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价值认同的培育策略研究

2023-08-13 06:19赵怀宝
新课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认同感法治道德

文| 赵怀宝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当中接受更加完善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增强自身的价值认同。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的普及更加深入,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通过自媒体接触到很多新的事物和概念,而这会对心理认知能力不完善的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他们年龄较小,自身生活经验不足,缺少对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受社会上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模式和理念上进行有效创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感,从而切实提高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价值认同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备受重视,每一门学科都有需要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内容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融入一些价值观念方面的正确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时可能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当中帮助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价值认同感。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其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那么就容易导致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出现偏差,为社会后续的发展留下一定隐患,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让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价值认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没有接受过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学,就会存在道德品质不优秀或者是素质不达标的问题。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之后的成长和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感,能够为其后续的发展和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一定的约束,所以在小学阶段需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认同感的培养,同时这也能够充分实现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道德评判体系,能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准确地进行判断,并且在之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能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为之后的成长和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约束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当前学生的成长特点来进行教学创新,以此获得理想的教育成果。所以,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模式和理念进行积极创新,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出自身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素质,从而使其能够成为全面复合型的人才。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接收到更加丰富的信息,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如果缺乏道德与法治的约束,没有形成强烈的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认同感,就会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从而让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思想意识。在小学阶段,价值认同感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其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二、价值认同培养的策略

(一)应用对比分析法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的一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无法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认同,可以采用对比或者讲故事等比较简单的方式来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时,教师就可以以“中国有了共产党”为主题来让学生进行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也能够将教材当中的内容和其他学习资源进行充分融合,从而设计出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和形式。其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做新时代好少年”也可以作为分主题来进行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红色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其中一些经典的红色人物,在学习这些故事和内容的时候,也可以充分理解故事人物的革命精神。如《七律·长征》就可以很好地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故事和人物精神,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巩固语文课堂所学的知识,重点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也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当中的内容,如当地的博物馆以及红色革命根据地,如果具备这些条件,也可以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走访来深入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形式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充分讨论,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补充,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解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使其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价值认同素养。

(二)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价值认同素养

教师的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需要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积极提高自身的价值认同感,这样才能够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首先,教师要明确价值认同的内涵,价值认同主要就是指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共产党以及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积极弘扬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自身首先要对价值认同的意义和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才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其次,教师也需要通过价值认同感的培养来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价值认同素养的形成情况。教材当中也融入了部分案例,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从而利用教材来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知以及思想等方面,并且教师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将生活当中的内容融入课堂当中,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价值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三)结合生活事例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素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精髓,也是当今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让他们深刻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含义,并且培养他们的正确认知,成为其日常行为的准则。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如果只是依靠教师讲解来理解学习内容,就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与道理。因此,想要进一步给小学生进行深入讲解,教师就需要融入一些生活中相关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学生与知识间的陌生感,并且在课堂上也需要按照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上课时都非常关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果教师在上课时给学生讲解相关故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近期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这样就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事件当中,从而让学生准确把握教材当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样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充分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时,就可以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感,从而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来给学生进行阶段式的讲解,首先可以给学生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以从空气污染方面来进行切入,可以提问学生在生活当中是否发现早晨公园的空气会比其他时间更加清新一些,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在公园或者是一些山水景点当中,空气比较良好,景色比较优美,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融入新能源、新发展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对我国当前的资源形势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意识到我国未来的发展需要节约资源并且开拓一些新能源。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深入参与到课堂环节当中,准确把握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内容,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价值观念的不同,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就无法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原因是学生长时间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和锻炼,从而就会出现走神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有效的创新,采用一些丰富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就可以在备课时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游戏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锻炼形成良好的价值认同感。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校内训练,而是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机会,组织学生参与有益的实践活动,促进知行合一,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校外资源,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活动,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一些游戏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些生活购物或者是大人上班的场景,这些场景比较接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启蒙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些基础的知识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让学生能够从小学阶段开始逐渐意识到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从而能够发自内心地景仰时代发展中的英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做出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关爱同学、帮助他人、积极乐观。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教师必须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将价值观内容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使其充分理解和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并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价值认同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积极与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承担着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要积极培养学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认同感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