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宇 邢婧宇
(作者单位:1.农业农村部财会服务中心;2.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情研究中心)
数年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开始逐步使用人工智能(AI)参与审计,之前的诸多预测曾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审计业务所需的从业人员将越来越少,审计将只保留少数判断决策人员,数年过去了,似乎这些预言并没有完全实现,审计业务仍是以人为主导,审计工作仍然需要大量人力,人工智能依然没有办法完全替代人工。近期由OpenAI 公司于2022 年底发布的ChatGPT(全名: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频登热搜,它的上线似乎又让科技界看到了人工智能完全替代人工的可能,作为一个没有直接连接互联网的人工智能,它能够通过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考试,完成谷歌公司L3 级别编程测试,它甚至完成了许多从前人工智能完不成的工作,这也为未来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审计提供了许多遐想的空间。
人工智能替代审计工作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在ChatGPT 出现之前,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印象应该停留在AlphaGo 战胜世界顶级围棋选手的新闻中。国务院文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 号)中提道:“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形势更加复杂,必须放眼全球,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打造竞争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有效保障国家安全。”这要求我们未来需要更加沉稳地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主动抓住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机遇。经过几年时间,人工智能可以独立撰写论文,编写程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搜索,简单的筛选,甚至是简单的规划。它比AlphaGo 的单一功能新增很多功能(虽然仍然以chat 为主),能够解决多重问题,而且能够学习。学习能力将会有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笔者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在以下方面辅助审计工作:
从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使用人工智能草拟访谈提纲是可行的,目前网上也有许多ChatGPT 草拟的工作任务、旅行计划等,虽然人工智能草拟的提纲受到诸多限制因素影响(比如复杂背景等),但人工智能能够完成基础性的草拟工作,草稿的出现将会大大减少审计人员的草拟访谈稿件时间。未来人工智能如果进一步自我学习,那么草拟一篇具有高级审计人员思维的访谈稿件也是有可能的。
凭证抽查存在凭证数量多、凭证数量大的特点。部分单位体量大,被审计年份长,凭证抽查需要多人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容易出现疲劳与遗漏,所以使用人工智能自动完成凭证抽查将大大减少审计人员工作量。凭证抽查人工智能化的关键是凭证信息的提取,从图片中自动识别出车票信息等凭证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并通过大数据手段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人工智能集成系统将归纳总结出来的数据与其他系统提取出来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自动筛选出异常存疑数据,最后将这些异常数据与审计问题进行对比得出审计结果,审计人员可以直接使用审计结果,从而减少审计人员工作量[1]。
大型合同一般几十页甚至几百页,一般大型合同分为两个部分:制式部分和特殊条款。人工智能应当首先完成制式部分的信息提取(包括甲乙方信息、合同金额等信息),然后完成特殊条款的筛选提取(包括特殊的付款条款等)。人工智能将提取出来的相关信息与招投标信息、中标信息、支付信息、收款信息等进行交叉比对,筛选出异常信息。当然,不同单位甚至是不同部门(不同处室)对于合同管理的方式也存在着不同,未来人工智能要增加对这种不同合同的理解能力,并最终得出审计结果[2]。
审计中如果遇到财务报告存在疑问的地方,审计人员在某些时候会使用原始数据重新编制部分财务报告内容与现有报告进行核对。未来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物的协作下,审计工作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重新编制整体财务报表并进行核对。人工智能还可以主动完成相关核对工作,并将不一致处所涉及的相关账目、凭证提交审计人员处理。
目前有些招聘单位已经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对应聘者上传的自我介绍短视频进行分析。通过对应聘者微表情及动作的分析,招聘单位可以了解应聘者的抗压能力、细节处理能力等。同理,在审计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分析出被审计相关人员是否存在说谎的可能,如果发现存在说谎的可能,人工智能可以对相关事项增加审计程序,或增加抽查频率。
审计结束后,人工智能可替代人工对相关电子材料进行归档。人工智能可以自行预设一个归档顺序(如按照审计报告顺序),从前到后依次对文件进行整理,替代人工完成归档工作。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诸多方面胜任相关工作。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完成整个审计程序。
人工智能由于诞生时间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与缺陷,人工智能应用于审计可能会受到以下缺陷的影响。
如果被审计单位了解人工智能的运行逻辑,那么被审计单位与个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绕开人工智能的审计,如规避关键词,做假账使增长率或减少率小于警戒值。如果被审计单位人员能够接触到人工智能底层逻辑,那么人工智能就会存在较高的审计风险。当然,如果发生这种绕开人工智能审计的事情,审计人员也很难发现这种行为,因为人工智能没有提醒,审计人工智能只能通过修改审计逻辑等方法规避这种情况。当然,随着审计人工智能不断学习相关内容,人工智能可以不断创造审计逻辑,那么这个问题未来可能就会得到解决。
