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胜利!这场反击作战如何为抗美援朝战争画上句号?

2023-08-11 06:52:44向衡
世纪人物 2023年8期
关键词:南朝鲜金城坑道

向衡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方能作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毛泽东,1953年6月21日

“稳扎狠打”

当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到1953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战场形势的天平,已经向着中、朝方面倾斜。

这时,“联合国军”的总兵力为120万人,地面部队有24个师。其中,南朝鲜军的数量也大量增加,达到16个步兵师,连同其海、空军共有64万人。1953年5月初,“联合国军”在正面第一线展开16个师,另有预备队6个师。其部署从西至东依次为:美第1军指挥的美陆战第1师(并指挥土耳其旅)、英联邦第1师、南朝鲜第1师、美第7师,展开于汉山以西至铁原西北一线,美第25师位于东豆川地区为预备队;美第9军指挥的南朝鲜第2师、美第3师、南朝鲜第9师和首都师,展开于铁原西北至金城以西一线,美第2师位于抱川地区为预备队;南朝鲜第2军团指挥第6、第8、第5师展开于金城以南至北汉江以东边岩洞一线,南朝鲜第3师位于华川地区为预备队;美第10军指挥的南朝鲜第20师、美第45师、南朝鲜第12师展开于边岩洞至沙泉里一线,美第40师和南朝鲜第7师位于杨口南北地区为预备队;南朝鲜第1军团指挥的第11、第15师展开于沙泉里至半岛东海岸的高城以南一线,南朝鲜第21师位于杆城地区为预备队。

相比战争爆发初期,“联合国军”的兵力确有了很大增长。但中、朝两军的实力增长得更快,同样达到了朝鲜战争中的最高峰——志愿军与人民军总兵力已达180万人。其中,志愿军地面部队有20个军,连同各特种兵和后勤部队等,兵力为135万人;朝鲜人民军有6个军团,连同其他部队,兵力为45万人。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正面第一线共展开7个军和2个军团,从西至东依次为:志愿军第19兵团指挥的第65、第46、第1军展开于礼成江口至朔宁以东阳地村线,另第63、第64军为二梯队;第9兵团指挥的第23、第24军展开于石岘洞以北至注字洞一线;第20兵团指挥的第67、第60军展开于牙沈里至北汉江以东文登里线,另第68军为第二梯队。人民军第3、第7军团展开于文登里至东海岸高城以南一线。

除了兵力上占据明显优势之外,志愿军与人民军的武器装备也与战争初期不可同日而语,防御阵地更是坚如磐石。就连美军也意识到,尽管美军第5航空队一直在设法切断中、朝军队的后勤补给线,但战斗平静的冬季使中、朝军队“能够集中弹药和物资的贮存和使其作战部队的编制满员”。因此,战争的主动权已经落到对方手里:“由于给养充足、装备精良和经受过战争锻炼的部队可以投入使用,所以使共军处于发动军事攻势的有利地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53年4月,交战双方谈判代表在板门店复会,终于在悬而未决的遣返战俘问题上打破僵局,出现了有可能使战争停下来的苗头。谁知,“联合国军”方面并无诚意,美方更是出尔反尔,随即推翻了双方已同意了的、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交中立国的共识。这就意味着,志愿军与人民军只有以有力的作战相配合,才有可能使停战谈判顺利进行下去,从而赢得和平。

为了配合谈判桌上的斗争,促进停战的实现,并求得停战以后仍能控制有利阵地,以利于今后的长期斗争。同时使新入朝的部队能经受实战锻炼,吸取作战经验,1953年4月20日,志愿军首先发出夏季反击的战役指示。随后,中共志愿军委员会按照预定计划,于4月30日至5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由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主持。会议研究制定了夏季反击战役指导方针和具体部署,并在5月5日下达了补充指示,强调战役的目的“主要是消灭敌人,锻炼部队,吸取经验,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同时,适当注意改善我现有阵地”。志愿军党委还确定了“稳扎狠打”的作战指导方针。所谓“稳扎”有两重意思。其一,必须确有把握然后攻击;其二,在反击开始后,要准备敌人在全线进行两至三个上甘岭规模那样的报复,军、师两级必须掌握一定的预备力量和机动炮火,反击目标以不超过一个营,最好两个连为宜。而“狠打”指的则是在侧后方已做好了准备,正面可以应付敌军任何进攻的情况下,侧面反击可以放手作战,狠狠地打击敌人。

为增大战役的持续性與主动性,整个夏季反击战役预计“分三个步骤进行,即每一步骤大体上以一个兵团为单位,于当面之敌中选择数点攻击之。时间可持续7—10天,然后看情况再定。敌不进行反扑我即以另一兵团在另一地段上进攻。敌若进行大的反扑,我则乘敌反扑机会,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大量歼灭和消耗敌人”。这次战役虽然仍是由一个个小的局部反击组成的有限进攻,而不是大规模的反攻,但是通过在全线进行,可以令敌军穷于应付,从而受到更大的压力。

