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修成
猪支原体肺炎疾病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引起、致死率非常高的传染病,发病期长、蔓延速度快,不但会对猪群造成致命的危害,还会给生猪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流行病学
该病呈现出地方性流行趋势,不同性别、品种、日龄段的生猪都有感染该病的可能,其中主要以断奶仔猪和哺乳仔猪为主。怀孕母猪和新疫区内发病的仔猪一般呈现急性经过症状,病情相当严重,有着极高的死亡率,其他生猪在临床方面普遍以隐性经过或慢性经过为主。带菌、带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初生仔猪患病普遍是因食用了患病母猪的奶水。此外,患病母猪在喷嚏、气喘以及咳嗽的过程中,也会对同群的健康猪造成感染。该病在潮湿寒冷的冬春季节最容易发病,若圈舍卫生条件不佳、管理粗放、饲料营养不均衡也可引发该病,同时还会出现沙门杆菌、巴氏杆菌继发性感染的症状,使患病猪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致病机理
该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对生猪造成感染,损伤生猪的上皮细胞和呼吸道纤毛,同时还会与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影响生猪机体肺泡的吞噬功能,使生猪自身的免疫水平降低,并发其他疾病或出现继发性感染。该病原菌主要存在于隐性感染猪或患病猪的呼吸道、肺门淋巴结和纵膈中,可与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致病菌发生混合感染,为后期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带来难度。
临床症状
该病在临床症状方面主要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以及隐性型。急性型普遍发生于新疫区或初次感染的猪群,怀孕母猪和仔猪的发病概率更高。患病猪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呼吸频率每分钟达到100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有时会轻微咳嗽、哮喘,口鼻处可见明显的白色泡沫。若患病猪出现混合性感染或继发性感染的情况,还可表现出体温升高。其病程普遍在7~14天,且大多数患病猪会在此时间范围内死亡。
慢性型普遍由急性型转化而来,常见于老疫区,后备猪、架子猪以及育肥猪是慢性型的高发群体。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气喘、咳嗽,尤其是在患病豬运动、采食后,在气候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将会加重病情。有些患病猪会出现呕吐、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慢性型总病程会持续2个月,甚至半年之久,但死亡率相对较低。
隐性型普遍是由慢性型或急性型转变而来,在临床方面的症状不明显,部分患病猪会在运动后发生轻度喘息或者干咳的状况,此类患病猪只有通过X射线检查后才能被确诊。
病理变化
该疾病主要是对病猪的呼吸系统产生作用,解剖病死猪的身体,可看到猪的肺部、呼吸道等器官都发生了严重病变,淋巴结组织和肺部支气管也存在严重水肿。对慢性型的猪而言,其最明显的病理发生在肺脏器官,肺脏表面肿胀,呈灰色和紫色的区域病变;气管出现纤毛脱落现象,且纤毛上皮细胞存在片状脱落病变,伴随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对急性型的猪而言,心叶、间叶和尖叶都出现了明显的肺炎症状。患病初期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心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理变化逐步发展为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部位呈灰红色或淡红色;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边缘有轻微出血;若有其他细菌继发性感染情况,会引起胸膜和肺膜的化脓性、纤维素性病理变化。
防治对策
治疗措施 当生猪养殖场中的猪群首次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对患病猪进行治疗,如泰乐菌素、四环素、林可霉素等。若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抗生素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先为猪群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为其进行治疗。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使用土霉素,每千克患病猪肌肉注射30毫克,将其用5%浓度的葡萄糖稀释,每日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二是使用林可霉素,每千克患病猪肌肉注射50毫克,每日注射1次,连续注射5天。三是使用中药治疗,选取30克黄芩、30克杏仁、30克麻黄、20克金银花、20克炙甘草、100克石膏、15克栀子、10克桔梗、10克贝母、10克连翘,将以上药物煎煮,每次喂服200毫升,每日喂服1次,连续喂服5天便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非必要坚决不从外厂、外地调运猪群。若要从外地调运生猪,则需要对生猪进行彻底检测,并隔离观察,在观察2个月后确定没有病害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混群养殖。应对圈舍内部实行常规灭菌,猪舍内始终保持无菌的状态。根据生猪的各个发育时期对其实行合理分群,合理安排养殖密度。按照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基本需求,科学调控圈舍内的温湿度、通风条件以及光照条件,在冬季时要做好仔猪的保温防寒工作,在夏季时圈舍内要做好防暑措施。对已经感染该病的患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避免对健康猪群造成感染。
合理接种疫苗 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是预防该病的2种常见疫苗,对该病的发生有较强的预防作用。为此,应保证疫苗来源的安全性,并根据规定的用量对生猪定期注射。在接种后还必须及时地对生猪进行抗体有效性测试,对免疫试验失败的生猪需进行二次免疫注射,以确保所有生猪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免疫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