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2023-08-13 17:49本刊编辑部
工会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中国式工会现代化

□本刊编辑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彰显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规划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必将在一个又一个目标的不断奋斗实现中向我们走来。本刊特邀两位专家学者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阐发观点,从学术视角展望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劳动教育的使命担当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刘向兵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并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概括地表达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以劳动创造为中心的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新道路。这一根本区别,也要求我们在更高的站位上理解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全面贯通、高质量推进劳动教育,在全社会汇聚起“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一、抓牢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厚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信念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我国的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贯彻始终,强调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这一要求是由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与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教育的根本区别。

二、抓实劳动教育的社会性,着力培育青少年以劳动创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具有突出的社会性。这意味着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发挥劳动链接个人与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以劳动教育为纽带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要通过劳动教育创造机会,引导广大青少年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区建设、环境保护、“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国情是怎么样的,努力做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新时代好青年,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追求中。

三、抓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因为只有在生动活泼的劳动实践中,学生才能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真正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础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要强调在劳动和创造实践中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意识,激发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努力做“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高等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在抓好通识性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观念教育的同时,也要抓好专业劳动能力和专业伦理教育,抓好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深化劳动教育,从不同的方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在以劳动创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同类型的高校各有自己的优势、各有自己的作用。解决国家战略急需的“卡脖子”“卡嗓子”问题,需要大批“双一流”高校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弘扬专业报国精神,突破技术瓶颈,强化知识创新,培养出一大批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需要大批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强化劳动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培养各类大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四、抓全劳动教育的贯通性,全面激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能

劳动教育的贯通性表现为纵横两个方面。从纵向上讲,要将劳动教育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横向讲,要将劳动教育贯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职前职后各行业。学界大多从纵向贯通的角度理解劳动教育,实际上,回顾中国共产党推进劳动教育的百年历史可以发现,我们党开展的劳动教育一直是针对全体人民的教育,包括工人、农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大中小学生等。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教育是为支撑社会主义的劳动体制服务的,它需要具备四大功能:一是政治宣示功能,公开宣示劳动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是政治接班人培育功能,也就是锻造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和专业化劳动能力的政治接班人;三是社会生产动员,即根据社会生产需求实际情况,借助制度化、组织化的教育活动将社会成员引导至社会生产最急需、最重要的领域,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意识形态建构,即建构与社会主义生产制度相适应的劳动伦理和劳动文化,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主义风尚。

因此,必须跳出劳动教育仅限于大中小学生的认识,从横向贯通的角度,切实发挥党委领导、政府统筹作用,整合教育、宣传、组织部门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按照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思路,将社会主义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价值取向的教育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贯穿学校人才培养、纳入职工素质教育和党员干部教育中。以一种更主动、更深厚、更系统、更全面的方式,推动构建全民终身劳动教育体系,在全社会构建“劳有所获、劳有所成、劳有所乐、劳有所荣”的社会主义劳动新生态,全面激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能。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工会路径选择

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副主任 李睿祎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建共治共享、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工会组织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找准职责定位,明确路径选择,既要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也要同步推进工会工作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要求工会引导职工坚持听党话跟党走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第一条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会要始终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履行好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要强化对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文件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其主要是合同双方就工程项目建设事宜对各自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与约束,其不仅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资料,也是工程款支付的法律依据。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水利水电合同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严重威胁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缺陷进行分析,并采用合理的措施方法加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丰富引领内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创新引领方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媒体新技术,利用多维、立体、瞬时的传播手段,开展职工网上课堂、微课堂等多种形式,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进车间、进课堂,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

三是提升引领实效。思想引领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汇聚共识、凝聚力量的过程,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 要求工会组织动员职工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2023 年4 月30 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希望广大劳动群众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工人阶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根本上要靠亿万职工的劳动、创造、奉献。

一是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劳动热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事迹,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示范带动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掌握新知识、锻造新技能、增长新本领。

二是焕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潜能。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工会要叫响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创新竞赛领域,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广大职工踊跃参加岗位练兵、技术交流、技能培训、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创新竞赛形式,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领域拓展,向中小微企业、非公企业延伸;完善竞赛机制,加大竞赛激励,出台更多激励措施和配套政策,鼓励广大职工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水平,在新领域新赛道上跑出工人阶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加速度”,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2022 年4 月27 日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党中央、国务院2017 年4 月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6 年来,这项改革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要进一步聚焦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建设一支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这既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难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强化政策统筹、力量统筹、资源统筹,强化上下协同、部门协同、企业协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实效性,提高改革的综合效能和整体效应,让产业工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认同感。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要求工会切实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要把实现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是维护好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权利和生态权益等五大权益。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突出劳动和技能要素,健全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分配格局,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畅通职工发展和上升渠道;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是不断打造具有时代特点的服务品牌。在工会送温暖、金秋助学、阳光就业、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的传统服务职工品牌基础上,突出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生活困难职工等群体合法权益,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或职工服务中心为依托,逐步扩大服务职工覆盖面和受益面,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具有工会特点的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职工稳就业、常态化帮扶、普惠性服务、“互联网+”服务,增强工会服务职工工作的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要求工会不断提高职工生活品质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物质条件的同时,要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神和文化服务。探索新的工作载体和途径,加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服务,充分利用工会自身的报刊、网站、文化宫、出版社、职工书屋等宣传舆论阵地和职工文艺团体,推动创作更多的工人、工业题材文化作品的优质职工文化产品,繁荣职工文化生活,打造职工欢迎、社会认同的“工”字职工文化品牌,推动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二是创新职工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途径。适应网络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实现工会宣传工作数字化转型,发挥“三微一端”作用,探索更多无“微”不至的“微”宣传,打造更多“短、精、快”的优质职工文化“微”平台。

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体推进的现代化 要求工会工作同步实现现代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和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工会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工会工作现代化是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一个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探索和建构的过程。

一是坚持和完善工会工作机制。制度机制的完善是实现工会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会组织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制度、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制度、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度、维权服务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制度等。

二是充分激活工会组织功能。在逐步实现思想理念、工作制度、活动方式、评价体系的现代化基础上,全方位提升工会的组织动员能力、教育引导能力、源头参与能力、维权服务能力、自身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是提升工会工作实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职工当主角,坚持工作内容由职工决定,工作成果由职工评价,当好职工群众的“娘家人”,产生让广大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确保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与中国式现代化同步前进,与职工群众需要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中国式工会现代化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工会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