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心走向是真正的流量密码

2023-08-13 21:18李攀
传媒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人心篇文章浙江

文_李攀

2022 年8 月3 日早上7∶30,“浙江宣传”发布了《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一文,不到半小时,阅读量就突破“10万+”。中宣部新闻阅评称赞此文“一消网友心中块垒”,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有读者说,“当时一夜没睡着,看到这篇文章后睡着了”“作者有思考,文章有深度,解答了我心中的疑虑,让我释怀了”。

这是“浙江宣传”上线以来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一篇经典之作。尽管时间过去快一年,关于这篇文章的讨论,仍然不绝于耳。很多人询问,这篇文章是如何创作的?佩洛西窜台后,“浙江宣传”又如何能做到在全国众多媒体中率先发声?这能给我们从事舆论引导工作、壮大主流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带来哪些启示呢?

事实上,这篇文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文章的选题策划、内容创作、编辑修改等全过程,都得到了领导的直接指导和部机关年轻干部的积极参与,确保了文章能够导向正确、质量上乘。决定创作并发布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高超的舆论引导水平,更是照见了强烈的担当精神。笔者有幸参与这篇文章的写作与编辑。作为这篇文章的执笔人之一,笔者分享自己的三点心得体会。

手握笔杆当战士,勇为时代发先声

2022 年8 月2 日晚上,当佩洛西的飞机降落台湾,网络上下群情激奋。美国公然挑衅中国,很多国人都感到十分郁闷、愤怒,认为我国应该采取强硬措施甚至包括军事手段。在领导指导下,“浙江宣传”连夜组织团队撰写了这篇文章。

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但文章却是写成于一个晚上。文章不长,反响很强。很多人赞赏这篇文章,认为文章本身深入浅出,讲透了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智慧,也因为这篇文章彰显了媒体的担当和勇气,在关键时刻穿透热点,回应重大关切,发出了理性的声音,拒绝做一个“装睡的人”。

面对社会热点,特别是广大群众关切的痛点堵点和舆论场上存在的错误思潮,媒体应该手握笔杆当战士,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才能够廓清迷雾、凝聚人心。如果吞吞吐吐,甚至不敢发声,可能就会错失引导的绝佳契机。如果觉得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说,主流声音就难以触达移动端、主导互联网、触达年轻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力是在一次次鲜明亮剑中产生的,影响力是在一个个思想碰撞中形成的,公信力是在一回回为群众解惑、为事业担当的实际行动中树立的。如果说,是否敢于发声,体现着担当,那么是否善于发声,则检验着能力水平。二者缺一不可。“浙江宣传”做这样的文章,正是本着为党分忧、为事业担当的态度,认为媒体应该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在具体创作、修改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了中央对台政策的精神实质,确保文章凝聚共识,实现党心民意的同频共振。

尊重网友的智商和情绪,理解网友的处境和心声

这篇文章得到了领导的详细指导和修改。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原来的标题尽管是正确的,但是很容易让广大网友觉得我们在说教,仿佛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很多时候,说理很重要,但一个道理能够让网友接受并理解,显得更加重要。

文章中有段话非常打动人心,就是第二段——“随着佩洛西的落地,国人的愤怒情绪瞬间被点燃。愤怒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被点燃的是广大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情绪。”网友纷纷在后台留言表示,看到这句话,非常感动,感谢“浙江宣传”理解国人朴素的爱国情绪。原因就在于这段话充分理解了网友的心声。尽管大家由于处境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发出不同的声音,但都是忧心国家、牵挂着两岸统一。

“浙江宣传”发布的不少受到网友欢迎、产生强烈反响的文章,都坚持了站在网友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就设身处地理解了很多“小镇做题家”的努力和不容易。因此,我们有句话:流量就是人心。每一次阅读、每一个点赞、每一条评论,都蕴含着读者的情绪。因此,我们也要坦诚地和读者沟通,拒绝装腔作势,不要“爹味”,分享我们的想法和见解,带着读者深入思考问题背后的逻辑,告诉读者我们想表达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在笔者看来,移动互联网传播的一大规律就是情绪传播。我们都说,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心的工作。要做人心的工作,首先得读懂人心。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要读懂网友的心声。

创新话语表达,拒绝拿腔拿调

这篇文章,总的感觉通俗易懂,没有文件语言,没有套话和正确的废话。此外,文章观点鲜明、不乏金句。比如,“解决台湾问题,从实质上来说,是怎么有利于我们就怎么干,而不是怎么解气就怎么干。我们期待早日统一,期待见证历史,但不是简单期待战争。”

一直以来,“浙江宣传”十分注重创新话语表达,在改进文风方面付出不懈努力。“浙江宣传”有九个字主旨: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我们努力把文件语言、专业术语转化为平实务实的“白话”,杜绝说教、命令,不让“必须”“应该”成为高频词。我们尽量把语言“软化”,尤其是在理论通俗化方面花了大工夫,想办法让文章更有可读性,让读者感受到理论的意义和魅力。比如,开辟专栏“学习在浙里”,针对一些大家耳熟能详但不一定深刻理解的理论进行阐发,读者反馈很好,等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选择有很多,我们需要充分尊重网友进行移动阅读的特征。如果一篇文章充斥着正确的废话、连篇累牍的套话,读者就会不想读;如果一篇文章的表达晦涩难懂、绕来绕去,读者就会失去阅读的耐心。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当你写东西或讲话的时候,始终要想到使每个普通工人都懂得,都相信你的号召,都决心跟着你走。要想到你究竟为什么人写东西,向什么人讲话。”

话语表达不一定都需要“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也不一定都需要“杏花春雨江南”的优美,平实朴实也是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平实朴实才最接近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达,没有谁日常说话都吟诗作赋、穿靴戴帽。而平实朴实的背后,归根结底是思想力的支撑,是观点的自信和逻辑的自洽。善于发现问题、琢磨问题,并且尽量往深里去想,或者往新处去想,应该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习惯。

笔者经常想到《觉醒年代》中的台词:作为一名出色的记者,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人的思想、立场还有职业操守。不能人云亦云,要对自己获取的信息分析、论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我觉得这段话,可以指导每个人该怎么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媒体人,该怎么去度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常。

以上三点,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握人心走向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回应重大关切、尊重网友感受、写出网友爱看的文章,这都是努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的探索。

(《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获2022年度浙江新闻新媒体类新闻评论特别奖)

猜你喜欢
人心篇文章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愿得一人心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打动人心的琐碎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