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诸子怡
全球市场转型:普惠贸易时代来临
全球市场发生变化,普惠贸易初露端倪
1.技术的发展使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开始从跨境消费中获益。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普及,在全球范围低成本远距离实时跨越时空进行交流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人们通过在国外的亲友购买外国的商品,逐渐出现了专业代购、海淘企业为国内消费者进行全球采购,完成跨境的商品交付方式也伴随着交通运输服务的现代化而更加多元、快捷。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出境旅行以及境外消费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国际支付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使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和品类发生巨大变化。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国内稀缺的商品吸引着人们进行跨境消费,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开始能够从中获益,“普惠贸易”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2.中小微企业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现,普惠贸易零星出现。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贸易主体一般是大型企业,贸易品种单一、批量大、频次低。随着消费个性化、差别化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不再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唯一手段,多品种、小批量、高频次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给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帶来光明的前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中小微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全球中小微企业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美国约为10%,荷兰、意大利和日本则在30%-40%。1991年,美国500人以下的中小公司出口额已占总出口额的32.5%。1986-1991年,法国中小微企业出口额增加了58%。我国加入WTO后,中小微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全球的中小微企业一直都在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不过在最初阶段,受制于支付技术、物流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相关商业规则的缺失,带有“普惠”特性的国际贸易还未形成一种趋势,而是零星分散的存在。
全球贸易发展趋势的演变
在跨境电商出现之前,普惠贸易便已经存在于传统市场之中。然而,普惠贸易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离不开跨境电子商务和平台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将多种市场资源整合到一起,使得消费者能够便捷的购买全球商品,既拉动了城市居民的消费增长,又释放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同时刺激了跨境网络消费。
跨境电商,就是将松散零星的普惠贸易变形为一种平台化的商业模式。而平台(Platform)是网络时代市场资源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而成的具化形态。跨境电商的出现,大大压缩了交易环节和交易成本,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流更加便利和快捷,促进了优质资源和服务的全球流通。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开始借助平台进行跨境交易,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也逐渐得到了满足。“平台+中小微企业(个人)”的商业组织模式日益成为主流,平台的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共享能力。同时,借助平台运作规则形成了规范化的商业规则,促使全球普惠贸易逐步实现规模化有序发展。网络化平台的基因注定了其全球的广泛渗透性和颠覆性,由此也注定了跨境电商平台接纳交易主体的多元性和交易品种的多样性,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形成全球贸易的新格局。
我们从跨境电商平台、跨境支付和跨境物流的发展这三个角度寻根溯源,探寻普惠贸易从起步到形成燎原之势的几个阶段。
1.跨境电商平台的生长。从平台的角度来看,第三方跨境服务平台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平台开始对国际贸易领域产生实质性影响。一些传统的电商企业开始试水跨境业务,2000年,亚马逊在美国开通了第三方平台业务,首次允许其他卖家入驻。2004年,王树彤推出了定位于“小额外贸B2B批发平台”的敦煌网,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主体,但是微型企业和个人仍然无法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2010年,阿里巴巴开办速卖通,提供了全球跨境网上交易市场,使得微型企业甚至个人也可以通过平台参与国际贸易。同年,阿里巴巴收购一达通,以集约化的方式,为外贸企业提供快捷、低成本的通关、物流、金融和退税等一系列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2012年,亚马逊正式在中国启动全球开店项目。此后,各类出口跨境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迅猛发展。
相比于成熟的出口跨境电商平台,进口跨境电商还处在成长期。面对这样一片蓝海,国内外电商大鳄纷纷布局进口跨境电商。2012年,国际电商巨头eBay和走秀网的联姻成为开拓海淘市场的开端。此后,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等企业纷纷抢滩进口电商。进口跨境电商的发展有利于为国内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全球性消费的需求(见图1)。
2.跨境支付的激增。跨境支付包括境外收单和外卡收单,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借助第三方支付机构。现阶段主要的两种支付机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商业银行。以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为例,自2010年底, PayPal推出外贸一站通。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2015-2021年,PayPal全球支付规模迅速攀升,2021年全球交易193亿笔、1250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3%。