假设A 公司持续经营(存在资产总值变化),折旧每月按照一个固定值计提,审计人员一般会合理怀疑这个折旧是否与目前公司资产相匹配,但人工智能可以学习某一个逻辑,却很难对相似问题都拥有合理怀疑的思维。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由于ChatGPT 的大热,甚至有猎头开出月薪10 万抢人[3]。人工智能的投入通常涉及的是百亿级别的资金投入,持续的AI 训练时间可能会长达数年,甚至是十几年,后期还需要高额运维更新费用,而审计单位作为人力密集型产业,且由于特殊的合伙制度,审计单位很难从资金的角度对人工智能的研发予以保证。如果需要发展审计相关人工智能,在审计单位无法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审计人工智能需要科技公司持续投入,但由于审计回报率低等原因(同样是人工智能投资,量化交易类投资将带来更多的收入),科技公司对于审计领域的兴趣较低,所以审计人工智能需要更多大型集团参与进来,从减少财务费用的角度投入研发。采用人工智能进行审计,审计公司原有的报价方式也可能被影响,原本按照人工计费的方式将会被取代。由于人工智能虽然固定成本投入较大,但是使用一次的边际成本较小,所以可能会产生审计报价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报价可能会越来越低,审计单位考虑到这种情况,对人工智能投入的兴趣可能也会非常低。
刘勤教授在其论文中提出算法的局限:“ChatGPT 采用的是基于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对某些复杂的会计问题,可能需要更为专业的算法和技术支持,这需要额外嵌入某些程序。”[4]目前人工智能的算法还不足以支撑起审计业务的需求,审计业务的复杂性意味着所需嵌入程序的复杂性。ChatGPT 采用的是基于审计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对某些复杂问题,可能需要更为专业的算法,这就导致开发成本大大增加。
目前最火的人工智能ChatGPT 发布时间是2022 年年底,但其数据收集截止到2021 年,这就意味着它不能对最新发生的事件产生反应,系统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算法规避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内容,但仍需要人工对于收集数据进行筛选,避免系统中存在不适宜内容。如果人工智能数据直接连入互联网,会对社会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即使人工智能本身设计了很好的防御程序,但是仍有可能被有心人通过各种途径控制,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
审计自诞生以来,相关法律就随之诞生,如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英国的《国家审计法》等,几乎所有的法律都是围绕着人来审计这一基础来构建的,如果采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工进行审计,那么审计的法律责任均需要重新梳理,相关法律制度也需要适当调整。除了法律,会计的相关准则也可能需要更新,既更新关于人工智能入账的方法(包括怎么入账、是否计提折旧、后期运维费用如何处理),还要明确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审计费如何计入费用等问题。
目前人工智能仍面临诸多问题,但是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审计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是无可阻挡的。面对人工智能的新形势,财务从业人员可采取如下措施。
目前财会行业从业人员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非复合型人才。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大多数也是基于财务角度,教育内容集中于管理与账务处理,这与目前财务管理、会计等专业归属于工商管理大类是分不开的[5]。目前只有极少数培训能够为财务人员建立人工智能和编程知识基础,这就导致财务人工智能领域一直缺乏相应人才补充。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财务审计从业人员,财务审计人员个人需要主动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自己的职业规划路径,学习新的知识[6]。审计工作者特别是内审工作者作为公司风险管控的最后一道防线,转变职业路径显得更加重要[7]。
财务工作者主动寻找锻炼自我的机会,特别是要抓住与人工智能相关单位的交流机会。在交流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身能力,培养自身对于人工智能的敏锐性。主动前往人工智能企业就职,直接参与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了解人工智能最新动向。
财务审计人员对人工智能的应对主要体现在行动上,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重塑自身的知识结构基础。一是参与在职学历教育,可以跨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在职教育,从而成为复合型人才。二是参与有关培训,主动报名有关人工智能的培训。三是自学有关内容,从基础编程开始自学有关知识。总之,通过多重途径与渠道,增强自身能力。
不仅仅是财务人员需要增加应对人工智能的能力,人工智能的从业者也要果断抓住财务审计这一蓝海产业。人工智能+财务、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审计,每一个类别都有很多可以开发的项目。目前,绝大多数的单位开始使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审计中心这一理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距今已经有40 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各大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审计中心,雇用了大量的员工,每年投入巨额的人员经费。当人工智能的成本低于投入的巨额人员经费并能取得几乎相同的效果时,那么各大企业终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中心取代财务中心,审计中心,成为财务金融行业的主流。人工智能创业者应当主动抓住这一机遇,研发内容主动向实用性人工智能靠拢,抢占制高点[8]。
虽然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人工智能依然很难在近几年内成为主流。笔者预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财务(审计)工作仍将是“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人工智能彻底替代人工仍需较长时间。目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还不算紧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新形势,切忌揠苗助长。财会人员需要加强计算机、人工智能、数据模型建设分析等内容学习,以应对逐步变化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