制胜坑道

志愿军第67军于5月13日晚发起攻击,揭开夏季反击战役的序幕。整个战役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从5月13日到5月26日,志愿军进行第一阶段反击。志愿军以4个军的兵力向敌前沿连以下目标进行29次攻击,大都完成了攻歼守敌并打退敌反扑的任务;从5月27日至6月16日,中、朝军队进行了第二阶段反击。志愿军的6个军和人民军一部共发起65次进攻战斗。由于当时美国已表示愿意停战,而南朝鲜方面仍反对停战,我方改变了原定以打美军为主的计划,而以打击南朝鲜军为主。

夏季反击战役是名副其实的“攻坚战”。1950年冬,志愿军对于美军营一级单位临时修筑的野战工事一般都无法攻克,只能待其脱离工事在运动中歼击。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敌人修筑了大量永备工事,到处都是有刺铁丝网、绊索、照明弹和地雷,密集布置着各种自动武器。不仅如此,到阵地战后期,敌军也开始仿照志愿军的方法,修筑了大量坑道工事,同样准备在表面阵地被占领后便退入坑道固守,并立即召唤炮火轰击表面阵地,使我军立足困难,待我军撤出战斗后恢复表面阵地。

总而言之,志愿军攻坚的难度更大了。在战前演习时,就有志愿军指战员提出不少困难,比如我们的炮火打得敌人阵地坑坑洼洼的,敌人坑道口又都是和盖沟相连,不知哪是口哪不是口;即便找到坑道口也不好接近,敌人坑道口都有火力点、有地堡,封锁很严密;即使解决了坑道口的敌人,敌人坑道内部我们不熟,易遭敌人的暗算;在坑道内火力不好发扬……

然而,坑道这个东西,在我军手里,敌人拿不走;在敌人手里,我军却可以拿过来。5月13日晚,志愿军第67军2个连另1个排,在82毫米迫击炮以上120余门火炮的支援下,向科湖里南山发起进攻。首先进行火力急袭,发射炮弹5400多发,有效压制了南朝鲜军炮火,破坏了三四成的工事,为步兵冲击开辟了道路。步兵发起冲锋后,经25分钟激战,占领全部表面阵地,随后展开激烈的坑道战。志愿军战士们先将坑道一头的坑道口炸毁,尔后从另一坑道口或扒开通气孔钻进去,四人一组,交替前进,用绑着手电筒的冲锋枪射击。同时,展开政治攻势。经过6个小时的战斗,全歼南朝鲜军第8师防守阵地的1个连又1个排,全部占领阵地,共毙俘敌260余人。

而在6月13日志愿军第67军进攻座首洞南山时,在进攻开始前一天夜间,将9个步兵连秘密开进潜伏区和屯兵洞内。战斗发起后,进行了28分钟的炮火准备,然后迅速发起冲击,激战1小时30分钟,占领了全部表面阵地,并立即转入肃清坑道残敌的战斗,战至13日5时即全歼守敌2个营又1个连另1个营大部,可谓干净利落。接着,志愿军又连续打退敌人1个连至2个营兵力的50余次反扑;14日乘胜扩大战果,占领南朝鲜军第8师第21团全部阵地,向敌纵深推进了4千米。当天,中朝联合司令部通报表扬“六十七军反击座首洞南山战斗打得好”。实际上,在整个夏季反击战役中,我军占领了有坑道的表面阵地后,退守坑道之敌没有能坚守一天以上者(这与上甘岭战役中我军退守坑道后坚持14天的战例形成鲜明对比)。这固然同敌军在坚守坑道时的作战行动消极(有时甚至以沙袋将坑道口完全堵死回避作战)有关,却也表现出志愿军高超的坑道攻击战术。所谓“十字架山”的“模范阵地”不过尔尔,还有什么坑道阵地是志愿军打不下来的?