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电商发展迅猛,为众多中小微企业及个人解决跨境支付的难题,贸易的“普惠”特性愈加显现。
3.跨境物流的发展。跨境物流发展迅猛,能够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参与国际贸易提供物流支持。普惠贸易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运输以海运、集装箱为主的运输格局,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其订单多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高频次的特点,物流转向以邮寄为主的模式。图4显示,近年来跨境物流数量基本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2021年,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达21亿件,同比增长14.6%。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促使由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开展的跨境贸易正在走向系统化、规范化。2010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海关总署、商务部、发改委、外汇管理局、质检总局、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从信息、支付、物流、结汇、保税等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与逐步规范,使中小微企业及个人进行跨境贸易逐渐成为趋势。
综观跨境电商平台、跨境支付、跨境物流的发展历程,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参与到国际贸易环节中,国际贸易性质开始朝向碎片化发展,普惠贸易进入高速成长期。
普惠贸易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平台依托新信息基础设施和新生产要素,踏上了DT时代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赋能的新征程。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更优质的资源、服务和多样化的渠道,迎来了国际贸易转向普惠贸易的时代。
普惠贸易,是指由于贸易门槛的降低,使得各种规模的贸易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及个人能够参与其中。它既包括贸易本身,又包括与之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其核心是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中的所有群体提供贸易服务,包括被传统贸易排斥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商户等。消费者可以直接与全球的商户沟通,并获得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全球性的消费。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具体体现在贸易市场信息对称、贸易流程规范透明、贸易渠道开放便捷,從而带来了贸易机会的均等与受益群体规模的扩大。
全球贸易实践的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体系下,一国的商品销往国外,通常要经过国内出口商、国外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才能最终到达国外消费者手中。在普惠贸易时代下,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和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国际贸易在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以及交易过程等三个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全球贸易交易主体的改变
1.中小微企业跻身全球贸易的生力军。
当前,国际贸易主体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众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人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获得了平等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成为国际贸易的生力军。
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多万户,10年增长2.7倍。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民营企业(含中小微企业)进出口占外贸总值比重为48.6%。
2.企业“由大变小”将成为趋势。
随着普惠贸易的不断发展,从2012年开始,一些靠近消费端的大企业的组织形式趋向小型化,以消除内部管理层级多、信息传导机制失灵、市场反应速度迟缓等弊端。
亚马逊公司CEO贝佐夫曾提出“两个比萨定律”:如果两个比萨都喂不饱一支团队,那就说明这个团队过于庞大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创新迭出的环境中,小企业凭借其灵活的组织结构赢得了新的竞争优势。而大企业由于内部管理层级过多,导致信息传导机制失灵,对市场反应速度变慢,使得企业与市场需求脱节,促使企业实行改组和小型化。
针对多频次、小单化的购买行为,为了保持对市场的灵敏度,海尔把8万名员工分为2000个“自主经营体”,将传统组织管理的金字塔转变为倒三角,直接面对客户的员工在最上端,最高领导变为倒金字塔的最底端。现在,接触市场的组织人员成为一级经营体,原来中层职能部门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二级经营体,原来最高管理层则变成负责长远战略规划和机制创新的三级经营体。在这种新的组织结构下,每个自主经营体被授予足够的权责,以保证他们及时对市场做出反应。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也加入这股浪潮,阿里巴巴把公司拆成很多小事业部来运营;搜狐和盛大也把业务采用独立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原来只有一家公司的腾讯拆分出高鹏;百度也拆分出奇艺和乐酷天。
全球贸易交易客体的变化
1.多频次、小单化。伴随着互联网和平台的发展,消费端通过互联网能够及时订购自身所需产品,中小微企业更加倾向于小批量生产,多频次、小单化的交易,多次订购的模式。
