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阿片麻醉在妇科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3-08-12 08:41张春莹赵亚琳廖美想高思思潘凤婷赵明园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1期
关键词:阿片氟烷腔镜

张春莹 王 婷 赵亚琳 廖美想 高思思 潘凤婷 赵明园

(1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广西 百色 533000;2 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随着医学治疗技术的提高,外科手术向着微创的方向发展。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建立CO2气腹及头低脚高的体位,会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迷走神经兴奋、心血管应激反应增强等,影响呼吸及循环[1],所以手术镇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是临床最为广泛的镇痛药物,但阿片类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术后体验。阿片类药物还存在成瘾的风险,严重的将导致患者死亡[2]。此外,随着各领域对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麻醉医师致力于寻求新技术,通过多模式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促使患者术后能够更快的康复[3-4]。我院基于临床实践研究了无阿片麻醉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可行性,为围手术期镇痛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全身麻醉妇科腔镜手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无阿片麻醉组(A组)与常规阿片麻醉(B组)各35例。

纳入标准:接受腔镜手术治疗;基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年龄20~60岁;无高血压、无肝肾功能不全,无冠心病,心功能Ⅰ~Ⅱ级,无糖尿病,无器质性肺病。

排除标准:意识模糊或精神异常患者;药物过敏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腹腔镜术中转开腹;有药物依赖者。

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内容。

1.2 方法 麻醉前准备: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外周静脉,行ECG、SPO2、ABP、BIS、PetCO2监测。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输注乳酸钠林格液10 mL/(kg·h)。

麻醉方法:A组患者采用左侧卧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常规消毒铺巾,选择L2~3进行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顺畅流出,给予15 mg罗哌卡因,退出腰麻针,放置硬膜外导管,用胶布固定稳妥,防止管道脱落,完成操作后让患者恢复平卧位,予2%盐酸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确定硬膜外导管通畅并在硬膜外腔,调整椎管内麻醉满足手术水平后,依次缓慢推注咪达唑仑0.05~0.1 mg/kg、丙泊酚1.5~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1 min后2%利多卡因5 mL喷喉表面麻醉,辅助呼吸2 min在可视化喉镜下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静脉麻醉维持:丙泊酚4~12 mg/(kg·h),罗库溴铵5~6 μg/(kg·min),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并根据BIS值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每隔1 h硬膜外腔注入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5 mL硬膜外持续性镇痛。B 组常规全身麻醉,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0.1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丙泊酚1.5~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诱导后2 min在可视化喉镜下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静脉麻醉维持:丙泊酚4~12 mg/(kg·h),瑞芬太尼0.1~0.5 μg/(kg·min),罗库溴铵5~6 μg/(kg·min),以及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并根据BIS值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缝皮时停用丙泊酚、罗库溴铵、七氟烷等维持药物,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

术中管理:两组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控制机械通气。通气参数:潮气量6~8 mL/kg,吸入氧浓度50%~80%,吸入氧流量1~2 L/min,吸呼比是1∶2,呼吸频率12~20次/min。术中根据PetCO2适当调整潮气量、呼吸频率及吸氧浓度。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的用量,使血压波动维持在基础值的30%以内,平均动脉压(MAP)>60 mm Hg,若MAP较基础值下降或升高>30%,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进行调整。

术后管理:患者术后均入麻醉后复苏室复苏,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当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方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当VAS>4分时,给予曲马多注射液镇痛,直至VAS评分小于4分(VAS<4分提示镇痛有效)。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术中丙泊酚及七氟烷的用量,记录患者麻醉前(T0)、插管时刻(T1)、切皮时刻(T2)、拔管时刻(T3)、术毕时刻(T4)各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手术时长、清醒时长、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长、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

1.4 数据分析 采用专业软件SPSS22.0对各类数据加以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为(),数据对比用t加以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数据对比用χ2加以检验;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对比两组患者身高、年龄、体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存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麻醉药消耗量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七氟烷的平均消耗量,B组大于A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丙泊酚和七氟烷消耗量的比较()

表2 两组丙泊酚和七氟烷消耗量的比较()

注:与B组比较,aP<0.05。

2.3 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长 对比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长,B组大于A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清醒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的比较()

表3 两组清醒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的比较()

注:与B组比较,aP<0.05。

2.4 心率、平均动脉压 在T0、T4时点,B组心率高于A组,在T1、T2、T3时点,B组心率低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1、T2时点,A组平均动脉压高于B组;在T3、T4时点,A组平均动脉压低于B组(P>0.05)。见表4和表5。

表4 两组各时间点心率的比较()

表4 两组各时间点心率的比较()

表5 两组各时间点患者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表5 两组各时间点患者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2.5 不良反应 对比两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者术后需要使用镇痛的可能性大。见表6。

表6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n(%)]

3 讨论

为满足舒适化医疗的需求,微创治疗技术飞速发展,对围手术期麻醉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围手术期麻醉不仅要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还要力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5-6]。妇科腔镜手术虽属微创手术,但CO2气腹压力及头低脚高手术体位会影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血流动力[7],术后CO2吸收易发生高碳酸血症,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由于手术为侵入性操作,许多女性患者对手术方法认知不足,极易出现焦躁、恐惧、不安等负面心理,且如果对手术麻醉效果不理解,便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8-9]。因此,有必要针对妇科腔镜手术的麻醉方式开展研究,在稳定其血流动力学及降低应激反应的同时,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阿片类镇痛药物是围手术期广泛应用的镇痛药物,但阿片类药物会发生不良反应,所以应用阿片类药物需要监测呼吸,以便及早发现呼吸抑制。阿片类药物使PCO2增加,对CO2通气反应减弱。阿片类药物还可产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体验。阿片类药物还具有药物成瘾风险,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10-11]。目前麻醉医师都致力于通过多模式镇痛减少使用阿片类药物,促使患者术后能够更快的康复[12-13]。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七氟烷的平均消耗量,B组大于A组(P<0.05);说明无阿片麻醉可以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对比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长,B组大于A组(P<0.05);说明无阿片麻醉体内药物代谢清除时间短,麻醉深度可控性强,清醒时间缩短,可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在T0、T4时点,B组心率高于A组,在T1、T2、T3时点,B组心率低于A组(P>0.05);在T0、T1、T2时点,A组平均动脉压高于B组;在T3、T4时点,A组平均动脉压低于B组(P>0.05);证明采用无阿片麻醉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这一结果与郭云翮[14]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对比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且B组患者术后需要使用镇痛的可能性大。说明使用无阿片类药麻醉可以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5]。

综上所述,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法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效果肯定,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为患者的及早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阿片氟烷腔镜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阿片受体类型和功能及其在猪脑中的个体发育特点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