奇袭白虎团

在严酷的战场形势面前,美国人彻底认清了形势:它再也不能承受无尽的伤亡了——实际上,英国的《泰晤士报》早在夏季反击战役开始前就已断言,“除非联军准备后撤他们的战线,否则,为了避免后撤,他们就得不断忍受很高的死亡率。”在板门店,双方在6月8日就战俘问题达成了协议,6月15日,朝鲜停战谈判终于达成了全部协议。16日,双方参谋人员按照实际接触线重新划定了军事分界线。看起来,漫长的战争终于就要结束了。

谁也没想到,半途杀出一个程咬金。南朝鲜李承晚当局顽固反对停战,狂妄叫嚣“单独干”和“北进”。为此,南朝鲜的代表退出了板门店谈判,但对停战显得急不可耐的美国人不理这个威胁,干脆拉了个泰国将军到谈判桌前凑数。眼看停战将成定局,李承晚竟然命令南朝鲜部队于6月18日至20日,借口“就地释放”战俘,扣留了27000名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就连“联合国军”的谈判代表也不得不承认:“这一行动曾经秘密筹划,并由南朝鲜政府的最高一级加以缜密的配合。”

“如果因释放反共战俘而带来停战谈判破裂,那更是我的政府所希望的。”这就是李承晚的如意算盘。显然,对于不识时务的李承晚统治集团,若如不给予狠狠打击,将影响停战后和平局面的长期稳定。为此,彭德怀向毛泽东建议,“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毛泽东在6月21日答复彭德怀:“再歼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

正是在这场战役中,诞生了一个脍炙人口的传奇——“奇袭白虎团”。所谓“白虎团”的正式名称,是南朝鲜军首都师团第1联队(团)。首都师是南朝鲜军的一支“王牌部队”。该师团自称“无敌猛虎”,并以一只张着血盆大口、露着獠牙的黑底金纹虎头作为师徽。至于其辖下第1联队的联队部里有一面写有“优胜”两个汉字的白色虎头旗。关于它的来历,主流说法是第1联队的团旗,也有人以上面的“优胜”两字为依据,认为是南朝鲜军内部军事竞赛的优胜旗。无论如何,这面“白色虎头旗”便是“白虎团”这个俗称的出处,这大概是没有疑问的。

金城战役开始时,志愿军第68军的当面之敌,就是这个自诩精锐的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联队将下属3个大队(营)呈1个梯队展开于522.1高地、552.8高地及其以北诸高地,防御正面宽约3.5千米,联队(团)部位于二青洞。

7月13日,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攻歼552.1高地的敌人后,该师主力向芳通里方向推进。在此同时,该师穿插分队(第609团第2營及配属该营的第607团1个侦察班),沿522.1高地以东公路向南直插上枫洞、下枫洞。师党委研究决定,派全师战绩最佳的607团侦察排1班以奇袭手段端掉第1联队联队部的任务。这个由10人组成的侦察班成员均是立过战功的中共党员,在调入侦察班之前都担任过班长、副班长职务,由607团侦察排代理排长杨育才带队;另外从全师挑出2名军事素质好、有战斗经验的朝鲜族战士韩淡年、金大柱当联络员,归杨育才指挥,这13人化装成南朝鲜军,向二青洞穿插前进。

7月14日凌晨,当他们行至415高地南侧约500米处时,意外发现一个溃散的南朝鲜军士兵糊里糊涂地跟在队伍后面。侦察班从他口中问出了当晚第1联队的口令“云雹”,随后一路上多次遇到敌人,凭借口令一路过关,到达“白虎团”团部驻地附近。

事有凑巧,当时首都师的机甲团团长率领部分部队前来支援白虎团部。因此驻地前停着30多辆汽车,来往人员混乱。侦察班因此迅速变更部署,以第1组歼灭敌人警卫排,保障其他组的袭击;第2组歼敌炮兵指挥部;第3组负责打白虎团部作战室;第4组负责歼灭混乱之敌,炸毁汽车,并支援第2、3组战斗。

战斗在完全出乎南朝鲜军意料的地方开始了。不过一个多小时,一度不可一世的“白虎团”团部已被志愿军歼灭。“白虎团”团长崔喜寅侥幸逃走。正在“白虎团”团部的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也被抓获,成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活捉的敌军最高级军官。后来经过战场统计,这12名志愿军侦察兵竟在一个多小时内毙敌223人,包括“白虎团”团部97人,而他们自己竟无一伤亡,创造了特种战史上的奇迹。

此战之后,该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杨育才个人被志愿军首长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至于从南朝鲜军首都师团第1联队联队部缴获的“优胜”白色虎头旗,则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成为这段传奇战史的历史见证。

最后一役

可以说,奇袭“白虎团”只是整个金城战役的一个胜利缩影。金城以南,从上所里至金城川和北汉江汇合處,是“联合国军”战线的向北突出部。在此担任防御的是南朝鲜军的4个师。在其25千米的战线正面,志愿军集中了第20兵团指挥下的5个军(第21、第54、第60、第67、第68军)以及第24军,加上配属的炮兵和工兵,总兵力达24万人;同时,还集中了1360门火炮和20辆坦克。这样,志愿军不仅在兵力上形成3倍于敌的优势,在火力上也形成1.7倍于敌的优势。志愿军在地面火力上对敌形成优势,这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历次战役中还是第一次。