2.长尾产品不断涌现。普惠贸易时代,贸易客体不再只是大众商品,长尾产品也开始出现在其中。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传统的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主要是做大众商品贸易业务,在有限货柜的条件下,长尾商品的成本远远超过其价值。因此,传统的贸易商一般不做长尾产品贸易业务,这样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往往无法得到满足。普惠贸易时代,在互联网平台上增加一个商品品类,所做的仅仅是词条的录入及简单的编辑工作,其销售的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因此可以在平台上添加长尾产品的销售信息。
全球贸易交易过程的变化
1.渠道的扁平化。
如图5所示,普惠贸易时代,中间商的作用在被不断削弱甚至剔除,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经过的环节越来越少,全球贸易呈现“渠道扁平化、交流与交易线上化、数据价值化”趋势。在传统贸易下,企业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商品的生产,企业的营销及品牌推广的能力较弱。由于普惠贸易中间环节减少,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有利于产品的优化创新以及企业的升级改造。
2.交易线上化。在普惠贸易时代,中小微企业借助互联网参与国际贸易,一系列的交易活动在线上进行。同时,能够高度契合普惠贸易市场特点的平台规则逐渐成为规范化的商业规则,促进了普惠贸易的规模化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商家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这种消费反馈机制使得买家在贸易关系中越来越具有话语权,卖方市场不断向买方市场靠拢。
3.贸易数据化。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同土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一起,参与到国际贸易价值创造和分配的过程中。数据可以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结合重组,生产制造、营销、物流均发生变化。普惠贸易时代,DT技术被不断运用到贸易领域。数据通过连接、流动、开放、计算加工及共享,应用于贸易实践的诸方面,提高贸易的效率。
一方面,通过平台的每一笔交易都会产生数据痕迹,对过往交易数据的分析,建立了透明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降低信用成本,促进贸易的进行。同时,信用评价体系也可以作为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的依据,例如,阿里小贷根据卖家的信用数据提供纯信用贷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的资金问題,激励中小微企业及个人遵守平台规则,共同维护平台的信用体系,保护平台交易的有序进行。
另一方面,具体交易过程的数据记录,直观反映出在交易的各个环节付出的时间及资金成本,企业及政府据此作出贸易流程的改革与优化。平台上记录的交易数据也可以作为解决纠纷的证明。普惠贸易时代产生的大量贸易数据中蕴含着无穷的价值,等待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去挖掘。
全球普惠贸易趋势带来的新挑战
贸易门槛的降低使个人和企业都能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运送、消费、回收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中。在普惠贸易的背景下,卖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商品和服务提供到全世界,买家也能轻松地消费世界各地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促使国际贸易变得像国内交易一样方便简单。
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可以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数十个海外国家的企业和个人,这是以往传统贸易时代所不能想象的。究竟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呢?按照降低贸易门槛的划分标准,从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三个阶段,把普惠贸易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分为几个部分。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及其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产品创新和贸易效率的提升,增加了交易机会。互联网促成了供求的有效对接,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消除了制度差异,减少了资源交换的障碍。“共享”让资源配置变得更加公平、更有效率。
第三方跨境服务平台的赋能
普惠贸易的实现,依赖于第三方跨境服务平台。互联网技术在国际贸易领域最重要的应用是平台的技术服务、标准化流程和商业规则。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在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数据商业化等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平台所形成的评价机制和信用体系,为实现跨境交易提供了保障。第三方跨境服务平台的出现和发展是实现跨国交易的基本要素之一。
运输物流技术的进步
现阶段,跨境物流已经从单一的邮政包裹,演变为由邮政包裹、国际快递、国内快递、专线物流以及海外仓等构成的物流体系,使得跨境交易更为便利,少量的、个性化的物流需求得到满足。
消费需求与生产供应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体的推广,产品不断创新,生命周期变短,迭代升级速度加快,由此带来的消费偏好和趋势变得难以捉摸。加上各国中产阶级的壮大,促使物美价廉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两极化。
市场需求端所发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变化,促使生产端进行小批量、多品类的快速生产,从而形成了“轻订货-重补货”的商业模式。该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的供应链模式。在电商平台上,电商企业利用预售、试销等方式,从销售数据中找到有潜力的商品,然后根据生产周期与销售周期进行补货。
贸易便利化的推进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指从事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企业通过单一的信息平台窗口,一次性递交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标准化交易信息,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平台窗口再把审核信息反馈给申报人。单一窗口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降低贸易和运输企业的成本,同时也为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巨大的便利,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根据世界海关组织2020-2021年报数据,全球约有49%的海关采用“单一窗口”的措施,该措施符合了国际贸易惯例,实现了海关相关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简化了通关手续,大幅降低了中小微企业及个人从事贸易的制度成本。
