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士强,孙家新,陈新军
(1.兰陵县水利局,山东 兰陵 277731;2.临沂市水利局,山东 临沂 276000)
生产建设项目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临时占地指工程的永久征占地面积满足不了施工要求,需要临时租用或占用的土地。临时占地往往得不到建设单位的足够重视,水土保持投资不到位,监管容易疏漏。同时由于部分水保方案中设置的措施在适宜性、有效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了临时占地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常常得不到有效落实,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较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1]。优化临时占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配置,加强监管成为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是施工营地在施工过程中大多进行了硬化,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残留建筑垃圾,硬化层难以破除,不利于后期的绿化或者复耕;二是材料堆放(周转)场缺乏拦挡、覆盖措施,临时堆放的沙、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三是没有合理的排水及导流设施,场地硬化造成雨水下渗困难,增加了地表径流,施工营地周围的边坡或未硬化区域受到的地表冲刷力增加,造成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剧。
在主体工程完工后,临时施工道路要恢复土地原来的利用功能。在实际过程中,大多新修临时施工道路使用完毕后不进行恢复,直接作为当地农业生产道路使用。但是由于施工道路的等级较低,大多没有铺设路面,土壤直接暴露在外,加之排水设施不到位,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另外,为了节省施工费用,大多施工道路在施工中用推土机和挖掘机直接整平路基,铺设碎石,没有进行表土剥离促进表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取(弃)土场、土方临时堆存区是水土流失的高发区域,也是水土保持方案重点关注的区域。在施工过程的管理中,临时堆土、取土场采取的防治措施多为在坡脚下方设置拦挡,沿着堆土区或者取土场边坡下方周围挖排水沟,但对堆土或者开挖坡面没有具体的水力侵蚀防治措施,致使下方设置的排水沟中泥沙含量较高。在施工完成后,由于场地恢复治理滞后且效果不佳,不少取(弃)土场使用完毕后没有及时得到恢复治理。有些取土场取土深度过大,低于周围耕地太多,难以恢复到耕种状态。有的取土场占用荒地,只是简单整平土地,没有恢复植被措施,地表裸露加上土层松散抗蚀性差,使得整地措施难以起到应有的水土保持作用,反而变成了增加水土流失的二次人为扰动。
一是当前水土保持服务机构准入门槛不高,有的方案编制单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方案编制质量不高,方案中采取的措施定性方面的多,定位、定量方面的少,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临时用地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是否实施都不会影响主体工程质量,因而得不到建设单位的重视。这些临时占地一般由施工单位自行管理,在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情况下,水土保持措施往往得不到实施或者实施滞后,无法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监督执法常态化让建设单位提高了水土保持责任意识;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工作也把住了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的“最后一道关口”,使得建设单位能够加紧整改现场、恢复场地以达到验收要求。但是主管部门在监管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监管人员不足,致使监督检查的频次低,效果不理想。二是监督技术方法有限,传统的监管方式主要是听取建设各方参建单位的汇报,很难全面细致的掌握实际情况。部分监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没有对批复方案的临时占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时段深入了解。三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比较重视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水利部门监管阻力较大,依托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又不能及时跟上[2]。
在水利水电行业,初步设计阶段一般设有水土保持专章,但水土保持专章是主体工程服务的,对临时占地防护仅仅在施工组织中提出定性要求,而没有明确的措施要求。在工民建、道路交通等工程前期工作中,基本没有初步设计阶段,临时占地的恢复与防护措施根据后期需要在施工组织方案中定性提出,缺乏针对性。因此,在主体工程的招投标中无法明确水土保持工程的内容及其工程量清单,工程监理合同也未能明确包含水土保持工程专项监理或水土保持监理内容,这就造成了在工程建设中,对于临时占地区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建设及投资的遗漏。
不同作用的临时占地,有着不同的扰动方式和水土流失特点,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优化临时占地水土流失措施配置体系,建立起“顶部截排导流、坡面覆盖固土、下部排水拦挡”多层次立体综合防护体系。当临时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时,表土资源应加以利用和保护。占用耕地的,后期应采取整地措施,达到复耕要求;占用林草地、空闲地的,要通过整地达到种植条件,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
在各行各业的规范编制中,应增列水土保持专章的内容,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及投资的要求,才能使相应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中包含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内容。2021年12月17日,山东省水利厅、交通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交通项目的弃渣场临时占地进行严格管理,落实责任单位,并要求建设单位增加水土保持专项设计,这说明不同行业已逐渐重视水土保持前期工作。
一是应用新技术提高监管效率。目前传统的人工监测方式很难全面覆盖水土流失监测范围。借助“天地一体化”进行动态监管[3],结合遥感影像资料进行资料分析,借助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现场评价,对疑惑点采用人工现场对照的方式进行核查,能够大大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全过程参与提高监管水平。尽早让监测单位进驻项目,合理布设监测站点,对施工期水土保持资料进行全过程评估,让水土保持监测为监管单位提供资料参考,才能更好地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