1953年7月13日21时,在大雨欲来之际,志愿军出敌意料地发起进攻。在进攻开始时,志愿军炮兵仅仅28分钟的火力急袭,就发射炮弹1900余吨(约需900台次汽车装运),在重点方向,火炮密度达每公里正面100—120门,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战场的一般标准。这次炮击破坏了南朝鲜军阵地表面工事的30%以上,在开辟通路地段上破坏障碍80—90%。炮火准备结束后,志愿军步兵迅速发起攻击。在1个小时内全部突破了南朝鲜军4个师的防御前沿阵地。天空作美,第二天天明后云浓雨大,美国的飞机难以出动。志愿军各部遂打破常规实行白天进攻。至7月14日黄昏,志愿军已于21个小时内在敌人以坑道和钢骨水泥为主体的坚固防御阵地内推进了9.5千米,创造了双方部队在阵地战阶段推进率的最高纪录。

在志愿军的沉重打击下,南朝鲜军队溃不成军,狼狈撤逃。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志愿军“打得南朝鲜部队狼狈逃窜,甚至把追击的中国军队远远抛在后面”;“部队的指挥官与他们指挥的一些部队失去了联系和控制,结果许多部队都未在金城防线停下,而且继续向南撤退,使(美国)第8集团军防线的突出部上出现了一个缺口”。所谓“王牌军”南朝鲜军首都师已丧失作战能力,被迫灰溜溜地撤到后方进行休整。为挽救摇摇欲坠的防线,美军被迫从日本空运第187机械化团,并配属给美军第2师。美军第2师接管美军第3师的阵地后,再由机械化部队去增援南朝鲜军第9师的部队。至于美军第3师,则开进南朝鲜军首都师背后的阻击阵地,以阻止志愿军继续向前推进。

7月15日和7月16日,志愿军乘南朝鲜军溃败之机继续进攻,最远推进了8千米。这样,经三天进攻,志愿军已在金城地区将战线南推了15千米,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并消灭了南朝鲜军4个师的大部。各部队奉命在新占领的阵地上转入防御。从7月17日至7月27日,志愿军第20兵团部队主要利用临时抢修的野战工事,打退了美军和南朝鲜军7个师的连续反扑。至此,金城战役胜利结束,连同正面志愿军其他各军和朝鲜人民军各军团的作战,共毙伤俘敌7.8万余人,缴获坦克45辆,汽车279辆,飞机1架,各种炮423门,各种枪7400余枝,收复土地192.6平方公里。志愿军和人民军伤亡3.3万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2.3∶1。

在这次战役中,南朝鲜军4个主力师被打残。南朝鲜高级将领白善烨从此对志愿军在金城战役里的攻势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白善烨后来还写道:“一直要求‘北进统一并到最后一刻都在抵制停战和谈的李承晚总统,在看到战役结局后感到颜面尽失。”正是在遭到志愿军沉重打击下,7月17日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开始改变态度,表示愿意接受停战的各项条款。

被金城战役打醒的并不只有李承晚。美军也意识到,“从军事上说,共产党方面的形势是很好的”;“在战争初期,他们一天只能吃上两餐饭,现在能一日三餐,服装也很充裕”;“敌军部队随意使用火炮和迫击炮炮弹清楚说明,他们的补给形势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愿意发射必要的炮弹支援他们的进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无可奈何地承认:“敌人能在任何时候集中足够的人力,在他所希望的地点与时机突破我们的防线。若是敌人准备牺牲其生命以获得一个缺口,没有一个防线能够如此坚强而不为他所攻破。”

事实是很清楚的,这场战争再进行下去,只会给“联合国军”方面带来更加不体面的结局。正如毛泽东所说:“美国侵略者处于不利状态,挨打状态。如果不和,它的整个战线就要打破,汉城就可能落入朝鲜人民之手。”迫于形势,“联合国军”的代表向中、朝方面保证,李承晚集团“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草案)条款的实施”,“大韩民国进行任何破坏停战的侵略行为时,‘联合国军将不予支持”。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由中、朝方面建造的大厅中签字,谈了24个半月的谈判终于达成协议。自协定签字后12小时起,即27日下午10时起,全线战斗全部停止。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责任编辑/李雪曼

猜你喜欢
南朝鲜金城坑道
金城所致 金石为开
金城谜朦
金城化学(江苏)有限公司
抗美援朝纪念日,为什么是10月25日
战时指挥所
环球时报(2019-01-10)2019-01-10 06:25:43
文在寅执政百日朝鲜批其“不及格”
环球时报(2017-08-19)2017-08-19 07:22:10
金城造纸厂研制成功以草代木的新型纸
兰台世界(2017年4期)2017-03-08 08:13:26
半干旱区石质坡面坑道式造林整地小气候效应观测初报
防护林科技(2013年1期)2013-08-08 11:20:18