全球普惠贸易的理论解释:贸易门槛理论
在普惠贸易的时代,贸易越来越表现出“去国界”及“低成本获得产品/订单”的特点。普惠贸易并不意味着以同等的方式对待任何人,而是需要给所有人提供同等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参与到贸易中来并从中获益。在传统贸易中,资金实力及专业知识等限制因素往往将中小微企业及个人阻隔在国际贸易的门外。伴随着DT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各种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中小微企业以较少的人员与较为扁平的层级结构开展跨境商务活动,我们将其原因归纳为贸易门槛的降低。
国际贸易门槛
1.贸易门槛。这里所说的贸易门槛,是指企业能否参与贸易以及其参与贸易的难度。贸易门槛越高,参与贸易的难度就越大。当国家政策禁止中小微企业及个人从事贸易时,它们也就无须考虑参与贸易的成本。
2.传统贸易时代贸易门槛的产生。在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参与国际贸易后,它们没有很快涌入这个领域,是由于贸易门槛的存在。作为普惠贸易主体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其面临的贸易门槛与大型企业有所不同。如图6所示。按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各阶段,对中小微企业及个人面临的贸易门槛进行分类归纳和说明。
(1)交易前阶段产生的成本:中小微企业及个人为了获得交易机会、建立贸易伙伴关系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型企业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并通常有自己的品牌与知名度,其国际营销活动包括参与博览会、展销会等,也会产生成本。对中小微企业及个人来说,这一类成本过于昂贵,参与贸易无利可图,故被阻挡在国际市场之外。
(2)交易中阶段的成本:主要是谈判及签订合同发生的沟通成本及签约成本。
(3)交易后阶段的成本:主要是为履行合同所产生,包括消除人为设置的贸易障碍所需要投入的制度成本、交付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包括商品从工厂到达最终消费者所产生的一系列仓储、物流及支付成本。
3.普惠贸易时代贸易门槛的降低。由于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以及DT技术的应用与进步,贸易的门槛降低,各类企业都能够参与到贸易中来。
(1)交易前阶段。
搜索成本。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搜索到更适宜的贸易伙伴。伴随着平台的出现,信息展示方法更加多样化也更加简便,中小微企业可以以直播等方式在平台上全方位的展示自身产品,充分说明产品特性。搜索信息更加高效精准。企业能够在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中更加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及服务。
信用成本。跨境电商平台有自身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入驻的卖家及买家的信用水平给予相对透明公平的评价,帮助买卖双方建立信任。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信用评价体系,使每个人都能够查询到买家和卖家的信用等级,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改进信用评价的规则。由于交易线上化的特性,交易的数据都沉淀在平台上,中小微企业及个人本不透明公开的信用状况变得有迹可循,并且便于追溯与监管。
学习成本。由于渠道的缩短,企业通过直接接触到消费者,了解消费者行为。及时得到消费端的信息反馈,便于观察消费者偏好及需求变化,大大降低了企业学习成本。
(2)交易中阶段。
沟通成本。卖家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买家进行实时沟通,并将个性化沟通转变为一对多的标准化沟通,跨越了距离的限制,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成本都大大降低。企业能够在网络上发布标准的交易细节内容,让所有对相关交易有兴趣的人都能够接收得到,提高沟通效率。
签约成本。普惠贸易时代,面对大量待签的合同,企业通过平台使得签约标准化,单个签约和整体签约成本都大幅降低。
(3)交易后阶段。
制度成本。在普惠贸易的趋势下,各国政府都重视构建连通各个行政机构的单一窗口,简化了企业报关、报检、出口、退税等工作的流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便捷和低成本的单一窗口合规服务,企业只需将相关服务外包给“一达通”这样的外综平台,由平台与口岸和各机构进行数据对接,这样能够降低通关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同时也便于相关机构进行监管。“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让中小微企业及个人以“团购”的价格,享受一系列优质的出口报关服务。平台还通过不断开辟新的进出口链路,对其进行标准化改造,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大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货物流通的成本。
交付成本。集約化运输有效控制了运输成本。碎片化的货物运输成为趋势,相关物流企业处理的包裹数量急剧增长,物流企业应用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运输路径,在最佳区位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数据联通加强各方合作,从而使得物流的成本得到控制,质量得到优化。
平台集成化服务,提供了多个物流选择,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物流的议价能力。例如阿里提出的“物流超市”概念,将各种物流服务集中在平台上,如同超市中的商品一样,由企业去选择最适宜的物流方式。一方面集成作用使物流企业间产生竞争,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拥有的选择权也增加了其议价能力。平台对物流服务的集成大大降低了交付成本,使中小微企业参与贸易的门槛降低。
支付成本。普惠贸易趋势下的支付行为具有多频次、小额化的特点,主要通过国际信用卡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如Paypal、支付宝等进行支付,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创新发展,降低支付成本、简化流程、提升时效性。中小微企业的商品更具竞争力,促进其参与贸易。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担保功能不但降低了交易的风险,降低了相关的附加成本,还解决了交易中的信用问题,推动了交易的完成。
