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鸣 董理腾
一个行业的一流企业,是领飞的“头雁”,是产业链的主导者、规则制定者、生态构建者,发挥着“链长”的作用,肩负着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合作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在当今全球产业体系加速调整时期,我们要加快培育“链长”企业、依托“链长”企业建群强链,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世界一流企业是全球产业体系的主导者
现代产业链本质上是一个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既包括各种新兴产业,也包括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和核心价值再造。现代产业链相关企业通常形成了一种多方位协同、多元化联通、平台化运作的企业运行体系,保障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链长”的引领和协调。
作为龙头企业,能否在产业链创新发展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能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各类资源和要素的聚合与运作,并主导产业链的布局,是现代产业链形成与成长的核心要素。
现代产业链内部,上下游企业的产品供需、资金流动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就会影响上下游企业的正常运转。在市场经济中,世界一流企业以多赢和共赢思维去处理各方面与技术相关的利益关系,通过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新的商品和服务,开拓新的利润来源,形成技术持续进步的机制,成为国家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础。
從历史及实践来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各自领域都有长期的技术积淀,能够整合不同国家或区域的人才,共同开发先进技术产品,有能力筹集资金支撑巨额研发投入,并且通过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合作或并购,迅速将技术商品化,形成持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的力量。同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技术进步、产业融合中不断地“裂变”和“聚变”,从而使其先进的研发理念、技术标准、工艺水平不断地向其他企业溢出和传递,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批本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制定人才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在全球筹集研发资金和分摊研发成本,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为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做出巨大的贡献。
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跨国公司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在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布局分工,各生产环节被尽可能地细分。一件出口产品的价值创造来自处于分工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这些企业分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当一国在复杂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不具备优势时,该国可能只承担其中的劳动密集型分工环节。全球价值链基于产品内生产环节的分解,形成以产品价值链分工为基础的国家或地区生产网络,产品内分工已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重要的生产模式。
国际产业链的调整除了经济(成本、效率等)方面的因素外,当前受安全、政治、环保等多重因素影响愈发明显。国际产业链的布局结构出现了“内顾化”“区域化”倾向。一方面,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为原则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转向以安全为考量的垂直一体化布局,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促进海外产业“回流”。另一方面,国际产业链呈现区域性集聚趋势,如部分跨国公司兼顾效率与安全,将其国际产业链在欧洲、北美、东亚、东盟等区域聚集。出于安全考虑,美西方在高科技、战略资源等敏感领域加强了对外来投资的审查力度,提高了门槛;从追求环保的动力看,一些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链发展,传统化石能源工业产业链发展受到抑制;部分跨国公司还通过绿色采购法规,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形成。
依托一流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
我国在绝大多数产业的中低端环节都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短板主要体现在高端环节上。高端环节产品的市场竞争规律与中低端产品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中低端产品技术成熟,主要竞争点在成本和价格方面,高端产品竞争主要在技术和产品品质性能方面,对价格往往不敏感。因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特别是发展高端产品,必须鼓励一流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做好前瞻规划,强化技术研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市场经营和客户服务能力,力求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同时要坚定对外开放,维护和加强国际协调合作,确保技术、信息、人员交流等方面的连续性,打造高效协作的供应链体系,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的过程中实现产业链安全和竞争力的提升。
面临美西方的技术封锁,我们要依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冲入“无人区”,夺下“制高点”。一流企业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尤其要努力补全产业关键技术的“断点”“盲点”。一些进入技术创新‘无人区的龙头企业要继续加大投入做好基础研究,进一步创新突破,用原创性、根本性、前瞻性成果支撑应用技术创新。
一方面,要依托国内大市场,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拓展市场空间。许多新研制成功的高技术产品,必须获得实际应用的机会,才能克服质量缺陷、完善产品性能,不断迭代提升。产业链中的龙头大企业应尽量采购使用国内生产的零部件、原材料,给国内产品应用和提升的机会;要将国内市场作为战略基地,让自己的新产品更好地依托国内市场,获得验证、提高和获得客户信任的机会。
也要看到,关键产品、高端技术往往市场空间有限,虽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也不可能实现全部产品都自主生产,这既不必要,也不经济。龙头企业要通过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在世界范围获取技术、要素和市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关键产品的国际供应进一步分散化、多元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参与构建全球产业体系,需要一流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等各环节做实做强,以世界一流的产业标准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壮大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形成重点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通过联合攻关、定点采购、交叉持股等方式,为重点产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配套行业。要以重点区域为依托,有计划、有重点地布局相应供应链网络,降低区域产业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世界一流企业是产业链生态体系的重要构建者
世界一流企业在产业生态中处于枢纽地位。主要发达国家通过支持企业进行底层技术研发、抢占新赛道、推动国际化发展、强化软硬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提升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整合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持久发展能力。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以更大力度支持推动中央企业解决产业链创新链核心问题,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工信部将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产业链是上下游企业或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和时空布局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分工协作与关联形态。每个行业和产业,都是由企业群构成,形成由供应链、创新链、信息流以及发展环境等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必须发挥一流企业在产业链综合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支配力和引领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产业组织方式和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传统产业链进行转型升级,使产业链具备高端链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水平。
