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 霞
新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新事物。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情感变化比较迅速,认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控制自身情感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态。初中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辅助初中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授课需求,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心态和思想观念。
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借助情感培养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情感教育不仅是一种育人资源,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在初中阶段的育人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的情感是在后天发展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非常有必要。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实践活动,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生理和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新课改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情感教育在初中育人工作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授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对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人才培育目标得以实现有着重要价值,也是新时期育人工作要求下的一种有效策略。
在初中阶段育人工作开展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中,情感教育则是一种重要的育人手段。初中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目标是培育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还需要具备综合素质,这里的综合素质是指问题分析能力、知识学习能力、探究性能力等,同时学生还需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人格发展上不够健全,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对其思想品德和行为进行引导,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授课中渗透情感教育,也是为学校和社会储备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1]
在初中阶段授课的时候,情感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同其他课程授课一样,如果依旧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必然会使得学生过于关注成绩,这就使得道德与法治授课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和意义,往往学生学习到最后,也是同样学习模型中培育出的同一种类型人才。教师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采用科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体验和实践体验。
初中生处于成长速度很快的时期,自身情感处于懵懂、探索的阶段,学校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重要场所,一定要做好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分辨是与非、善与恶,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涉及学生情感、价值取向、道德素养的方方面面,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既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学科,也是为初中学生奠定良好情感和素养的重要学科。同时,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发挥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功能、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采取新颖、多样的途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为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知识源自生活,如果想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实现创造力的发展,那么就要在生活实践之中帮助学生获得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解放学生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贴近学生的生活来开展育人工作。可见,在育人工作中,生活中的育人素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情感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针对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就要深入发掘与教材内容相关、与学生兴趣契合的生活化素材,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在亲身实践中体会,获取深刻的情感教育,更好地领会道德与法治课的精华。[2]
以“珍视生命”的授课为例,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与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生命的意义,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定位,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因为授课内容涉及很多的情感教育资源,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相应的授课活动。具体设计上,教师可以设计实践调查活动,先要求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学习,然后交流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有价值的调查主题,随后学生依据调查主题设计问题,然后以调查小组的方式对自己身边的人、朋友或者陌生人进行采访,并将采访的内容进行记录,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调查报告,使学生通过多方面调查他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来深刻认识生命,进而能够探索自身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为自己找准定位。在实际授课中,教师以此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既可以改变直接传授知识的枯燥性,保证授课的效果,又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获得启发,体验到与课堂上不同的情感,这样就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授课工作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便于实现对学生的情感调动和情感应用。[3]
初中教学中,因为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且认知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地调整授课方式,而不是停留在灌输传统知识层面,虽然此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但是此种记忆是短暂的,难以确保授课效果。特别是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来说,不仅难以达到授课目标,还难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效果。这时,教师就需要巧妙地构建情感教育课堂,依据授课内容需要与学生兴趣特点,选用多样化授课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刺激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此使情感成为巩固学生知识的催化剂。
以“少年的担当”一课的授课为例,如果教师依旧是按照传统方式授课,按照教材编排来授课,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讲解,不仅会增加课堂的枯燥性,还难以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情感教育课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自主探索和体会。首先,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少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的例子,然后将这些资源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以直观的方式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其次,在课堂授课的时候,除了带领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这些案例,使学生内心受到触动。接下来,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学生会对这些人物产生敬佩之情,最后教师对此种敬佩之情进行升华,使学生明白勇于承担、积极奉献才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理。教师通过这样的授课,可以使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授课中得以有效渗透,从而更好地达到育人目标,培育出更多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
从开展育人工作的角度来看,环境对育人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且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人可以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实践上,还体现在共鸣上。读者进入一种特定的情境之内,细心体会,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授课工作,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与课堂相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内涵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触动学生心灵深处,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好地确保效果。因此,在具体授课的时候,教师需要更新授课理念,立足具体的授课内容,设计与学生心理相符的授课情境,使得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以“友谊与成长同行”的授课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便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之中获得启发,习得交友技能。具体的导入情境如下:学生按照时间线列出不同时间段朋友的名字,写下和这些朋友相处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情。在这个情境之中,学生会回忆同友人的点点滴滴,沉浸在友情的世界。这是课堂导入的第一环节,接下来教师邀请有意愿同大家分享自己故事的同学到讲台上分享自己同朋友的喜怒哀乐。在学生分享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分享情况适当地提出问题,如“你们发生争执的时候怎么处理”,这也是课堂导入的第二步,引发全班学生的共鸣,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最后,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故事进行情感层面的升华,回归到课堂和书本上,感悟友谊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意义和价值,实现学生对友谊的深刻理解,从而使情感教育的价值得以发挥,提升道德与法治授课的水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与情感体验,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初中时期学生心理变化比较明显,个性愈加突出,教师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心理,才能够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而对于学生一言一行的引导上,则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来实现。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师生互动,在课堂上营造愉悦的氛围,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质量和效果得以提升。
以“亲情之爱”这一课的授课为例,这一部分内容关系到学生自身,所以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也是比较熟悉且有着丰富感知的。所以,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可以对授课形式进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生通过互动用心体会亲人之间的爱和包容以及亲情的温暖。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自由辩论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观点是“父母严格教育是爱你”,反方的观点是“父母不严厉是爱你”,正反方依据实际生活案例和教材理论来展开辩论。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裁判的角色,当双方辩论僵持或者论题出现偏离的情况时,教师这个裁判就要主持或者及时纠正,使得学生的辩论围绕主题进行。另外,在对实际案例进行辩论的时候,教师在把握好辩论方向的同时也需要用心洞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判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在辩论赛结束后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并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辩论氛围,可以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让学生自由吐露心声,这是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家庭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针对性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互动中受到熏陶,得到启发,学会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的方法,能够在今后与父母和谐相处,体会到父母的爱,并回馈和感恩父母,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目标,且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授课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立足授课需求、授课内容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灵活地选择授课策略,使情感教育内容在课堂中得以高效渗透,使得道德与法治授课达到理想的效果,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