贸易门槛的降低对贸易效应的影响
贸易门槛的降低,对于国际贸易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小微企业能够广泛地参与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专业的贸易服务,专业分工协作机制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而劳动分工结构的演进带来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贸易量,形成了良好的贸易效应。
1.贸易门槛的降低促进劳动分工结构的演进。
随着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广泛参与国际贸易,需求产生了专业的中间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专业贸易服务,由此新的劳动分工结构得以产生。企业无需再花费时间和精力搜寻交易对象,货物的运输、通关、结汇退税和售后服务等各环节服务都将由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协调和组织完成,企业可以集中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专精于生产高质量产品。平台通过提供全方位的贸易服务,让中小微企业克服了参与国际贸易的种种结构缺陷,“在家门口开展和完成国际贸易”已成为可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者作用。
2.劳动分工结构的演进促进交易效率的提高。
交易效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同质交易或业务活动的次数(及质量),或者用完成单笔交易或业务活动所消耗的平均时间来衡量。当单位时间内完成同质交易或业务活动的投入程度越少,交易效率也就越高。影响交易效率的因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物质条件、交易技术和交易制度等,见图8。
物质条件主要包括经济发达程度和基础设施状况。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供交易的物品或劳务就较多,有利于提升交易效率。交通、通讯、港口、信息传输、金融保险、教育培训和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交易的时空状况,迅速提高了交易效率。
交易技术主要包括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技术。围绕货物流的交易技术主要有包装、保管、仓储、运输、物流管理等技术。先进的物流技术可以大大节约物流时间,节省流通费用,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围绕信息流的交易技术主要包括与交易相关的通讯、信息搜集、信息传播等方面的技术。先进的信息交易技术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从而提升交易效率。围绕资金流的交易技术主要包括与交易相关的投融资技术,如电子银行、远程数据交换、数据库采掘、网络终端等。先进的金融服务技术可以扩大交易范围,加快交易速度,提升交易质量,提高交易效率。
交易制度主要包括市场制度、信用制度。市场制度是指市场竞争的规范或规则。完善的市场制度有利于交易规模的扩大、提升交易的质量。政策制度的创新为国际贸易买卖双方提供坚实的交易效率基础。信用制度是指对交易方遵守交易规则,履行合约的行为规则。完善信用制度是扩大交易规模、减少交易磨擦、提升交易效率的重要保证。
在市场发展的初期,物流等基础设施、交易的分散性以及交易制度建设的滞后等,制约了交易效率的提高。此时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较高,劳动分工协作体系还未形成,交易效率较低,因此中小微企业独自承担贸易服务更加有利可图,例如买方独自到出口国进行商品贸易谈判、下单、采购,而卖方则独立承担货物的生产、组货、运输及国外销售网络建设。
随着贸易门槛的降低,跨境电商平台不断将贸易服务集聚于平台内,再加上基础设施的完善、交易制度的创新,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交易效率不断提高。
以资金流的变化为例,传统贸易的资金支付或取得,主要通过银行信用证等方式完成,手续多、流程复杂、时间长。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优化第三方支付软件,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大大降低资金支付或取得的难度,简化交易手续,缩短交易时间,提高了交易效率。
3.降低貿易门槛带来的效应。
跨境电商平台不只是缩短了贸易伙伴的距离,增加了专业化程度,它还完成了贸易模式的创新,显著降低了贸易的门槛。首先,跨境电商平台使得贸易商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对接,极大改善了以往贸易门槛中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贸易伙伴的距离消失在互联网中;其次,跨境电商平台的专业化经济是没有上限的,呈现正的网络外部性,即参与跨境电商的贸易商越多,每个贸易商的获利更大。这种正的网络外部性为弱势的中小微企业赋予了强大的能量。
贸易门槛的降低对中小微企业产生一系列的贸易效应,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贸易门槛的降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贸易机会。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信息搜寻、信用评价、在线沟通等服务,一改传统贸易体系下,中小微企业的被动局面,为中小微企业和世界市场打通了连接的通道,提供了和大企业平等的贸易机会。
另一方面,贸易门槛的降低为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贸易赋能,让其很好地参与国际贸易。其主要体现是:中间成本降低、制度成本降低,构成了中小微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的制度优势。由于国际贸易资金周转周期较长,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融资难。平台提供融资,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后顾之忧。跨境电商平台基于历史交易数据,可以为有实力但又确实资金周转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平台贸易融资,使其生存能力提升。比起传统贸易方式,跨境电商平台拉近了中小微企业与世界市场的距离。此外,网络外部性的改善,使得中小微企业能够从不断增长的跨境电商企业那里获得更多的选择。
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降低自身贸易成本,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的赋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国际贸易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编辑 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