苹果、华为作为通信、手机产业的领军企业,产业链十分庞大繁杂,厂商数量也十分可观。在苹果核心供应商中,中国厂商数目一步步增多,2015年苹果的33家核心供应商中,有30家中国企业,而2019年的59家核心供应商中拥有52家中国企业。在华为92家核心供应商中,中国大陆厂商有22家,中国台湾厂商有10家,国外60家厂商中,美国33家,日本11家。苹果、华为在智能手机、通信设备产业链以及产业生态中发挥了影响、支配和引领作用,建立了不断创新完善的产业发展模式。
纵观这两个典型企业的情况可以看到,其生态主导力主要体现在:
(1)具备定义产品和创设市场的能力。通过标准控制、概念设计、品牌营销等,使其产品辨识度高、市场声誉好、用户黏性强,进而改变和引领消费风尚或生产方式,并通过产品迭代升级“创造”新需求,“创设”出新的市场空间。
(2)具备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掌控力。作为“链长”的一流企业与链上企业深度耦合,形成稳定的分工协同关系,并运用其产业链优势地位,通过订单安排、资源配置、联盟领袖地位等途径,影响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商业赢利模式为纽带,推动补链、强链、延链等垂直整合活动,在采购、物流、营销、融资等供应链环节也有较强的话语权。
(3)具备创新溢出和危机救助能力。“链长”企业研发投入大,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产业化动力强,既对链上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也通过供应链向配套企业传导创新压力,是产业创新的推动者和领导者。
(4)实现商业利益和行业责任相统一。“链长”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做大规模、做强竞争力,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这也是形成生态主导力的根本所在。
世界一流企业一般情况下都将主导或控制一个全球布局的产业链、价值链,掌控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高、增值幅度大、带动性强的重点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往往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
从我国的情况看,进入全球500强排行榜的几十家中国企业存在一个普遍问题:虽然企业规模很大,但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缺乏控制力;多数骨干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尚未完全摆脱中低端地位。
因此,告別“中低端”,探索“高附加”,实现“现代化”,一流大企业要一马当先,要坚持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两条腿”走路,加强产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进行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培育更多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推动优势企业以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创新能力、自主知名品牌、标准制定、营销网络为依托,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世界一流企业是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和产业链发展,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产业发展方向。
纵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在当今地缘政治复杂博弈的影响下,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规则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美国发动针对我国的贸易战以来,原有国际分工格局受到技术“封锁”、“隔离”、产业断链、“去风险化”的严重冲击。美西方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持续一年多的俄乌冲突,更使很多国家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各国纷纷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和“保护性措施”减少对外依赖,像核心芯片、关键原材料、生物制药、高端医疗设备等行业,就近或本地化生产成为重要趋势。
从国内情况看,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条件。一是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产业链供应链有巨大市场的支撑。二是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三是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无论是传统的基础设施,还是现在的“新基建”,都在不断地完善。四是中国一贯重视教育,人力资本优势雄厚。这为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壮大和成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从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优秀企业,要真正迈进世界一流的行列,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科技研发,加快企业技术、业态、经营模式和管理创新;促进跨行业跨区域企业技术的融合,实现产业链上创新资源的战略性互补;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引导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和价值创造环节再造,着力营造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实现价值链提升。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补上我国严重受制于人的产业环节和关键领域,增强我国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拥有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企业效率、效益和品质在全球中领先。充分发挥一流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生力军作用,培育一大批以自立自强为使命的科技领军企业“预备队”,牵引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生共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高效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世界一流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顶梁柱
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美国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以自身为中心配置区域性产业链,针对中国实施贸易战和技术封锁,企图将我国孤立于国际经济体系之外。再加上前几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种种因素阻碍或威胁着我国产业在国际经济循环中的畅通与稳定:原材料与上游零部件供应失序、产品和服务销售渠道受阻、物流渠道阻塞、用工短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
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都需要高度重视产业链安全问题。要立足国内,调整全球供应链结构,维护现有供应链,加强产业链的补链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和发挥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争创世界一流企业,让越来越多的一流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中坚力量的国有企业做出积极贡献。企业在开拓业务过程中要依托核心竞争优势,拓展商业联系,形成广泛协作的企业網络,通过订单约束和规范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关联企业,带动其提高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层层拉动上下游企业营造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引领关联企业推进智能化改造提升,共同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数字化水平提升,形成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销售的协作关系,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积极打造协作平台,推进制造能力、物资材料、营销等信息共享,深化对接协同;用好国内市场,为新产品产业化提供前期市场支持,促进产业质量性能提升,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抓住全球产业链和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提升合规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一流企业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创新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的顶梁柱。发挥好一流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传导和带动作用,支持一流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一流龙头企业,增强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话语权,是提高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有效途径。
(编辑 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