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那永光,30年如一日醉心水稻科研,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默默在农业科研工作岗位上诠释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潜心研究,创新奉献农业科研事业
2005年10月15日,为了验证水稻移栽机的作业效果,那永光和机械专家反复跟踪机械作业。一次在推熄火机器入库时,机器过坡快速滑动,撞在另一台机械后梁上,那永光右手无名指被挤得血肉模糊,手指也因此被截去一段。可次日清晨,他就挂着吊瓶继续工作。
为双氧催芽技术研究不受干扰,2011年,那永光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从腊月廿八一直工作到正月初五,平均4小时一取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双氧催芽技术大获成功,把原来10天左右出一批芽的时间缩短到48小时,催芽投资成本断崖式降低,经济效益井喷式提升。
那永光带领科研团队在水稻科研与生产技术中攻坚克难。一是解决了苗床与壮苗营养怎样供给的问题,并形成了自身壮秧剂营养供给系统;二是制定了因品种不同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的原则;三是研究出了双氧催芽技术。通过试验、示范,他把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取得累累硕果,并无偿地奉献给社会。
心系稻农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
那永光不单是水稻专家,更是科研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的带头人。在阳光培训、科技之冬、春雷行动等常态化培训中,他奔赴垦区30多个农场和绥化等地区开展培训,还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传播新技术、讲解新理论、推广新方法,年均授课100多学时,受训人员近万人次。
2020年疫情期间,他利用北大荒课堂、钉钉等网络平台为稻农连续授课80多节,总时间超过200小时,5000余名稻农受益,为全省和垦区培养水稻科技人才、推廣科技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6月,建三江分局的一个农场电话咨询那永光水稻插秧后生长缓慢、不分蘖的问题。因为单位工作太忙,那永光在不耽误上班的情况下,连夜奔赴到田间现场,在详细了解管理情况后,他提出了利用改方、增肥的方式解决“滞长”问题。第二天清晨,奔波一夜的他又回到了单位继续工作。
2018年4月,有农户捎来秧盘咨询那永光大棚不出苗的问题,面对一时难以判断的无苗秧盘,他把秧苗装在饭盒里,带在身边日夜观察,最终找出了是高温导致秧苗不生长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使农户避免了揭盘重播,减少了损失。
(据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