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仪征市人大常委会主动监督和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益保护职责,积极开展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推动代表建议办成率、公益诉讼线索率、群众关注问题解决率实现“三赢”。
一声叹息衍生一项机制。“农村很多‘当家塘’年久失修,灌溉功能严重下降,农田的灌溉用水就成了村民们最为烦心的事。”2022 年初,省人大代表陈文凯满面愁容。为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在代表建议交办过程中,仪征市检察院主动参与,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共同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出台全市农村环境三年整治方案。目前,全市已疏浚“当家塘”293 口,疏浚土方184万方,成立226 人的管护队伍,负责“当家塘”的清淤及长效管护。
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工作,都是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公益受损突出问题。为实现“1+1>2”的监督质效,在总结此次案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仪征市人大常委会与仪征市检察院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检察公益诉讼联动协作机制,联合印发《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办法》,检察机关从代表建议中发现案件线索,通过案件化办理,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人大常委会从检察机关制发的公益诉讼案件中,梳理推动区域综合治理的对策,通过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把脉开方”,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一件个案促进民生保障。“许多代表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同样也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亟需推动解决的事项。”仪征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王静介绍。2022年,印发双向衔接转化机制当年,第四检察部就收到代表建议121件,发现线索21件,立案公益诉讼28件。
时任仪征市人大代表的陈景和在走访重残人员张大姐时,发现仪征市尚未制定重残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额兜底缴纳政策。随即,他提出了“关于兜起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建议”,通过召开圆桌会议诉前磋商,人大代表现场“问政”,重残人员代表“敞开说”,最终,职能部门统一为符合条件的1802 名重残人员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该项支出列入仪征市级年度财政预算。“重残人员养老保险实现政府全额兜底缴纳了,我高兴得一宿没睡。”陈代表得知办理结果兴奋地说道。
“办理一件个案,解决一类问题,打通一个堵点,这也是我们建立双向衔接机制的意义所在。”仪征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过程中,让代表监督贯穿协助调查、公开听证、落实反馈、“回头看”等全过程,推动检察监督与人大监督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一项机制推动多项工作。在双向衔接转化机制实践过程中,仪征市人大常委会建立线索发现移交、联络通报等保障机制,对检察建议拟转化为人大代表建议的,同时提供具有相应行业背景、专业能力的人大代表人选名单,由仪征市检察院安排专人点对点联系代表,邀请代表参加公益诉讼专题调研,共同促成代表建议的撰写、办理,实现双向互动。
针对“网络餐饮外卖包装存在隐患案”,仪征市检察院召开首场行政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邀请提出该建议的人大代表担任听证员,共同督促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履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针对检察办案中发现的基层粮站国有房产租金追缴不及时、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仪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走访调研,并将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代表建议。建议推动了粮食主管单位制定了《资产租赁管理办法》,完成出租房产评估54 处,追缴租金10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由民作主’的工作思路,高效运用双向衔接转化机制,通过双向移送、共同调研、跟踪回访等方式,让代表建议深度融入到‘一府两院’监督工作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仪征的生动实践。”仪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仲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