加定量的研究角度共同评估体系构建合理性与科学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最终确定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体系。(3)将网络直播营销纳入图书馆制度设计环节。我国上至大型文化服务惠民工程,下至各基层图书馆,对网络直播的运用并不少见,故而有必要根据馆内实际情况,将网络营销工具纳入图书馆制度设计环节之中,以形成常态化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机制。

5.4 国外图书馆网络直播的研究

国内图书馆自“直播元年”后开展网络直播营销实践已不是稀奇之事,但国外网络直播在图书馆的发展实力也不容小觑。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状况究竟如何,在世界上处于何种水平和档次,国外是否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些疑问都需要展开对国外图书馆网络直播的研究才能得以明晰。因此,借鉴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并加以改造利用,走一条适合我国图书馆实际情况的网络直播之路,更值得图书馆学界进行探索,具体可关注:(1)国外图书馆网络直播理论发展。可关注国外图书馆网络直播理论研究现状,尤其是寻求到适用于我国社会与文化环境、国内图书馆发展状况的有关理论,为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理论与实践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2)国外图书馆网络直播活动的实践分析。例如,了解国外图书馆网络直播活动的实践背景、主要特征、人员构成、推广群体、活动覆盖面与优势等方面,特别是国外图书馆与一些头部直播平台结合的创意思路与优秀经验,值得学者们进行探索;(3)中外图书馆网络直播活动对比分析。通过中外对比,对各国图书馆网络直播状况深入探讨,并从多角度进行比较,如人口数量、教育水平、经济发展、资金来源、活动策略、活动成效等因素的差别,利用详实而可靠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推导出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从而为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的发展提供借鉴。透过以上分析,国内学者可进一步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对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总结出值得我国图书馆网络直播可借鉴经验有促进作用。

6 结语

网络直播在社会扮演角色越来越重要,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认为,图书馆开展网络直播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尝试,具有一定发展前景和价值空间。此外,图书馆服务线上与线下的紧密结合,网络直播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也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仍需关注现有研究现状,警惕研究不足之处,以扬长避短,促进网络直播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当下全民网络直播环境中,图书馆未来发展有必要将视野投放至图书馆网络直播“人”的研究,从多个维度对图书馆网络直播展开评价,构建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体系,了解国内外图书馆网络直播领域的发展状况,促进网络直播这一传播媒介在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欧燕.“新4C法则”下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10):89-9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10-10].http://www.cnnic.net.cn/n4/2022/0916/c38-10594.html.

刘韩萍.浅论图书馆直播视频云服务的应用: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4):30-34.

何蕾.利用网络直播进行阅读推广的案例研究: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7,39(5):17-22.

魏海燕,周茂银.基于网络直播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29(6):86-89.

欧燕,黄丽霞.体验经济视角下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提升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2):101-110.

许强.流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9):140-141.

赵丽梅,张花.我国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研究前沿分析:基于共词分析的视角[J].情报科学,2019,37(3):97-104.

李传欣.网络直播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8,40(9):93-97.

吴鸿英.基于网络直播媒介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40(5):74-77,80.

王斐.基于网络直播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实践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5):4-6.

蒋琦,郭秋燕,丁燕婷.视频直播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创新实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3):25-26,45.

欧丹杨.自媒体时代下基层公共图书馆融合新方式进行阅读推广的思考:以湘潭市图书馆为例[J].兰台内外,2020(23):55-57.

何蕾.利用网络直播进行阅读推广的案例研究: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7,39(5):17-22.

侯小斐.基于网络直播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以济南市图书馆“交享阅”书房领读人行动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8):28-30.

谢娟.真人图书线上直播的探索:以湖北省图书馆真人图书“抗疫”直播为例[C]//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图书馆新时代:坚守、转型、颠覆——第十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论文集.上海: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20:191-194.

刘韩萍.浅论图书馆直播视频云服务的应用: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4):30-34.

王靖.基于ELM模型的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3):88-94.

孙敏夫. 基于Kano模型与IPA分析的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服务质量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欧燕. 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营销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2.

张子华,张磊屏,王展妮.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研究:以华侨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2(6):86-88.

薛欢雪,郭山.基于SIR模型的公共图书馆“三微一端”营销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18):57-65.

王德银.多群直播技术在图书馆线上学术培训中的应用:以“阳光悦读”微信语音直播群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7,47(5):75-80.

孔庆杰,侯睿.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直播技术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9(8):26-31.

杨敏,于倩倩.直播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21(3):50-54.

程冰,于改红,孟连生.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演变[J].图书馆学研究,2019(15):60-67.

劉洋.网络直播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探究[J].出版广角,2019(7):73-75.

刘澜,陈晨.图书馆网络直播服务探析:以辽宁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5):76-82.

张贤淑.网络直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初探[J].图书情报导刊,2020,5(4):1-5.

王弋.网络直播技术在真人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4):106-107,109.

周绮雯.探析网络直播在真人图书馆的应用[J].兰台内外,2019(20):53-54.

李龙,王少薇,周文博.新冠疫情下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方式研究:基于42所“双一流”建设

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文的分析[J].图书馆研究,2020,50(4):15-22.

李楠,张超,路璐,等.新冠肺炎疫情下专业图书馆科研新媒体服务探究:以中国科学院文献

情报中心“中国科讯”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0 , 64(15) :151-156.

颜戴丽,郑爽.浅谈后疫情时代图书馆讲座直播的发展:以广州“羊城学堂”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2):54-56.

崔薇,郑聪.后疫情时期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8):14-21.

孙雨,张婕.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直播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21,43(9):106-112.

汤正午,高波.高校图书馆微博直播推广服务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8,38(5):71-78,70.

张佳莹.浅谈图书馆网络直播策略[J].东西南北,2020(16):180-181.

赵秋利.网络直播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6):127-128.

秦怡绮.网络直播在公共图书馆的运用:以南京图书馆为例[J].甘肃科技,2021,37(9):93-95.

(收稿日期:2022-11-14 编校:陈安琪,谢艳秋)

猜你喜欢
图书馆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图书馆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