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辉
(辽宁省国有喀左县十二德堡林场 辽宁 喀左 122300)
辽西地区的气候干燥,丘陵地带有众多的河流,常年地表水侵蚀土地的趋势明显,有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近些年,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开展了大量的治理工作,取得了许多的技术经验及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大,以满足当前经济稳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实际需求。此过程中,需要将现代林业技术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以确保植被覆盖率得以提升,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加重。
1.1 减缓地表径流,降低对土壤的侵蚀作用。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使地表径流量得以减缓,大大提高水源活力。增加的地表植被可以在地表形成一层庞大的根系,降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由于牧草等植物的根系浅,在地表表层分布,在遇到强度大的水流或者大风时可能会起不到保护水土的效果,因此建议搭配种植根系深、侧根多、扎根能力强、凝结土壤效果更好的木本植物,如灌木、乔木等。
1.2 调节地表水源,起到蓄存水分的作用。水土流失治理中通过有效应用林业技术,可以使植被的根系延伸到地下较深的位置,当降雨量大时,不断增加的植被可以通过根系的吸收以及疏导将地表水引入到地下存储起来,一来避免地表水流失或者长期积累导致根系呼吸作用受阻,最终影响树木的成活,二来为干旱季节苗木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1.3 保护生态平衡,防风固沙。水土流失发生的关键因素在于暴雨的冲刷、大风的侵袭及霜冻危害,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大大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几率及程度。通过应用有效的林业技术,如植树造林、加大森林抚育、发展林下经济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培育出更多健壮的树木,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作用。树木上繁茂的枝条以及叶片可以抵御暴风雨的冲击,降低风力侵蚀土壤的程度;土壤中下扎的庞大的根系也可以很好地固定土壤,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1.4 调节气候,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①林业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空气中的碳平衡得到维持,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可以说,林木是有效的吸碳器、储碳库。当前全球最大的威胁为气候的异常变化,引发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在于二氧化碳等的含量过高,最为有效的固定碳的方法即为培育更多的林木资源。②林区内水分的蒸发量比无林区的地方大,因此林区内以及周边空气湿度大,对温度等气候因子可起到调节作用,进而降低周边区域水蒸发量,避免了农作物等含水量的蒸发过快,对当地的降雨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③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逐步营建各区域的小型生态系统,这些小型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大的生态网,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2.1 沟坡和沟底位置建设防护林。有些沟坡区域斜率低、易塌方、没有人为活动,可结合实际进行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现代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减少沟坡水土侵害。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实际进行侵蚀沟防护林的建设,可采取埋干、插条等方法。沟底防护林营造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地表径流卷着泥沙进入到河道中引起堵塞,提高河道正常使用效率。沟底防护林的建设一定要选择有较少流量的区域,株距控制在25 ~45 cm。沟底防护林营建适合选择乔木、灌木作为树种,对高处洪水的拦蓄有着积极的作用,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如果沟坡的角度超过35°,则可选择封坡育草的方式,也可补植大苗,以提高沟坡上植被覆盖率,降低雨水冲刷。
2.2 沟边防蚀林建设。建设沟边的防蚀林,其最主要功能是留住水。沟底防蚀林带的建设地点一般选择在有稳定的侵蚀沟,在沟岸1.5 m 左右的位置建设防蚀林,沟底防蚀林的设计长度一般在13 m 左右。为了更好地发挥防护的效果,防蚀林在营建之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有一定抗湿能力的树种,采取混交的方式栽植,如灌木、乔木、草本植物等。
2.3 水流调节林的建设。有坡林地山坡上如果发生水土流失时,可建设水流调节林。一是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及土壤过于集中的情况,二是一定程度上阻碍坡上雨水的径流,使地面更完全地接收地面降雨,及时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由此可知,水流调节林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吸纳及利用地面的雨水资源,但在营建林分时要科学设计。正常情况下,水流调节林长度一般是林带的3 倍左右,长度以超过8 m 为好,但是不可过长,以免对附近农业耕种产生不利影响。水流调节林要想更好地发挥出调节及吸收自身水分的作用,需要建设复层林分,选择高根系的灌木、大乔木营建林分,以更好地发挥出调节功能。
2.4 河堤河岸的防护林建设。土壤地表径流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做好地表径流的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河堤河岸的防护林建设可使地表径流的严重侵蚀得以缓解,通过建设防护林、培育各类林木,起到防风固土的效果,同时提高土壤内的水分含量。营建防护林要结合河堤河岸的宽度确定,在较狭窄的情况下可沿着河岸等进行防护林的营建,在较为平坦宽阔的情况下可选择通风的区域进行林带的营建。一般河堤部位防护林的营建,利于降低河流的速度,减少对河岸土壤的冲击作用。
2.5 营造分水岭防风林。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好地表径流的治理,这就需要在地表径流开始区域的附近加大治理力度。分水岭的特点为气温多变、地势高起突出,防护林的营建需要结合实际,尽量降低不利天气的影响。分水岭防风林在营建时,其长度的确定要结合山岭脊的宽度,如山岭脊上地势平坦、宽阔,以基本农田居多,一般难以见到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但是受到自然灾害的几率大,包括霜冻、降雨等,防风林的营建以农田防护林为好。
2.6 杉木造林。近些年,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越来越关注,相应的很多林业技术措施得以快速发展。在土壤有腐蚀现象的区域,一种有效方法即为选择杉木进行造林。在丘陵地带、平地、立地条件差的区域,杉木的生长速度比其它林木高,且品质佳,可广泛栽植,一是可以使水土腐蚀的现象得以有效的改善,二是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林木资源,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