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干预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临床研究

2023-08-12 08:41樛秀俊林圆圆苏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1期
关键词:血管性标志物证候

樛秀俊 林圆圆 张 宝 杨 帆 苏海燕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为各种脑血管因素引起脑组织损害并致脑功能障碍,以操作、解决及组织能力等认知功能障碍为主[1],属中医“痴呆”“呆病”等范畴[2],病位在脑,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3],结合本地区特点,痰浊蒙窍是该病的病理关键,瘀血与痰浊贯穿其始终且互结,久滞不化,酿毒损髓脑络则是其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本研究探寻中药复方-“调肺健脾、化痰理血”法影响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可能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对今后指导临床诊疗及病证从宏观到微观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具有显著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患者80例,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均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1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及《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2002年)[4]。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中的“痴呆”诊断标准[5]。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导致患者痴呆的疾病。②符合中医辨证为痰浊蒙窍证的患者。

1.1.3 排除或终止标准 ①其他原因导致痴呆的疾病患者。②伴急性疾病者。③合并重要脏器、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和精神病、恶性肿瘤者。④各种原因需终止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在给予患者内科基础治疗时联合以“调肺健脾、化痰理血”法为主要治则的中药复方进行治疗。中药复方组成如下:陈皮12 g、法半夏12 g、甘草6 g、茯苓20 g、葛根30 g、泽泻10 g、石菖蒲15 g、郁金10 g、白术12 g、山药10 g、佩兰12 g、枳实12 g、当归12 g、党参10 g、远志12 g、竹茹12 g、川芎6 g、丹参20 g,每日1剂,早晚温服,共治疗4周。

1.2.2 对照组 给予患者内科基础治疗,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及用量,共治疗4周。

1.2.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早上采集空腹患者血液后立即4 ℃条件下3 000 rpm离心10 min,将血浆放到EP管-40 ℃保存。在4 ℃条件下解冻,经多层次样本处理后取上清进样分析。

1.2.4 试验条件 色谱分离:整个分析过程中样品置4 ℃自动进样器中,样品采用SHIMADZU-LC30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HPLC)使用HILIC色谱柱进行分离。质谱采集:每例样品分别采用电喷雾电离(ESI)进行正、负离子模式检测。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本课题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患者存在区别于正常及其他证型(肾虚髓减、心肝阴虚、心脾两虚、气虚血瘀证)的代谢通路完成了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神经退行性病变、神经系统、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其中,存在22种对分型贡献较为显著的差异性物质:丙酮酸、谷氨酰胺、牛磺酸、茵芋碱、花生四烯酸、香兰素、肉毒碱、甲氨二氮䓬、甘油-3-磷酸氧化酶、血栓素B2、左旋谷氨酸、酪氨酸、色氨酸、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甲状腺素、琥珀酸、迷迭香酸、甘露糖、乙酰神经氨酸、尿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酯、半乳糖、黄豆苷元。这22种物质均可能为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可作为观察指标,并且前9种贡献较大。

1.3.2 数据处理方法 原始数据采用MSDIAL软件进行峰对齐、保留时间校正和提取峰面积,经UV预处理后进行后续数据分析。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代谢标志物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代谢标志物比较经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故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各代谢标志物比较,均可见治疗后的代谢标志物水平向正常水平趋近,但经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药后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图1~4、表1)。其中,TZYQ-治疗组治疗前、TZYH-治疗组治疗后,TDYQ-对照组治疗前、TDYH -对照组治疗后,ZC-正常对照组。

图1 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比(P)

图2 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比(N)

图3 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比(P)

图4 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比(N)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物标志物变化情况如下:治疗组中谷氨酰胺、花生四烯酸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对照组中茵芋碱、尿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酯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其余物质两组治疗前后经检验均P>0.05,但均可见向正常水平趋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药后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可使生物标志物更易向正常水平趋近。

3 讨论

近年随着诸多因素致脑血管疾病逐渐增多,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加重家人的陪伴和护理负担,也是全球范围内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西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等进行治疗[6],尚缺乏非常理想且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西药不良反应多、依赖性大及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7],且国内外的医疗发展趋势均是在治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器官及其功能的损害[8],尤其是为患者争取良好的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等成为当前该病诊疗的趋势,对此中医药在诸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中医证候是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9-10]。中医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体系,其复杂性使人们对其的诊疗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尚无特异性诊断的试验指标。中医的证候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一组有相互关联的症状和体征群的信息整理而得,其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医师“经验”诊疗水平[11],缺乏客观依据,许多学者期望依赖现代技术进一步阐明证候实质。因此,不断探索并建立具有临床实际指导意义的中医病证统一的证候诊断金标准,对患者的实验室相关指标(如生化指标、物理项目等)、微观物质(如代谢生物标志物等)等进行检查并观察中医药治疗前后的变化,在不断验证和完善疾病中西医证候诊断的同时,为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效果的判定提供评价指标[12],使其有理有据,更具有说服力、可靠性、科学性[13]。使中医药诊疗疾病由经验走向有据可依,将有力推动中医药的快速发展,这也是时代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迫切需求。

人们希望通过证候物质基础的寻找,找到证候的特异性指标,建立证候试验诊断客观性金指标,并通过治疗前后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佐证标志物的可能性,从而实现证候的微观辨证依据。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考察生命个体对由病理生理刺激或遗传修饰引起的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来研究整体的生物学状况[14],能揭示证候的系统化、动态化、整体化的特点,从而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崭新的技术平台[15],是“证”本质研究方法学体系的一种拓展和深化。“证”是中医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特定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16],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也是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可见代谢组学适用于血管性痴呆证侯本质的相关研究。

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多涉及胆碱能系统受损、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炎性反应、氧自由基毒性损伤、突触可塑性、遗传等[17-20],本课题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存在着区别于其他证型的嘧啶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脂类新陈代谢、神经退化多种疾病的通络、多巴胺能神经突触、刺激神经受体相互作用、酪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丙氨酸及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通路,这些通路完成了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神经退行性病变、神经系统、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其中存在22种对分型贡献较为显著的差异性物质。通过对中药复方-“调肺健脾、化痰理血”法干预血管性痴呆的痰浊蒙窍证治疗前后该22种可能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的水平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中谷氨酰胺、花生四烯酸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对照组中茵芋碱、尿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酯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其余物质两组治疗前后经检验均P>0.05,但均可见治疗后的指标水平向正常水平趋近。并且两组药后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改变幅度上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可影响生物标志物更易向正常水平趋近。可见各代谢物通过诸多途径参与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的生物代谢,中药复方-“调肺健脾、化痰理血”法可影响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可能生物标志物更易向正常水平趋近,从微观角度阐释其临床疗效,并进一步佐证了该22种代谢物质为该病证的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的较大可能性,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猜你喜欢
血管性标志物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